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台灣高鐵 2025 年第一季營運表現穩健,然受農曆新年期間地震干擾及電價成本上升影響,獲利較去年同期微幅下滑。公司將持續透過增班、異業合作及提升旅客體驗等策略,推動營收成長。
- 財務表現:2025Q1 營收為 133.7 億元,與去年同期持平。營業毛利為 62.2 億元 (YoY -2%),稅後淨利為 18.6 億元 (YoY -12%),每股盈餘 (EPS) 為 0.33 元。毛利率及營業利益率因電價上漲等成本因素,較去年同期下滑。
- 運能提升:為因應持續成長的旅運需求,公司宣布自 2025 年 7 月 1 日起,每週定期班表將增加 25 班次,總班次數達到 1,128 班。增班重點將集中於週末(週五至週日)及需求較高的路段。
- 未來展望:公司將聚焦於提升運量,策略包括透過異業合作引進不同客群以提高離峰時段承載率、擴大高鐵假期等旅遊產品、深化 TGo 會員經營以增加客戶黏著度,並透過「T-Shopping」線上購物平台拓展業外收入。
- 新列車採購:採購的 12 組新列車預計於 2026 年底開始陸續交付,經過約半年的測試後,預計於 2027 年中後投入營運,屆時將進一步提升運能供給。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 核心業務:公司核心業務為高速鐵路客運服務,佔 2025Q1 總營收的 96.3%。營運路線總長 350 公里,共設有 12 座車站及 5 座維修基地,以 34 組列車提供服務。
- 附屬事業:附屬事業營收佔總營收的 3.7%,主要來自車站內的商業空間租賃、廣告媒體銷售、停車場經營及車上推車販售等。2025Q1 附屬事業營收為 4.91 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 3.1%,呈現穩定增長趨勢。
-
業務表現:
- 運輸本業:2025Q1 總旅客人數達 1,983 萬人次,較去年同期成長 1.8%;日均運量為 22 萬人次,年增 2.93%。儘管運量成長,但受農曆新年期間地震影響,部分班次延誤或取消,使票務營收微幅年減 0.2%。
- 座位利用率:2025Q1 座位利用率為 70.8%,因持續增班提供更多運能,利用率較去年同期的 72.5% 略為下降,但顯示旅運需求依然強勁。
3. 財務表現
-
關鍵財務指標 (2025Q1):
- 營收:133.74 億元 (YoY -0.0%, QoQ -0.5%)
- 營業毛利:62.18 億元 (YoY -2%),毛利率為 46.5%
- 營業淨利:57.34 億元 (YoY -3%),營業利益率為 42.9%
- 稅後淨利:18.62 億元 (YoY -12%)
- EPS:0.33 元 (相較 2024Q1 的 0.37 元)
- EBITDA:91.58 億元 (YoY -4%)
-
財務驅動與挑戰:
- QoQ 比較:2025Q1 稅後淨利季增 38%,主因為季節性因素,2024Q4 集中了較多的維修支出,導致成本基期較高。
- YoY 比較:毛利率與營業利益率較去年同期下滑,主因是 2024 年電價調漲導致營運成本增加。此外,平穩額度費用提列較去年同期增加,亦影響稅後淨利表現。
- 現金流量:2025Q1 營業活動淨現金流入 67.9 億元。投資活動淨現金流出 45.3 億元,其中資本支出約 14.8 億元,其餘主要為三個月以上定存等金融資產的增加。
-
股利政策:
- 2024 年度股利經股東會通過,將配發每股現金股利 1.05 元。
- 除息交易日為 7 月 16 日,股利發放日為 8 月 14 日。公司維持穩健的股利政策,配息率約九成。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市場競爭:針對臺鐵將於 6 月底調整票價,公司評估對高鐵影響有限。高鐵在西部走廊的核心競爭力來自於顯著的時間優勢(如台北至高雄,高鐵直達車 1.5 小時 vs. 臺鐵普悠瑪近 4 小時),即使票價差距縮小,高鐵的運輸競爭力依然強勁。
-
產品策略:
- 旅遊產品整合:持續擴大「高鐵假期」、「飯店聯票」及「國旅聯票」等產品線,透過與旅遊業者的合作,吸引更多元的客群,並有效提升離峰時段的載客率。
- 會員經濟:積極經營近 300 萬名 TGo 會員,透過點數經濟及與金融業等夥伴的點數互換合作,提升會員黏著度與忠誠度。
-
旅客服務提升:
- 為提升旅客搭乘體驗,公司持續進行車廂內部設備的更新,包括旅客資訊顯示器、遮光簾及洗手間設備等,並發行新式 QR Code 紙票,優化服務流程。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長期發展計畫:
- 運能擴充:採購 12 組新世代列車是未來幾年最重要的資本支出計畫,預計於 2027 年中後投入營運,以滿足長期運量成長需求。
- 班次優化:公司將持續評估旅運需求,透過定期班表增班、短期彈性增班及機動加開全車自由座列車等方式,最大化現有 34 組列車的營運效益。
- 數位轉型與業外拓展:推廣「T-Shopping 高鐵線上購」平台,透過聯名商品開發,增加業外收入來源。
-
財務策略:
- 公司近年已提前清償聯貸借款超過 1,400 億元,目前負債佔資產比率降至 81%。由於現行聯貸利率條件已相當優惠,短期內無進一步提前清償聯貸的計畫,除非市場上出現更具效益的籌資工具。
-
永續經營 (ESG):
- 公司強調永續發展,將 ESG 理念融入企業 DNA。已連續 8 年入選 TCSA 台灣企業永續獎、連續 8 年獲公司治理評鑑前 5%,並連續 3 年入選「全球百大永續企業」,展現其在環境保護與社會責任方面的承諾。
6. 展望與指引
- 票價調整:對於高鐵自身是否調整票價,公司表示將遵循合約規定,綜合評估整體營運狀況、市場環境及經濟情勢,並觀察臺鐵票價調整後的市場反應,再提交董事會決策,目前尚無明確時間表。
-
成長動能:未來的成長動能將來自於:
- 運量自然增長:隨著經濟活動恢復,商務及旅遊需求穩定。
- 服務班次增加:透過增班計畫直接提升運能供給。
- 多元產品組合:深化旅遊產品及異業合作,開拓新客源。
-
潛在風險:
- 營運成本上升:如電價等能源成本的波動,將持續對毛利率造成壓力。
- 外部事件干擾:如天災(地震、颱風)等不可抗力因素,可能短暫影響營運準點率及班次安排。
7. Q&A 重點
-
Q1: 2025Q1 毛利率與營業利益率較去年同期下降的原因?
A1: 主要原因是電費成本上升。由於 2024 年 4 月及 7 月電價調漲,導致電力成本較去年同期增加,進而影響毛利率及營業利益率的表現。
-
Q2: 臺鐵於 6 月 23 日調整票價後,對高鐵的競爭關係有何變化?
A2: 公司評估影響不大。高鐵的核心競爭力在於大幅節省乘車時間,例如台北到高雄搭乘高鐵僅需 1.5 小時,而臺鐵則需近 4 小時。儘管票價差距縮小,但時間上的巨大差異使高鐵在西部走廊的競爭力依然非常強勁。
-
Q3: 高鐵是否有計畫跟進調整票價?
A3: 公司會依據合約,考量整體營運狀況及經濟情勢進行綜合評估。目前會先觀察臺鐵票價調整後的市場狀況,後續將由經理部門評估後提報董事會決定。
-
Q4: 未來幾年是否還有提前清償聯貸借款的計畫?
A4: 短期內沒有計畫。先前提前還款是因為當時聯貸利率較高,而目前與銀行團協商後的利率條件已相當優惠。除非未來資本市場出現更有利的籌資工具,否則不會積極執行提前清償。
-
Q5: 為何在營業利益下降的情況下,「平穩額度」的提列反而提高?
A5: 平穩額度的提列是依據年度預算進行估算,並按季度進行帳務處理。每季的提列金額會因預估數與實際數的調整而產生波動,因此單季的比較可能出現落差,以全年度的角度觀察會較為準確。
-
Q6: 未來的增班計畫主要集中在哪些時段?
A6: 2025 年 7 月 1 日起增加的 25 個班次,主要集中在需求量大的週五和週日,並針對台中以北等尖峰路段進行加密,以疏解尖峰時段人潮。
-
Q7: 12 組新列車何時加入營運?預期的攤銷費用是多少?
A7: 新列車預計在 2026 年下半年開始陸續運抵台灣,經過約半年的測試後,將於 2027 年中之後正式上線營運。折舊攤銷將於列車正式上線後,依其耐用年限開始提列。
-
Q8: 新列車的單一成本及攤提年限大約是多少?
A8: 12 組列車的採購合約總金額約 280 億台幣(註:此為簽約時的約略換算值),平均每組列車成本約 23 億台幣。車輛的折舊攤提年限為 35 年。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