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台灣高鐵於 2016 年 10 月 27 日掛牌上市,本次法說會主要說明 2016 年第三季營運狀況及未來展望。
- 財務表現穩健:2016 前三季累計營收達 301 億元,稅後淨利為 31 億元,EPS 為 0.56 元。與去年同期因財務改善方案產生的一次性項目影響相比,營運已回歸正常軌道,獲利能力顯著提升。
- 運量持續成長:2016 前三季日均旅運量達 15.3 萬人次,較去年同期成長 12.3%,座位利用率提升至 63.1%。公司展現優異的營運效率,截至 2016 年 10 月,累計載客數近 4 億人次,並維持 零營運責任事故 的紀錄。
-
未來發展方向:公司未來將聚焦四大方向:
- 運用智慧科技創造顧客價值。
- 透過多元行銷策略提升運量與營收。
- 串聯西部走廊重大開發計畫,掌握成長動能。
- 強化自主維修能力,邁向永續經營。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 核心業務:提供台灣西部走廊高速鐵路客運服務,為台灣南北交通的重要骨幹。
- 市場定位與市佔率:高鐵在長程運輸(200 公里以上)具備顯著優勢,平日市佔率達 31%,假日達 27%。中短程市場則與台鐵、小客車等共同競爭。
-
旅客輪廓與行銷策略:
- 旅次目的:主要為返鄉及其他(46%)、商務(38%)、旅遊(13%)與通勤(3%)。
-
產品組合:針對不同客群與時間彈性,提供多元化票價產品,包括:
- 一般旅客:全價票、信用卡優惠。
- 價格敏感型旅客:早鳥優惠、離峰優惠、大學生優惠。
- 常客:回數票、定期票。
- 團體與旅遊:高鐵假期、飯店聯票、交通聯票及各式套票,以提升離峰時段的座位利用率。
3. 財務表現
-
2016 年前三季關鍵財務數據:
- 營業收入:30,062 百萬元
- 營業毛利:10,936 百萬元
- 營業淨利:10,254 百萬元
- 稅後淨利:3,127 百萬元
- EPS:0.56 元
- EBITDA:220 億元,EBITDA Margin 為 73.2%。
- 財務結構改善:2015 年完成財務改善方案,特許期延長 35 年,有效降低折舊費用,使財務狀況更為穩健。2016 年前三季營業成本較去年同期減少 16.2%,帶動毛利與淨利大幅成長。
-
2015 年一次性項目說明:去年財報受財改方案影響,包含數個一次性認列項目,導致數據波動較大。主要包括:
- 法定優惠票差額補償:一次性認列過去提供法定優待票的收益。
- 站區土地歸還:將站區開發土地歸還政府所獲得的代價,約 226 億元。
- 特別股股息清理:結清先前未支付的特別股股息,約 152 億元。
自 2016 年起,公司財務報表已回復正常營運模式,不再包含此類一次性項目。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卓越的營運績效:
- 準點率:到站延誤 5 分鐘內的準點率達 99.57%。
- 平均延誤時間:僅 0.23 分鐘(約 14 秒),優於日本 JR East 等國際標竿。
- 可靠率:營運列車可靠率達 99.95%(不含天災)。
- 安全紀錄:自通車以來維持零營運責任事故。
- 智慧運輸佈局:公司規劃運用物聯網與大數據技術,打造「顧客服務雲」與「營運管理雲」,目標提升訂票、旅客服務、安全應變與列車運行管理的智慧化程度,提供旅客更貼心的服務。
- 運量成長趨勢:高鐵運量在 2010 至 2015 年間平均年成長率為 6.5%,優於台鐵的 4.2%,並取代部分公路客運(-6.1%),顯示其在城際運輸市場的競爭力持續增強。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串聯國家重大建設計畫:高鐵將積極與沿線各地的重大開發計畫結合,包括:
- 桃園:亞洲矽谷
- 新竹:生物醫學園區
- 台中:智慧精密機械園區
- 台南:沙崙綠能科學城
- 高雄:生技園區及環狀輕軌文創廊道
這些計畫預期將帶動大量的商務及旅遊需求,成為高鐵未來的核心成長動能。
-
邁向永續經營:
- 強化自主維修能量:透過與國內學研機構合作、加速日本技術移轉及設立維修工廠,提升自主維修能力。
- 零組件在地化:積極尋求替代商源並與國內廠商合作開發替代品,以降低採購成本並確保供應鏈穩定。
- 國際技術交流:參與國際高速鐵路協會(IHRA)及國際鐵路聯盟(UIC),推動技術輸出與國際合作。
- 品牌文化塑造:致力打造台灣高鐵成為 4T 的優質品牌,內涵包括:運輸(Transportation)、科技(Technology)、在地(Taiwan)與關懷(Touch)。
6. 展望與指引
- 運量潛力:目前日均運量為 15.3 萬人次,但系統在尖峰時期(如 2016 桃園燈會)曾創下單日 26 萬人次的疏運紀錄,顯示現有設施仍有相當大的運量提升空間。若未來運量持續顯著成長,公司不排除適時採購新列車以維持服務品質。
- 站區開發機會:雖然站區土地已歸還政府,但未來交通部若以 BOT 方式對外招商,高鐵在評估市場機會與獲利性的前提下,樂於參與相關開發計畫,以拓展業外收入來源。
- 成長動能:公司對未來運量與營收的成長保持樂觀,主要動能來自於西部走廊的產業發展與觀光旅遊需求,公司將持續透過多元化的行銷活動與優質服務來吸引客源。
7. Q&A 重點
Q1: 高鐵在各縣市的重大開發計畫中扮演何種角色?除了運量成長外,是否有其他附加價值?是否會因此增加資本支出(Capex)?
A: 高鐵主要扮演快速、安全的運輸服務提供者,與地方建設產生良性互動,進而帶動旅運量成長。目前公司營收近 98% 來自票收。關於站區開發,雖然土地已歸還政府,但未來若有好的 BOT 機會,且對公司營收與獲利有保障,高鐵樂於參與。現階段將先專注於穩健經營本業,待成長動能穩定後,再尋求與異業合作發展業外事業的機會。
Q2: 高鐵的場站與機電系統是否有設計上的飽和運量?目前營運處於何種程度?此外,去年財報因財改而失真,未來正常的營運結構應如何看待?
A:
- 運能方面:以 2016 桃園燈會為例,高鐵曾創下單日 26 萬人次的疏運量,遠高於目前平均的 15.3 萬人次,顯示系統仍有充足的尖峰承載能力。若未來運量持續成長,公司會考慮增購列車以確保服務品質。
- 財務方面:2015 年財報受財改影響,主要有三項一次性認列項目:(1) 過去法定優待票的收益補償;(2) 歸還站區土地的對價利益(約 226 億元);(3) 特別股股息的清理(約 152 億元)。這些項目在 2016 年及未來都不會再發生,因此從今年起,公司的財務表現將回歸正常的營運模式。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