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eric selectors
Exact matches only
Search in title
Search in content
Post Type Selectors
Search in posts
Search in pages
Filter by Categories
材料設備
美股觀點摘要
法說會備忘錄
消費性電子
量化分析
金融知識
投資心法
投資入門
其他
軟體
能源
生醫
民生消費
電子零件
記憶體
IC 封測
IC 製造
IC 設計
半導體
個股分析
其他
民生消費
生醫
軟體
消費性電子
車用
AI
產業分析
時事短評
未分類
logo 註冊/登入 logo
test


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陽明海運於 2024 年上半年營運表現強勁,主要受惠於紅海危機等地緣政治因素推升運價。展望未來,公司預期第三季因運價遞延效應,表現將不遜於上半年;然第四季市場因供需變化與運價修正,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 2024 上半年財務亮點:

    • 合併營收達新台幣 963.9 億元,年增 33.9%
    • 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為 232.7 億元
    • 每股盈餘 (EPS) 為 6.66 元,遠高於去年同期的 0.94 元
  • 主要營運發展:

    • 聯盟重組: 公司所屬的 THE Alliance 將於 2025 年 2 月起重組為 Premier Alliance,成員包含陽明、HMM 及 ONE。新聯盟將擴大航線覆蓋範圍,航線數自 25 條增至 28 條,靠港數自 138 個增至 143 個。
    • 船隊優化: 持續執行「租轉購」計畫,預計 2024 年底自有船運力佔比將從 2023 年的 39% 提升至 49%,以強化成本競爭力。
  • 未來展望與指引:

    • 第三季展望: 公司表示,因運價合約具遞延效應,預期 2024Q3 營運表現將不遜於上半年
    • 第四季展望: 市場運價已因供需變化而向下修正,但紅海危機、中東地緣政治衝突及美東碼頭工會談判等議題仍為供應鏈帶來不確定性,整體市場發展仍待觀察。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陽明海運的核心業務為貨櫃航運,佔集團總營收超過九成。公司航線佈局全球,以歐美長程航線為營收主力。

  • 核心業務:

    • 貨櫃航運事業: 為集團最主要的營收來源,佔 93.9%
    • 其他事業群: 包括物流事業 (好好物流,佔 4.1%)、散裝航運事業 (光明海運,佔 1.9%) 及碼頭事業 (佔 0.1%)。碼頭事業佔比較低係因部分重要投資 (如高雄高明碼頭、洛杉磯 WBCT) 採權益法認列,未計入合併營收。
  • 航線營收分佈 (2024 上半年):

    • 美洲線 (America): 佔運費收入 38%,為最大營收來源。
    • 歐洲線 (Europe): 佔運費收入 37%
    • 亞洲二線 (Asia II): 包含中東、南美、澳洲等長程航線,佔 16%
    • 亞洲一線 (Asia I): 亞洲近洋航線,佔 9%
  • 市場地位:

    根據 Alphaliner 2024 年 9 月的數據,陽明海運貨櫃運力排名全球第十,總運能約 70.7 萬 TEU,市佔率為 2.3%



3. 財務表現

2024 年上半年,因市場運價回升,陽明海運的營收與獲利能力皆較去年同期顯著改善。公司財務結構穩健,負債比率持續下降。

  • 關鍵財務指標 (2024 上半年):

    • 營業收入: 963.9 億元 (去年同期為 720 億元)。
    • 營業毛利: 267.2 億元 (去年同期為 69.7 億元)。
    • 營業淨利: 220.2 億元 (去年同期為 30.4 億元)。
    • 歸屬母公司淨利: 232.7 億元 (去年同期為 32.7 億元)。
    • 每股盈餘 (EPS): 6.66 元
    • 每股淨值: 截至 2024Q2 為 85.53 元
    • 財務比率: 截至 2024Q2,流動比為 457%,負債比降至 27%,顯示財務狀況健康。
  • 營運成本結構:

    2024 上半年最大的成本項目為「三大變動成本」(集貨船、內陸運輸、裝卸理貨),佔總成本 37%。此佔比較去年同期上升,主因碼頭合約受物價指數影響及紅海危機導致的調櫃成本增加。

    港埠及運河費佔比則因船舶繞行好望角、減少通過蘇伊士運河而下降。

  • 業外收益:

    簡報提及在 2023 年部分季度,當航運本業景氣較差時,因公司持有大量現金產生可觀的業外利息收入,曾出現純益率高於營業毛利率的現象。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全球航運市場持續受到地緣政治、港口勞資談判及供需基本面等多重因素影響。陽明海運透過聯盟合作與數位化服務,積極應對市場變化。

  • 市場趨勢與機會:

    • 供給面: 2024 年為新船交付高峰期,市場整體呈現供給大於需求的格局。然而,紅海危機導致船舶需繞行好望角,有效吸收了部分過剩運力。
    • 需求面: 美國進口貨量雖較去年同期成長,但預期第四季將趨緩。主要經濟體 PMI 指數多處於 50 以下的收縮區間,顯示製造業活動疲軟。
    • 潛在衝擊: 美東碼頭勞資談判若未能在 9 月底前達成協議,可能自 10 月 1 日起引發罷工,將對全球供應鏈造成重大影響。
  • 聯盟與航線規劃:

    新成立的 Premier Alliance 將於 2025 年 2 月啟動,合作期限至 2030 年。

    新聯盟航線網絡覆蓋率提升,但在美西北及美東部分航線因 Hapag-Lloyd 退出而進行了精簡。

  • 數位化發展:

    公司積極推動數位化,包括導入船舶低軌衛星服務、推出 LINE CHATBOT 及電子提單 (e-BL) 等,目標於 2030 年達成 100% 使用 e-BL

    建立智慧船舶戰情室,即時監控船隊動態,優化航線規劃與管理效率。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陽明海運的長期策略聚焦於優化船隊結構、推動綠色航運及強化數位服務,以提升長期競爭力。

  • 長期發展計畫:

    • 船隊現代化: 增加自有船舶與貨櫃比例,以降低長期租賃成本。目前已訂造 5 艘 LNG 雙燃料貨櫃船,預計於 2026 年陸續交付。
    • 綠色航運:

      • 現有船改裝: 透過改裝節能螺槳、球艏等方式優化現有船舶效能。
      • 綠色燃料: 自 2024 年 4 月起開始採用生質燃油,並持續研究甲醇、氨等替代燃料的可行性。
      • 岸電系統 (AMP): 陸續為營運船舶加裝岸電設施,減少靠港時的碳排放。
  • 競爭定位:

    透過參與航運聯盟,維持全球主要航線的服務廣度與頻率。

    積極提升自有船隊比例,強化成本控制能力,應對市場波動。



6. 展望與指引

公司對短期市場持謹慎看法,認為第四季充滿不確定性,但長期將透過船隊更新與綠色轉型來鞏固市場地位。

  • 短期展望 (2024Q4):

    • 運價趨勢: 市場即期運價已呈現向下修正趨勢。
    • 不確定因素: 紅海危機持續、中東地緣政治風險擴大,以及美東碼頭罷工威脅,皆可能對供應鏈穩定性造成衝擊,使市場前景難以預測。
  • 中長期展望 (2025 年):

    • 供需狀況: 航運市場供過於求的結構性問題依然存在,但若紅海危機等外部干擾因素持續,供需差距可望收斂。
    • 營運重點: 新聯盟的運作將是 2025 年的重點,公司有信心在新架構下維持對客戶的服務品質。



7. Q&A 重點

Q: 公司對 2024 年第四季至 2025 年的運價趨勢與市場供需展望為何?

A: 第四季是傳統淡季,運價正在向下修正。但紅海危機、美東罷工威脅等不確定因素依然存在。此外,因農曆年在 1 月底,年前出貨小高峰可能提早至第四季末發生。2025 年市場仍是供給大於需求,但若紅海等外部干擾持續,供需差距會縮小。2025 年運費趨勢預計到明年第一季會較為明朗。

Q: 公司是否有購買新船的計畫?未來運力變化如何?

A: 購船是公司短中長期規劃的一部分,相關部門正密切評估各種可能性。待有確定計畫後,將依法規揭露。

Q: 未來貨櫃船業是否強制要求使用節能環保船?

A: 目前雖無法規強制性,但依循 IMO 2050 淨零排放目標,採用節能設計與替代燃料已是主流趨勢。公司每年皆設定內部減碳目標,並持續朝此方向進行。

Q: 如何因應美國東岸碼頭可能於 10 月 1 日的罷工?

A: 聯盟自 9 月初已啟動應變計畫。罷工第一週將盡可能採取跳港或縮短靠港時間的方式,避免船舶滯留。後續將依據協商進度與碼頭作業狀況,進行滾動式調整。業務端也已和客戶溝通,建議敏感貨物延遲或暫停進港。

Q: 歐洲線的年度合約開始談判了嗎?情況是否比去年好?

A: 目前尚未進入實質談判階段。但因當前運價基準高於去年同期,公司對談判結果表示樂觀

Q: 陽明身為美東碼頭資方代表 (USMX) 會員,對調薪的看法為何?

A: 美國聯邦海事委員會 (FMC) 及美國政府目前不會介入協商。陽明作為 USMX 會員,將遵循集體協商的決議

Q: 美東碼頭罷工的可能性高嗎?對各航線的影響評估為何?

A: 目前勞資雙方談判僵持,罷工可能性存在。聯盟的應變措施主要是在 10 月第一週透過跳港等方式,讓船舶盡快離開美東地區,將衝擊降到最低。

Q: 公司長約比例為何?未來新增船舶會以租船為主嗎?

A: 長約比例涉及公司營業機密,不便透露。新增船舶方面,租船或自建都將納入評估,視短中長期規劃而定。

Q: 2025 年長約的想法?

A: 美國線的長約佔比較高,歐洲線較低。整體長約策略需視市場發展而定,預計明年第一季會更為明朗。

Q: 針對美東罷工,公司規劃收取港口附加費,但似乎低於同業,原因為何?

A: 若因罷工導致服務中斷,可透過附加費或運費調整來應對。收費標準為各船公司的商業決定,無法評論同業作法。

Q: 新聯盟在美國航線運能減少,如何維持客戶服務品質?

A: 新聯盟的航線網絡仍覆蓋所有美國主要碼頭,經評估可滿足現有客戶的貨載需求,內陸運輸服務也不受影響,有信心維持服務品質。

Q: 是否觀察到因應罷工而出現的提前出貨搶艙位現象?

A: 9 月下半旬沒有觀察到此現象。客戶可能已提早出貨,或將貨物轉運至美西。

Q: 為何陽明的平均運價成長幅度不如 SCFI 指數顯著?

A: SCFI 指數的組成較複雜。雖然陽明在歐美線佔比較高,但今年其他航線(如南美、中東)漲幅也相當可觀。各船公司在不同航線的權重不同,且指數未完全反映回程貨載的影響,因此會產生差異。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本摘要僅供參考,若有進一步需求,請查閱原始影音法說會簡報內容或公司官方公告。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