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 成功轉投資中國人壽:於 2017 年 9 月 13 日順利完成公開收購中國人壽 25.33% 股權,加計原持有之 9.63%,總持股比例約 35%,成為中壽最大股東。此舉使開發金控邁入創投/私募股權、證券、銀行及壽險四大業務引擎時代。
- 2017 上半年獲利顯著成長:2017 上半年稅後淨利達 35 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 87.4%。其中凱基證券受惠於資本市場活絡,獲利成長 230%;開發資本與凱基銀行獲利貢獻分別為 15 億元。
- 資本使用效率提升:透過併購及轉投資,金控的財務槓桿倍數從 2012 年的 2-3 倍提升至 8-9 倍,逐步拉近與同業平均 13.5 倍 的差距,有助於提升股東權益報酬率。
- 維持高股息政策:公司強調維持穩定的現金股利政策,過去三年每股分別配發 0.6 元、0.5 元、0.5 元,現金殖利率維持在 5.4-5.5% 左右,對機構投資人具吸引力。
-
各子公司業務進展:
- 中華開發資本:持續降低自有資金投資部位,積極發展資產管理業務,2017 年已募集兩檔新臺幣基金,並規劃募集人民幣生醫基金。
- 凱基銀行:資產規模快速成長,放款年增率達 15-18%,遠高於同業平均。雖因提存增加及遞延所得稅資產打銷影響短期獲利,但稅前提存前獲利 (PPOP) 仍成長 11.6%。
- 凱基證券:2017 前九個月獲利年成長超過 50%,各項業務市佔率均維持市場領先地位。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
核心業務架構:開發金控已轉型為具備四大核心業務的金融控股公司:
- 中華開發資本:專注於創投及私募股權基金之募集與管理,投資範圍涵蓋育成期至大型企業併購,區域遍及大中華、美國及韓國。
- 凱基銀行:提供企業金融、消費金融、財富管理及金融交易等全方位商業銀行服務,目前市佔率約 1%,具備高度成長潛力。
- 凱基證券:為台灣領先的綜合性券商,業務涵蓋經紀、財富管理、承銷、法人服務等,並在香港、泰國、新加坡、印尼等地擁有完整的亞太佈局。
- 中國人壽:台灣領先的壽險公司,加入後將與金控旗下其他子公司展開全方位合作與交叉銷售。
- 策略性轉變:公司策略重心在於資本重分配,將資本由槓桿較低的創投業務,轉移至槓桿較高的銀行與壽險業務,以極大化股東回報。轉投資中國人壽後,金控總資產規模提升至 2.3 兆元,股東權益提升至 2,387 億元。
-
業務部門摘要:
- 創投/資產管理:開發資本正從自有資金投資轉型為資產管理模式,2017 上半年資產管理規模已達 370 億元,並帶來穩定的管理費收入。
- 銀行業務:凱基銀行處於快速成長期,積極擴大放款規模,特別是在中小企業及房貸業務。同時,透過數位轉型(如建置 API Bank)與海外佈局(參股江蘇銀行發起之消費金融公司)尋求新成長動能。
- 證券業務:凱基證券受惠於市場交易量回溫,經紀業務收入穩固。同時,積極推動營業員轉型為理財顧問,強化財富管理業務,並利用亞太平台發展國際投行業務。
3. 財務表現
-
關鍵財務指標 (2017 上半年):
- 金控稅後淨利:35.38 億元 (年增 87.4%)。
-
子公司獲利貢獻:
- 中華開發資本:15.6 億元
- 凱基銀行:16.4 億元 (至 2017 前三季稅後淨利為 28 億元)
- 凱基證券:9.5 億元
- 獲利貢獻佔比:創投及資產管理 40%、銀行業務 38%、證券業務 22%。
-
凱基銀行財務重點:
- 放款年增率:18.6%,資產快速擴張。
- 稅前提存前獲利 (PPOP):年增 11.6%,達 24.45 億元,顯示核心業務獲利能力強勁。
- 淨利影響因素:因放款快速成長導致提存增加,以及打銷併購萬泰銀行產生之遞延所得稅資產,使稅後淨利短期承壓。
- 資產品質:逾放比維持在 0.28% 的低檔水準 (2017Q3 降至 0.23%)。
-
凱基證券財務重點:
- 獲利成長:2017 上半年獲利年增 230%;2017 前九個月獲利年增逾 50%。
- 海外獲利:轉虧為盈,海外獲利佔比約三成。
-
中華開發資本財務重點:
- 現金淨回收:2017 上半年達 30 億元,資產活化進展順利。
- 資產管理規模:截至 2017Q2 為 370 億元,管理費收入穩定成長。
-
資本結構 (擬制性):
- 金控資本適足率:109.3%
- 雙重槓桿比:121.6%
- 凱基銀行資本適足率:13.2% (資本充裕)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跨售與集團綜效:納入中壽後,將推動全方位合作。
- 提升金控自有通路(銀行、證券)於中壽的銷售佔比。
- 對中壽的保戶與員工進行銀行財富管理、消費金融與證券業務的交叉銷售。
- 中華開發資本將提供專業投資顧問服務,協助中壽佈局私募股權等另類資產,以提升其投資報酬率。
-
凱基銀行數位金融策略:
- API Bank:將銀行服務模組化、碎片化,透過 API 與外部策略夥伴(如電商、FinTech 公司)合作,建立開放式金融生態系(KGI inside),擴大客源。
- 新核心系統:預計 2018 年 9 月上線,將提升客戶服務與數位通路發展能力。
-
凱基證券產品與服務升級:
- 財富管理轉型:推動近 1,000 名營業員取得財管證照,從傳統經紀業務轉向提供多元化金融產品。
- 國際投行業務:成功獨立主辦華漢科技 2 億美元海外可轉債發行,證明其具備國際市場的產品銷售能力。
- 全球交易平台:於新加坡設立 24 小時全球交易中心,提供客戶投資全球主要交易所的股票及期貨產品。
-
中華開發資本新業務:
- 基金顧問服務:於 2017 年 10 月與中國人壽簽署基金顧問合約,運用其全球私募股權基金的投資經驗與網絡,為機構法人客戶提供客製化的投資組合建構服務。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長期計畫:
- 資本效率極大化:持續優化資本配置,提升財務槓桿與股東權益報酬率。
- 亞洲區域佈局:整合各子公司在海外的據點與資源,加速在亞洲市場的發展。凱基銀行規劃中的香港與新加坡分行,以及在中國大陸的消費金融合資案,將是近期的重點。
- 數位化轉型:集團投入資源建置數據倉儲 (Data Warehouse),強化客戶關係管理 (CRM) 與精準行銷能力。
-
競爭定位:
- 獨特的四引擎模式:結合創投的投資能力、證券的通路與產品優勢、銀行的客戶基礎,以及壽險的龐大資金與客戶群,建立難以複製的競爭優勢。
- 領先的法人業務:凱基證券在法人機構服務、研究能力及國際投行業務方面,於台灣同業中具備領先地位。
- 私募股權專業:中華開發資本擁有近 100 位投資專業人員及數十年的投資經驗,在亞太區私募股權領域具備深厚實力。
-
企業永續責任 (ESG):
- 公司高度重視 ESG,並將其視為核心策略之一。已獲得多項國際評比肯定,如入選 FTSE4Good 新興市場指數成分股,並在 Bloomberg ESG 調查中名列台灣金融同業前茅。
6. 展望與指引
-
2018 年獲利展望:
- 中國人壽:將首次全年認列中壽 35% 的投資收益,成為主要的獲利成長動能。
- 凱基銀行:隨著資產規模基期擴大,放款成長趨於穩定,提存壓力可望減輕;遞延所得稅資產打銷完畢後,獲利將有更顯著的增長。
- 凱基證券:對 2018 上半年全球資本市場抱持樂觀看法,預期業務表現將維持良好。
- 中華開發資本:在良好市場環境下,有多個投資項目具備 IPO 或出售 (Trade Sale) 的出場機會,有望實現投資收益。
-
潛在機會與成長動能:
- 海外業務進展:凱基銀行與江蘇銀行合作的消費金融公司,以及香港分行的申設,預計是 2018 年進展最快的海外計畫。
- 建信人壽 IPO:中國人壽參股的建信人壽若能在 2018 或 2019 年完成 IPO,將對中壽及開發金控的獲利帶來正面挹注,但時程尚不確定。
7. Q&A 重點
-
Q: 2018 年除了簡報中提到的業務計畫外,是否有其他提高獲利的具體策略?
A: 2018 年的獲利成長動能主要來自幾個方面:第一,將全年認列中國人壽的投資收益。第二,凱基銀行過去兩年資產快速成長,提存壓力較大,未來隨著成長趨緩,獲利將有較大幅度的增長。第三,對 2018 上半年資本市場看法樂觀,有利於證券業務及開發資本的投資出場。第四,開發資本旗下投資組合公司未來數月有 IPO 或出售機會。最後,中壽轉投資的建信人壽若能 IPO,也將帶來挹注。
-
Q: 各子公司皆有海外佈局,請問接下來最快可以看到成果的海外計畫是哪些?
A: 進展較快的項目有兩個:第一是凱基銀行與江蘇銀行合作的消費金融公司,希望能在 2018 年上半年開始營運。第二是凱基銀行的香港分行,申設進度已到後期階段。
-
Q: 中華開發資本與中壽簽訂的基金顧問合約,具體服務內容為何?這是否會讓中壽的投資策略轉趨積極,或提高股票部位?
A: 此為非全權委託 (non-discretionary) 的顧問服務。開發資本會提供市場分析與投資建議,但最終決策權仍在中國人壽。服務範圍涵蓋各類私募股權策略,包括較穩健的基礎建設 (infrastructure) 或私有債 (private credit) 等,這些較適合壽險資金。我們提供諮詢與建議,但不會代表中壽決定其資產配置,預期中壽仍會維持其嚴謹保守的投資紀律,不會有立即性的劇烈改變。
-
Q: 若建信人壽 IPO,將如何影響中壽及開發金控的獲利?會計上如何認列?
A: 這個問題由中國人壽回答較為合適,目前討論也為時過早。具體影響需視 IPO 的相關規定,例如舊股東是否需要釋出持股等。若有出售舊股,才可能實現資本利得。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