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中華開發金控於 2015 年第一季法說會說明,在併購萬泰銀行(後更名為凱基銀行)後,公司體質發生根本性轉變,營運重心已轉向以商業銀行及投資銀行業務均衡發展的模式。
- 整體獲利:2015Q1 與去年同期相比成長 1.5%。獲利結構顯著改變,銀行業務的稅後純益貢獻已達 15 億元,佔整體收益比重超過 55%,成為最主要的獲利來源。
-
三大業務引擎:
- 銀行業務:完成工銀與商銀的整合後,資產規模近 6,000 億元,資本額達 670 億元,在國內銀行排名約第 17、18 位。未來將以企金、個金、財富管理及海外佈局為核心發展策略。
- 證券業務:2015Q1 稅後純益達 14 億餘元,年增長 32%。海外獲利貢獻提升至 34%,香港、泰國及新加坡業務佈局完整,並積極利用滬港通及政府股市政策拓展業務。
- 直接投資業務:正從自有資金投資轉型為資產管理模式。透過募集外部資金成立多檔基金,目標在於提升資本運用效率。目前資產管理規模 (AUM) 預計從 2014Q4 的 151 億元 成長至 2015Q2 的 267 億元。
- 股利政策:公司將維持高現金股利的發放政策,並透過直接投資業務轉型釋放的資本,支持銀行與證券業務的擴張。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開發金控已形成三大核心業務事業群:銀行、證券及直接投資(資產管理)。
-
銀行事業群 (凱基銀行):
- 業務整合:合併工銀的企業金融 (Corporate Banking) 與原萬泰銀行的消費金融業務,並於 2015 年 6 月 1 日完成營業讓與。
- 企金業務:針對大型上市櫃公司,將結合證券的承銷 (ECM/DCM) 與投行 (IBD) 業務,提供整合性金融服務。同時,將積極拓展中小企業客戶,以貿易融資及現金管理為切入點。
- 消金業務:利用金控集團資源(如證券客戶、直投企業員工)進行交叉銷售,擴大房貸、信貸 (P loan) 等產品基礎。
- 財富管理:整合集團產品線,推出如結構型商品 (Structure Notes) 等多元化理財產品,增加手續費收入。
- 海外佈局:規劃設立香港分行(定位為商人銀行亞洲中心)與新加坡分行(定位為私人銀行中心),並拓展中國大陸的租賃與消費金融業務。
-
證券事業群 (凱基證券):
- 業務結構:2015Q1 經紀手續費收入佔 43%,利息收入(主要為融資券)佔 19%。
- 台灣市場:受惠於政府股市揚升計畫(如放寬漲跌幅至 10%、鬆綁融資券限額)及金融進口替代政策(國際板債券發行量大增),固定收益承銷量顯著成長,2014 年承銷總量達 1,800 億元,年增 83%。
-
海外市場:
- 香港:為當地規模最大的臺資券商,經紀業務市佔率介於 1.2% 至 1.5%,受惠於滬港通帶來之交易量能。同時,已建立固定收益 (Fixed Income) 與衍生性商品交易平台,作為亞太區產品中心。
- 泰國:經紀業務市佔率約 4.36%,權證業務市佔率近 19%,為市場第二大。旗下投信資產管理規模 (AUM) 超過 1,000 億泰銖。
- 新加坡:完成併購 Fraser 後更名為 KGI Fraser,目標是複製香港成功經驗,導入大中華區產品平台,預計明年開始獲利。
-
直接投資事業群 (開發工銀轉型):
- 策略轉型:從自有資金投資轉型為資產管理公司,透過募集第三方資金成立基金進行投資,以提高資本效率並賺取穩定的管理費收入。
- 基金管理:已成立中華開發資本管理(管理創投基金)及 CDIB Capital International(管理私募股權基金)。
-
旗下基金:
- 已運作:文創基金 (15 億元)、生醫基金、華創福建基金 (人民幣)、Asia Partners Fund (目標 4.25 億美元)。
- 籌備中:華創崑山基金 (人民幣)、中華開發創新創投基金(專注早期新創)。
3. 財務表現
-
金控整體:
- 2015Q1 獲利較去年同期成長 1.5%。
- 收益來源結構轉變,銀行業務佔比超過 55%,消費金融為主要貢獻來源。
- 資本結構穩健,金控的雙重槓桿比率 (Double Leverage Ratio) 及旗下銀行、證券的資本適足率均處於良好水準。
-
銀行事業群:
- 擬制性報表顯示,合併後銀行淨利差 (Spread) 目標守在 2.2%。
- 資金成本 (Funding Cost) 持續下降,合併後台幣資金成本已從百餘基點降至 89 個基點,目標為 65-70 個基點。
- 2014 年擬制性稅後純益約 60 億元(已排除萬泰銀行一次性收益)。
- 長期目標是將手續費收入佔比提升至 30-35%,並達成 12.5% 的股東權益報酬率 (ROE)。
-
證券事業群:
- 2015Q1 稅後純益 14 億餘元,年增長 32%。
- 台灣區業務的固定收益投資組合比重降低,股票部位由 26% 提升至 35%。
-
直接投資事業群:
- 2015Q1 獲利 6 億元,主要來自資產處分。
- 截至 2015Q1,自有資金投資部位約 456 億元,未實現利益為 33 億元。
- 轉型資產管理後,目前約 260 億的 AUM 每年可貢獻超過 5 億元的管理費收入,且此收入近乎直接轉為稅後純益。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金融科技與數位化:
- 凱基銀行已成立數位金融處,因應金融環境變化。未來將整合實體分行(銀行 53 家、證券 84 個據點)與網路通路,將據點少的劣勢轉化為競爭優勢。新的營業部將展示未來數位金融的概念。
-
政策開放機會:
- 證券業務:受惠於台灣政府的股市揚升計畫與金融進口替代政策。凱基證券率先利用國際證券業務分公司 (OSU) 發行美元計價、連結台股的結構型商品,搶佔過去由外資投行主導的市場。
- 固定收益:成功引進高盛、美國銀行、法國巴黎銀行、日本瑞穗銀行等多家國際發行人來台發行國際板債券及寶島債,建立亞太區債券發行平台。
-
區域市場整合:
- 滬港通:香港股市在 4 月份日均成交量大幅成長近三倍,凱基證券在香港的領導地位使其直接受益。
- 亞太平台:凱基證券以香港為產品中心,將固定收益、衍生性商品等銷售至台灣、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每月(不含附買回交易)交易量已超過 2.3 億美元。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金控長期策略:
- 建立以商業銀行為穩定獲利核心、證券與投行為區域成長引擎、資產管理為高資本效率業務的三大支柱。
- 透過直接投資業務轉型,將釋出的資本重新配置於銀行及證券,追求更穩健的獲利成長。
-
銀行事業群策略:
- 短期 (前 2 年):回歸基本面 (Back to Basic),整合工銀與商銀資源,發揮金控綜效。
- 中期 (2-4 年):拓展產品線與客群(如中小企業),並完成香港、新加坡等海外分行的佈局。
- 長期:深化亞洲市場佈局,參與「亞洲盃」競賽。
-
證券事業群策略:
- 雙軌發展:在台灣、泰國等市場追求在地化 (Localization),目標是成為市場前五名的領導者。在香港、新加坡等金融中心,則發展利基型跨國投行 (Regionalization)業務,憑藉跨境業務模式與國際大行競爭。
-
直接投資事業群策略:
- 資本效率化:目標將自有資金投資部位佔金控淨值的比重控制在 20% 以下,透過槓桿操作(募集外部資金)維持投資動能。
- 活化資產:目前約 500 億元的自有投資部位將逐年降低,釋出資本。
- 品牌國際化:吸引國際級主權基金、保險公司成為旗下基金的投資人,目標是代表台灣創投/私募股權行業進入國際市場。
6. 展望與指引
- 銀行業務:以擬制性財務數據為基礎,設定長期達成 ROE 12.5% 的目標。關鍵在於降低資金成本、維持 2.2% 的淨利差,並將手續費收入佔比從目前的 22% 提升至 30-35%。
- 證券業務:預期台灣市場的開放政策將持續帶來正面影響。海外業務方面,香港將持續受惠於中港市場的連結;新加坡分公司在系統與業務模式調整後,預計明年即可轉虧為盈。
- 資產管理業務:資產管理規模 (AUM) 成長迅速,預計 2015Q2 將達到 267 億元,每年可帶來超過 5 億元的穩定管理費收入。未來將持續募集新基金,進一步擴大 AUM。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