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eric selectors
Exact matches only
Search in title
Search in content
Post Type Selectors
Search in posts
Search in pages
Filter by Categories
材料設備
美股觀點摘要
法說會備忘錄
消費性電子
量化分析
金融知識
投資心法
投資入門
其他
軟體
能源
生醫
民生消費
電子零件
記憶體
IC 封測
IC 製造
IC 設計
半導體
個股分析
其他
民生消費
生醫
軟體
消費性電子
車用
AI
產業分析
時事短評
未分類
logo 註冊/登入 logo
test


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中華航空(華航)於 2024 年第一季表現亮眼,管理層對全年營運抱持樂觀態度,稱 2024 年將是航空業的「黃金年」,甚至不排除挑戰歷史新高。

  • 財務表現:2024Q1 合併營業收入達 486.5 億元(年增 13.9%),合併本期淨利 34.1 億元(年增 144.3%),歸屬母公司淨利 31.0 億元(年增 137.3%),每股盈餘(EPS)為 0.51 元
  • 客運業務:客運為主要成長動能,第一季客運收入達 330.1 億元(年增 34.5%),佔總營收近七成,已恢復至疫情前水準。管理層指出,由於亞太區國際航線運能恢復速度仍落後於歐美,市場供不應求,使票價維持高檔。
  • 貨運業務:貨運市場在疫情後回歸常態,但運價仍較 2019 年高出約三成。受惠於跨境電商需求強勁及海運市場狀況,空運運價保持穩定。華航在台灣市場的轉口貨市佔率高達 51.2%,凸顯其樞紐地位。
  • 未來展望:第二季營運狀況良好,6 月份北美線載客率已達 85% 以上,歐洲及東北亞線也超過 80%。隨著 7、8 月暑期旺季到來及油價走低,預期營收與獲利將有更佳表現。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 核心業務:華航為台灣最大的航空公司,核心業務為國際客運及貨運服務。客運航網遍及北美、歐洲、大洋洲及亞洲各地;貨運則擁有龐大的全貨機機隊,在全球航空貨運市場中佔有重要地位。
  • 業務組合:2024Q1 客運與貨運的營收比重已恢復至疫情前約 7:3 的水準。

    • 客運:營收佔比近 70%。依 2024Q1 營收貢獻區分,東北亞 (32%)北美 (21%)東南亞 (19%) 為前三大市場。
    • 貨運:營收佔比約 25%。主要收入來源為北美航線 (60%),其次為歐洲 (12%) 及東南亞 (11%)。華航積極發展轉口業務,利用台灣地理優勢,成為亞太轉運中心。
  • 機隊組合:截至 2024 年第一季,全機隊共 84 架飛機,包含 64 架客機與 20 架貨機。為因應市場需求,公司持續進行機隊汰舊換新,引進 A321neo 客機及 777F 貨機,並規劃於 2025 年開始引進 787-9 新世代客機。



3. 財務表現

  • 2024Q1 關鍵財務數據(合併財報)

    • 營業收入486.5 億元,年增 13.9%。
    • 營業淨利38.5 億元,年增 111.0%。
    • 本期淨利34.1 億元,年增 144.3%。
    • 歸屬母公司淨利31.0 億元,年增 137.3%。
    • 每股盈餘 (EPS)0.51 元,相較去年同期的 0.22 元大幅成長。
  • 成本結構:2024Q1 主要成本項目為油料成本(佔 33.2%)、人事成本(16.7%)、折舊及租金(14.3%)與修護成本(14.2%)。雖客運復甦導致用油量增加 6.5%,但因燃油均價年減 7.4%,整體油料成本與去年同期相當。
  • 燃油成本與油價趨勢

    • 2024Q1 平均航空燃油(MOPS)價格為每桶 102.4 美元
    • 油價自 4 月高點後持續回落,5 月 MOPS 均價已降至 94.3 美元,6 月初更跌至 91.6 美元。管理層預期,油價下跌的效益將遞延反應在 7 月份的財報上,有助於降低營運成本壓力。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客運市場趨勢

    • 全球復甦不均:亞太區國際航線恢復速度最慢,預計要到 2025 年才能超越疫情前水準,而台灣市場則預估至 2026 年。此供需缺口是支撐當前高票價的主因。
    • 旅運需求強勁:桃園機場 2024Q1 客運量已達 2019 年同期的 93%,國人出國旅遊需求已完全恢復,預期暑假旺季將更接近疫情前水準。
  • 貨運市場趨勢

    • 電商貨成主流:全球跨境電商的蓬勃發展,特別是來自中國的電商貨源,為航空貨運帶來結構性轉變與成長動能。
    • 轉口樞紐地位:因美中航班恢復緩慢,大量中國貨物需經由第三地轉運,華航憑藉其航網優勢,承接大量轉口貨,2024Q1 轉口貨量佔比穩定超過 50%
  • 機隊與航網發展

    • 增班開航:為滿足市場需求,已增租一架 A350-900 客機,並將於 7 月 14 日開航西雅圖,強化北美航網佈局。
    • 運能調節:透過延長現有機隊(如 A330、737-800)的租約,並依據航線淡旺季靈活調整機型,最大化運能效益。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長期發展計畫

    • 客運策略:發揮台灣轉運樞紐的地理優勢,深化與盟/聯航合作,並積極開發商務客戶與新世代客群。同時,透過數位化服務提升顧客體驗。
    • 貨運策略:持續引進 777F 新式貨機,提升營運效率。鎖定跨境電商、AI 半導體、冷鏈貨物等高收益貨源,並爭取客製化包機商機。
    • 機隊現代化:持續引進新世代節能機隊,如 A321neo、777F 及未來的 787-9,為後疫情時代的成長做好準備。
  • 永續經營 (ESG)

    • 減碳目標:設定飛航與地面作業的短中長期減碳路徑,目標於 2050 年達成淨零碳排
    • 永續航空燃油 (SAF):積極規劃 SAF 的採購與使用,規劃優先於歐洲航線使用,以符合歐盟 2025 年使用 2% SAF 的規範。公司已在數次新機飛渡回台時添加 10% SAF,為國內領先者。



6. 展望與指引

  • 整體展望:管理層對 2024 年及未來幾年抱持樂觀看法。高檔的客貨運價相對平穩偏低的油價,將共同構成有利的經營環境,今年獲利有望挑戰新高。
  • 成長動能

    • 客運:暑期旺季需求強勁,加上新航線開闢,將帶動營收持續成長。
    • 貨運:下半年進入傳統旺季,加上電商購物節(如 618)及 AI、半導體產業需求,價量預期將優於上半年。
  • 潛在機會與風險

    • 機會:全球供應鏈瓶頸導致新機交付延遲,間接抑制市場總體運力供給,有助於維持票價穩定。美中貿易關係緊張,使台灣的轉口樞紐角色更為重要。
    • 風險:航空業易受地緣政治、油價及匯率波動影響,公司透過自然避險及衍生性金融商品進行風險管理。



7. Q&A 重點

Q1: 第二季目前的營運狀況如何?

A: 營運狀況「很好」。6 月份客運載客率表現強勁,北美線超過 85%,歐洲及東北亞線超過 80%。7、8 月暑假旺季預期將更熱絡。貨運運價穩定,海運價格走高也對空運形成支撐。加上 6 月油價走低,其成本效益將反映在 7 月,預期獲利將有不錯表現。

Q2: 公司對於 ESG 的相關規劃?

A: 華航在環境(E)、社會(S)、治理(G)三方面皆有投入。環境方面,除了設定減碳目標與導入 SAF,公司也是台灣首家發布 TCFD 報告的航空公司。在外部評鑑上,已連續八年入選道瓊永續指數(DJSI),並獲台灣企業永續獎。

Q3: 去年全年及今年第一季的用油桶數?目前是否有使用 SAF 生質燃油?

A: 2023 年全年用油量約 1,500 萬桶,2024Q1 用油量約 380 萬桶。華航已在 A350 新機飛渡時添加 10% SAF,為國內首例。目前規劃優先在歐洲航線使用,以符合歐盟 2025 年 2% 的使用要求。

Q4: 在客運運能低於疫情前的情況下,公司如何因應市場成長?客貨運比重及未來方向?

A: 公司已透過增租 A359 客機、延長現有機隊租約來增加運能。同時,將於 7 月開航西雅圖,並根據市場淡旺季靈活調度機型。目前客貨運收入比重已回到疫情前約 7:3 的水準,未來將利用客機腹艙載貨,發揮客貨機互補的綜效。

Q5: 目前獲利率較高的客運航線是哪些?與疫情前有何不同?

A: 2024Q1 表現較亮眼的是東北亞航線北美航線。東北亞載客率近九成,單位收益約為疫情前的 1.3 倍。北美航線載客率超過八成,單位收益更高達疫情前的 1.5 倍

Q6: 目前客運轉乘客的比例?票價是否會比較高?

A: 華航積極爭取中轉旅客,特別是東南亞經台北轉往北美的航線。2024Q1 中轉旅客比例約佔兩成。票價會依據航線特性與市場競爭態勢而定,無法直接比較。

Q7: 是否有觀察到海運轉空運的訂單?為何中國電商貨會來台灣轉運?

A: 短期內沒有明顯的海轉空趨勢,空運本身的需求已相當強勁。中國電商貨來台轉運,主因是美中之間的直飛航班數量恢復緩慢(僅恢復至疫情前約 20%),導致運力嚴重不足,貨物需透過如台灣等第三地樞紐轉運至美國。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本摘要僅供參考,若有進一步需求,請查閱原始影音法說會簡報內容或公司官方公告。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