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義隆電子 (市:2458)2025 年第二季營運受到總體經濟環境變動、消費性電子買氣疲弱及臺幣大幅升值等多重因素影響。公司營收以美元為主,因此受匯率波動影響顯著。
- 財務表現: 2025Q2 合併營收為 30.32 億元,季減 2.8%,年減 3.8%。毛利率為 48.0%,受產品組合與匯率影響,達到公司前次法說會財測的低標。因業外匯損及金融資產評價損失擴大,稅後淨利為 3.53 億元,每股盈餘 (EPS) 為 1.23 元。
- 上半年回顧: 2025 上半年合併營收為 61.51 億元,年減 1.7%。儘管營收微幅下滑,但毛利率與本業淨利均優於去年同期,顯示本業營運體質改善。然而,業外虧損達 3.9 億元,侵蝕整體獲利,上半年 EPS 為 3.15 元。
- 股利政策: 董事會決議,將上半年獲利配發現金股利每股 2.6 元。
- 未來展望: 由於最近四季的業外收支佔稅前損益比例超過規定上限,依證交所規定,本次法說會不提供 2025Q3 財務預測。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公司產品線主要分為觸控與非觸控兩大類。2025Q2 的營收結構顯示,觸控相關產品仍為營運核心。
- 核心業務:
- 觸控產品 (營收佔比 84%):
- 觸控板模組: 47%
- 觸控螢幕 IC: 26%
- 指紋辨識模組: 11%
- 非觸控產品 (營收佔比 16%):
- 指向裝置模組 (Pointing Devices): 10%
- 微控制器 (MCU): 3%
- 關係企業產品: 3%
- 觸控產品 (營收佔比 84%):
相較前幾季,觸控產品的營收佔比持續提升,從 2024 年的 80% 成長至 2025Q2 的 84%,顯示其在公司營收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
3. 財務表現
2025Q2 財務數據 (與 2025Q1 比較)
- 合併營收: 30.32 億元,季減 2.8%。主要受總經環境與消費電子需求疲弱影響。
- 毛利率: 48.0%,較上一季的 50.1% 下滑 2.1 個百分點。公司說明主要受產品組合調整及臺幣升值影響。
- 營業費用: 7.12 億元,季減 8.6%。
- 本業淨利 (營業利益): 7.44 億元,季減 5.2%。
- 業外收支: 虧損 3.24 億元,虧損幅度較上季擴大。其中 60% 來自匯兌損失,40% 來自金融資產評價損失。
- 稅後淨利: 3.53 億元,季減 35.7%。
- 每股盈餘 (EPS): 1.23 元,低於上一季的 1.92 元。
2025 上半年財務數據 (與 2024 上半年比較)
- 合併營收: 61.51 億元,年減 1.7%。
- 毛利率: 49.1%,優於去年同期的 48.2%。
- 營業費用: 14.91 億元,年減 6.9%。費用減少主因是政府補助,而非研發費用縮減。
- 本業淨利 (營業利益): 15.29 億元,年增 7.9%,顯示本業營運效率有所提升。
- 業外收支: 虧損 3.9 億元,而去年同期為獲利 2.85 億元。業外虧損主要來自匯損 (佔 40%) 與金融資產評價損失 (佔 55%)。
- 稅後淨利: 9.02 億元,年減 36.5%。
- 每股盈餘 (EPS): 3.15 元,低於去年同期的 4.98 元。
資產負債表與現金流量
- 現金狀況: 截至 2025Q2 底,現金及約當現金約為 31.4 億元。
- 現金流量: 上半年營業活動淨現金流入 10.46 億元。投資活動淨現金流出 1.2 億元,主要支出為新建竹北 AI 大樓費用 8.93 億元。籌資活動淨現金流出 10.51 億元,主因為上半年發放現金股利。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市場趨勢: 公司指出,當前總體經濟環境充滿變數,導致消費性電子產品的整體買氣較為疲弱。
- 匯率影響: 公司營收主要以美元計價,臺幣升值對營收及毛利率造成直接的負面影響,是近期財報表現的主要挑戰之一。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長期投資: 公司持續投資於未來發展,上半年在新建竹北 AI 大樓的資本支出達 8.93 億元,顯示對研發與營運擴展的長期承諾。
- 研發投入: 儘管營業費用因政府補助而下降,公司強調並未刪減研發費用,維持技術競爭力。
- 股東回饋: 董事會決議將上半年獲利配發現金股利,展現公司回饋股東的意願。
6. 展望與指引
公司於法說會中明確表示,無法提供 2025 年第三季的財務預測。
- 原因: 根據證交所規定,若公司最近四季合併財報的「業外損益」絕對值佔「稅前損益」的比例超過 10%(註:簡報顯示應為櫃買中心對上櫃公司之規定),則不得在法說會中揭露預測性資訊。
- 實際數據: 經計算,義隆最近四季(2024Q3 至 2025Q2)的此項比率為 17.3%,已超過規定門檻,因此依法不得提供財測。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本摘要僅供參考,若有進一步需求,請查閱原始影音內容或公司官方公告。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