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彰化銀行於 2015 年 10 月 30 日舉行近十年來的首次自辦法說會,由董事長張明道及總經理施建安主持,說明 2015 年前三季營運成果與未來展望。
- 獲利表現:2015 前三季累計稅前淨利達 109.28 億元,連續六年獲利突破百億。稅前 EPS 為 1.09 元,年化 ROE 為 9.95%,年化 ROA 為 0.65%。
- 核心盈餘成長:排除呆帳提存與回收影響,提存前營業利益 (PPOP) 達 100.36 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 12.1%,主要受惠於授信業務量增長及海外分行獲利貢獻提升。
- 業務發展:授信業務穩健成長,中小企業及海外分行放款均有雙位數成長。境外分行(含 OBU)的 PPOP 獲利佔比已達 38.4%,成為重要成長動能。
- 未來展望:管理層預期 2016 年總體經濟環境具挑戰性,銀行經營關鍵在於資產品質控管。公司設定 2016 年放款成長目標為 6%,並將持續推動海外市場佈局,特別是在東南亞地區尋求突破機會。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彰銀業務以存放款為核心,並積極拓展財富管理、投資及海外業務,以實現多元化發展。
-
核心業務:
- 授信業務:為營收主要來源,佔淨收益 72.7%。2015Q3 放款結構以房貸 (28%)、中小企業 (28%) 及大型企業 (25%) 為主。策略上,積極調整放款結構,中小企業與海外放款分別年增 13.3% 及 19%,有助於提升整體利差。
- 存款業務:總存款穩健成長,並持續優化結構。透過爭取企業金流,臺幣活存比已接近 60%,有效降低資金成本。
- 手續費業務:淨手續費收益佔比為 14.5%。其中以財富管理為最大宗,佔 57.6%;授信及外匯手收亦為重要來源。保險業務手續費收入成長動能強勁。
-
海外佈局:
- 現有據點:在全球設有 9 個分行及 1 個支行。大陸地區已有昆山、東莞、福州 3 個分行及花橋 1 個支行,業務範圍涵蓋長三角、珠三角及海西經濟區。
- 業務表現:境外(含 OBU)放款年增達 18.6%,獲利貢獻顯著。2015 前三季,紐約、倫敦、新加坡、香港等分行獲利已超過去年全年水準。
3. 財務表現
-
關鍵財務數據 (2015 前三季):
- 資產總額:1 兆 9,050 億元,年增 7%。
- 淨值:1,272 億元,年增 8.5%。
- 累計稅前淨利:109.28 億元,年增 3.3%。
- 提存前營業利益 (PPOP):100.36 億元,年增 12.1%。
- 淨利息收益:155.33 億元,年增 8.5%。
- 淨手續費收益:30.9 億元,年增 3%。
- 成本收入比 (Cost-Income Ratio):降至 53.01%,費用控管得宜。
-
利差與資產品質:
- 存放利差與淨利差 (NIM):2015Q3 全行存放利差為 1.37%,淨利差 (NIM) 為 1.15%,較去年同期上升 7 個基點 (bps),主要受惠於存款結構改善及海外高利差業務比重提升。境外存放利差達 1.62%,顯著優於境內的 1.30%。
- 資產品質:維持穩健。2015Q3 逾期放款比率 (NPL Ratio) 降至 0.20% 的歷史低點,備抵呆帳覆蓋率 (Coverage Ratio) 則提升至 558%。
-
資本適足率:
- 截至 2015Q3,合併資本適足率 (BIS) 為 11.24%,第一類資本比率 (Tier 1 Ratio) 為 8.56%,均符合主管機關要求。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總體經濟看法:管理層認為歐美景氣緩步復甦,但中國大陸因經濟結構調整面臨較大風險,短期內不易好轉,連帶影響台灣出口導向的經濟。預期未來一年,銀行業的經營表現將與資產品質控管能力高度相關。
-
海外市場拓展:
- 大陸市場:現有四個據點中,昆山分行獲利貢獻最大,東莞與福州分行預期明年將逐漸發揮效益。惟因應中國經濟轉型風險,將採穩健經營策略。
- 東南亞市場:積極把握政府「亞洲盃」政策,正於越南、柬埔寨、緬甸等地尋求突破機會,彌補過去較晚進入市場的劣勢。相關計畫仍在進行中,尚無法揭露具體細節。
-
產品策略:
- 財富管理:將規劃成立保險代理部門,透過資源整合發揮更大效益,持續提升手續費收入。
- 金融操作:引進專業人才後,金融交易收益佔比已從去年的 8-9% 提升至今年的 11-12%。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業務多元發展:持續平衡發展房貸、大型企業及中小企業授信,分散風險。同時提升財富管理與投資業務,增加非利息收益比重。
-
強化核心競爭力:
- 深耕中小企業:深化與優質中小企業的關係,調整放款結構以提升利差。
- 拓展境外授信:積極爭取國際聯貸案主辦權,同步提升利差與手續費收益。
- 人才培育:董事長強調,未來決勝關鍵在於人才。將投入資源進行系統性的人才培育,特別是針對 30-49 歲的中堅幹部,以建立永續經營的梯隊。
- 資本規劃:目前資本適足率符合法規,尚無立即現金增資的急迫性。未來為支持業務擴展,不排除在股價表現更佳的適當時機進行現金增資。短期股利政策將維持現金搭配股票股利的模式,以鞏固資本結構。
6. 展望與指引
-
2016 年財務目標:
- 放款成長:目標設定為 6%。
- 利差 (NIM):預期在放款結構持續優化下,利差表現不會比 2015 年差。
-
機會與風險:
- 成長動能:海外業務的持續擴張,以及國內中小企業放款的深化,是未來主要的成長動能。
- 潛在風險: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升高,特別是中國大陸市場的變化,可能影響授信資產品質。未來一年的經營重點將是風險控管與維持優異的資產品質。
- 呆帳回收:預期未來呆帳回收金額將逐年減少,但明年仍有岡山鋼鐵 (拍賣底價 19 億)、茂德 (約 5 億) 等大案有機會回收,預估整體回收金額與今年不會相差太多。
7. Q&A 重點
-
Q1: 彰銀外幣及境外放款成長優於同業的原因?近二至三年在手續費收入及放款業務上有何策略改變?
A:
- 外幣放款:主要受惠於海外分行業務拓展有成,特別是香港、紐約及大陸分行放款穩定成長。2015 前三季海外分行盈餘年增 47.26%。國內外幣資金需求亦提供成長機會。
- 手續費收入:1. 積極主辦國際聯貸案。 2. 對授信額度酌收手續費。 3. 財富管理業務近年急起直追,尤其保險手收每年維持約 20% 成長,今年已達 16 億元。若加計會計師轉列至利息收入的聯貸手續費,今年手收成長約 6%。
-
Q2: 對當前台灣及中國經濟的看法?彰銀未來一至二年的展望與業務期待?
A:
- 經濟看法:歐美緩步復甦,但中國正處於產能過剩及結構調整期,短期難以好轉,也衝擊台灣出口。預期未來一年,銀行經營的關鍵在於資產品質的控管。
- 未來策略:彰銀將兢兢業業處理資產品質,協助客戶度過難關。策略上,將持續進行人才培育、資產負債結構調整(深化核心客戶、擴大客戶基礎)、以及海外市場佈局。
-
Q3: 請提供 2016 年的財務指引(放款目標、利差看法)?彰銀 NIM 優於同業的原因及未來境外獲利佔比目標?呆帳回收趨勢?東南亞佈局方式?2015Q3 Tier 1 資本比率?
A:
- 2016 年指引:放款成長目標訂為 6%。
- NIM 表現:今年利差表現佳,主要因海外業務比重提升。海外放款佔比約 17%,但貢獻了 38% 的 PPOP。預期明年海外分行(如東莞、福州)效益將逐漸顯現,希望境外獲利佔比能提升至 40%。
- 呆帳回收:回收金額逐年減少是事實,但仍有岡山鋼鐵、茂德等大案待處理,預期明年回收金額與今年不會相差太多。
- 東南亞佈局:在越南、柬埔寨設立分行已錯過時機,幾乎不可能。目前正朝其他方向(如購併)努力,有具體結果會再向市場報告。
- Tier 1 比率:截至 2015Q3 為 8.56%。
-
Q4: 關於金融商品利益 (FS Gain) 大幅成長原因?未來是否有現金增資計畫?明年股利政策?
A:
- FS Gain 成長:主要來自匯兌收益 (FX Gain),因去年海外分行盈餘保留為美元,在今年新台幣貶值、美元升值時於匯率高點賣出,實現了匯兌利益。
- 現金增資:目前資本適足率符合法規,無立即急迫性。但為支應長期業務發展,現金增資是必經之路。將在營運表現更好、股價更合適的時機點考慮,今年底執行的可能性不大。
- 股利政策:短期內將維持現金與股票股利並行的政策,且大部分會以股票股利為主,以持續充實資本。
-
Q5: 明年 Tier 1 要求提高,加上 6% 放款成長目標,是否明年有現金增資可能?第三季 CET1 數字?岡山鋼鐵與茂德預計可回收金額?
A:
- 資本壓力:以目前盈餘狀況評估,明年資本適足率應可達標。若資產擴張速度快,可能需調整資產結構。
- CET1:普通股權益比率約為 8.36% (註:簡報者可能口誤,此數字接近 Tier 1,實際 CET1 可能略低,但未提供確切數字)。
- 回收金額:岡山鋼鐵拍賣底價為 19 億,茂德約可收回 5 億。
- 未來利差:全球利差有收窄趨勢,尤其在中國大陸。將努力透過結構調整維持利差穩定。
-
Q6: 明年呆帳提存費用是否會比今年降低?
A: 呆帳回收金額雖會逐年減少,但未來關鍵在於「新提存」的金額。在景氣變動下,新提存金額較難預測。彰銀的目標是控制好資產品質,讓信用成本降至最低。理想狀況是呆帳收回與提存能夠互抵。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