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eric selectors
Exact matches only
Search in title
Search in content
Post Type Selectors
Search in posts
Search in pages
Filter by Categories
材料設備
美股觀點摘要
法說會備忘錄
消費性電子
量化分析
金融知識
投資心法
投資入門
其他
軟體
能源
生醫
民生消費
電子零件
記憶體
IC 封測
IC 製造
IC 設計
半導體
個股分析
其他
民生消費
生醫
軟體
消費性電子
車用
AI
產業分析
時事短評
未分類
logo 註冊/登入 logo
test


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可成科技 2025 年第二季因供應鏈提前備貨及醫療新領域貢獻,營收季增、年增,但受製造成本上揚及新台幣大幅升值影響,毛利率與營益率下滑,稅後轉為虧損。

  • 2025Q2 財務表現:單季合併營收為新台幣 50.84 億元,季增 16.9%,年增 8.8%。然而,因新台幣對美元單季升值逾 12%,產生鉅額業外匯兌損失 34.48 億元,導致單季稅後淨損 10.30 億元,基本每股盈餘 (EPS) 為 -1.60 元
  • 2025 上半年財務表現:累計營收為 94.35 億元,年增 13.2%。累計稅後淨利為 18.86 億元,年減 76.5%,基本每股盈餘 (EPS) 為 2.91 元
  • 新事業進展:醫療事業佈局已見成效,2025 上半年營收貢獻約 10-12%。半導體及航太領域也已取得國際客戶訂單並小量生產。
  • 下半年展望:展望下半年,因關稅協議達成後提前備貨需求消退,加上第四季新舊機種交替,市場不確定性高,公司整體看法偏向保守。公司將持續關注市場動態,保持生產彈性並加強成本控管。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可成以金屬精密加工為核心,從消費性電子領域積極轉型,拓展至醫療、半導體、航太等高門檻、高附加價值產業,目標建立跨產業應用的金屬科技平台。

  • 核心業務(消費性電子):主要產品為筆記型電腦機殼與金屬機構件。此業務仍為公司基石,將持續投入研發並強化全球產能佈局以維持領導地位。
  • 轉型策略與新領域

    • 醫療科技:發展微創手術器械、骨科植入物等高階醫材。透過自有產線(Organic Growth)及策略性財務投資(如泰醫、邦特、聯合骨科)與併購雙軌並行。目前已取得 ISO13485、TFDA 及美國 FDA 等多項認證,並開始為國際客戶小量生產。近期更透過子公司取得金能醫選的神經調控 CDMO 業務。
    • 半導體設備零組件:專注於前端設備之關鍵零組件。已通過認證並取得國際客戶訂單,進入小規模生產階段。
    • 航太發動機零組件:自 2024 年起佈局,已於 2025 年初取得 AS9100 航太品質管理系統認證,並已成為國際主要飛行器製造商之供應鏈成員。
  • 轉型目標:長期目標希望消費性電子本業及三個新領域(醫療、半導體、航太)的營收貢獻能各自達到雙位數百分比。



3. 財務表現

2025Q2 營收雖成長,但獲利受匯率及成本因素嚴重衝擊,由盈轉虧。上半年累計獲利亦較去年同期大幅衰退。

  • 關鍵財務數據 (2025Q2)

    • 營業收入:50.84 億元 (季增 16.9%,年增 8.8%)
    • 營業毛利:15.49 億元,毛利率 30.5% (季減 4.5 個百分點,年減 3.5 個百分點),主因製造成本上揚。
    • 營業利益:9.05 億元,營益率 17.8% (季減 2.1 個百分點,年減 2.6 個百分點)。
    • 稅後淨損:10.30 億元 (去年同期為獲利 34.35 億元)。
    • 基本每股盈餘 (EPS):-1.60 元 (2025Q1 為 4.46 元,2024Q2 為 5.05 元)。
  • 關鍵財務數據 (2025 前兩季)

    • 累計營收:94.35 億元 (年增 13.2%)。
    • 累計毛利率:32.6% (年增 1.3 個百分點)。
    • 累計稅後淨利:18.86 億元 (年減 76.5%)。
    • 累計基本每股盈餘 (EPS):2.91 元 (去年同期為 11.77 元)。
  • 重大業外影響

    • 匯兌損失:因新台幣對美元大幅升值,2025Q2 產生業外匯兌損失 34.48 億元;上半年累計匯損達 28.30 億元
    • 利息收益:2025Q2 淨利息收益為 16.30 億元;上半年累計 33.99 億元
  • 現金與資產管理

    • 公司現金部位約 8-9 成為美元資產。為降低匯率風險,公司持續進行「縮表」作業,以美元資金償還為發放股息所借之新台幣短期借款。2024 年已償還約 300 億元新台幣借款。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公司正處於由消費性電子驅動轉向多角化經營的關鍵時期,市場動態受關稅政策影響甚鉅,而新產品佈局則穩步推進。

  • 市場趨勢與挑戰

    • 關稅影響:上半年營收受惠於美國關稅上調前的提前備貨潮。然而,隨著美國與多國達成關稅協議,此一需求已於 7 月開始消退 (7 月營收月減 10.2%),為下半年需求增添不確定性。
    • 消費電子市場:原先市場預期的 AI PC 及 Windows 作業系統更新所帶來的換機潮,可能因關稅導致的終端產品漲價而被抵銷,整體市場氛圍偏向保守,不排除「旺季不旺」的可能。
  • 新領域進展

    • 醫療:已取得關鍵認證,並開始為國際客戶生產微創手術產品。透過策略投資與併購,已將部分醫材公司納入合併報表,對營收貢獻顯著。
    • 半導體與航太:皆已取得認證並切入國際大廠供應鏈,開始小量生產,未來營收貢獻可期。
  • 產能佈局

    • 台灣產能約佔三成,主要負責新領域產品的研發與初期生產。
    • 中國大陸產能約佔七成,負責成熟產品的量產。
    • 海外擴廠計畫持續進行,包括泰國與越南。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可成策略核心為「平衡長期成長與股東回報」,在鞏固本業的同時,利用核心技術延伸至高潛力新興產業,以降低對單一產業的依賴。

  • 長期成長計畫

    • 鞏固本業:持續投資研發,強化全球產能佈局,維持在消費性電子機構件的市場領導地位。
    • 拓展新領域:透過「有機成長」及「投資併購」雙軌並行模式,加速在醫療、半導體、航太領域的發展。投資標的選擇標準包含:符合轉型策略、能發揮綜效、營運穩健且估值合理。
  • 股東回報政策

    • 股利政策:目標維持每年現金股利配發率至少 60%。過去數年實際配發率多超過此標準。
    • 庫藏股:視市場狀況彈性執行。自 2020 年以來已執行七次庫藏股買回,累計金額超過 270 億元
  • 風險與應對

    • 市場波動風險:透過跨足多個產品生命週期長、客戶黏著度高的產業,降低營運波動。
    • 匯率風險:採自然避險策略,並透過償還新台幣借款、動態調整資產負債部位來降低匯率衝擊。



6. 展望與指引

公司未提供具體的財務預測數據,但對下半年營運釋出保守看法。

  • 短期展望 (2025 下半年)

    • 營運看法偏向保守。主要因關稅引發的提前備貨需求已逐漸消退,且第四季將面臨新舊產品交替期,市場需求及出貨動能充滿不確定性。
    • 公司將密切關注客戶出貨節奏與市場反應,並透過保持生產彈性與加強成本控管來應對潛在衝擊。
  • 長期展望

    • 對於醫療、半導體、航太等新領域的長期發展具信心,目標在 5 到 10 年內,讓各新領域的營收貢獻度達到雙位數水準,形成四大業務支柱,帶動公司長期穩健成長。



7. Q&A 重點

  • Q1:公司帳上現金偏高,未來是否會提高股息?

    A:公司的股利政策是維持現金股利配發率至少 60%,此原則未來不會改變。相較於承諾一個絕對金額(如過去曾提的每年 10 元),公司認為以配發率作為標準對所有股東更為公平。

  • Q2:與外資股東(應指特定積極型股東)的相處是否順利?

    A:溝通順暢。不論是國內外法人或個人股東,公司 IR 部門都會對其提問做立即回覆。即使是該特定股東的研究單位,其針對公司財務基本面的提問,公司也都進行專業且即時的回覆,互動上沒有問題。

  • Q3:轉型新事業何時能有明顯營收貢獻(例如大於 10%)?

    A:沒有明確時間表,但各領域皆有進展。

    • 醫療:佈局最久(超過 3-4 年),認證多已完成,貢獻會最快看到。
    • 半導體:也經營約兩年,已有國際大廠代工訂單。
    • 航太:去年才切入,但已進入國際大廠供應鏈。
    • 長期目標是在 5 至 10 年內,讓三個新領域的個別營收貢獻都能達到雙位數
  • Q4:第二季毛利率下滑是因人力成本增加,此狀況是短期還是長期的?

    A:第二季在中國大陸確實有為準備下半年出貨而預先增加人力,但相關訂單營收尚未完全認列,導致成本暫時性高於營收增長。此為產業的季節性調配,通常是為了因應下半年的新機種量產。無法斷定是否為永久性增加,但與供應鏈的季節性因素高度相關。

  • Q5:關於股利政策,未來是以 payout ratio 還是絕對金額為考量?

    A:重申以至少 60% 的配發率 (payout ratio)為主要政策,公司不提供絕對金額的指引。

  • Q6:第二季醫材佔營收比重約多少?

    A:2025 年上半年整體醫材營收貢獻約佔 10% 至 12% 之間。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本摘要僅供參考,若有進一步需求,請查閱原始影音法說會簡報內容或公司官方公告。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