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英業達於法說會中說明,2023 年第四季筆電出貨量為 440 萬台,較第三季下滑,主因是客戶庫存調整。伺服器業務則因 GPU 模組缺料,部分訂單順延至 2024 年第一、二季。展望 2024 年,公司對三大產品線均持正面看法,預期將是良好發展的一年。
-
2024 年全年展望:
- 筆記型電腦:預期小個位數 (low single-digit) 成長,主要動能來自下半年的 AI PC 換機潮。
- 伺服器:預期雙位數初 (low-teens) 成長,AI 伺服器為主要成長引擎,預期營收與毛利皆有正向貢獻。
- 智慧裝置:預期高個位數 (high single-digit) 成長,受惠於舊客戶新產品及新客戶訂單挹注。
- 生產佈局:為因應客戶全球化分散生產的需求,公司持續擴展海外產能,重點包括墨西哥 (伺服器)、泰國 (伺服器、筆電) 及越南 (智慧裝置)。
- AI 發展:AI 伺服器為今年發展重點,產品涵蓋 Nvidia、AMD 及客戶自研 ASIC 晶片方案。其中,Nvidia 解決方案仍是出貨主力,佔比超過 80%。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英業達主要業務分為三大產品線:電腦相關 (筆記型電腦)、伺服器相關、以及智慧裝置。
-
2023 全年初估產品組合:
- 筆記型電腦:營收佔比約 55%。
- 伺服器:營收佔比約 40%。
- 智慧裝置:營收佔比約 5-6%。
-
各業務展望:
- 筆記型電腦 (PC):2024 年第一季出貨量預估較 2023 年第四季高個位數下滑,呈現「淡季不淡」。全年成長動能主要寄望於下半年由 Windows 12 及 Copilot 帶動的商用機種換機潮。消費型 AI PC (Windows on Arm) 的市場定位與效益則仍在觀察中。
-
伺服器 (Server):2024 年成長動能強勁。AI 伺服器為主要貢獻來源,美系雲端客戶需求尤其暢旺。企業級伺服器市場亦見回溫。
- 美系雲端客戶:AI 伺服器需求強勁,預期有兩位數成長;一般型伺服器則預估中個位數成長。
- 企業級客戶:經歷 2023 年的衰退後,預期在 AI 應用與一般伺服器換機需求帶動下,迎來中個位數成長。
- 陸系雲端客戶:因 AI 產品受美國禁令影響,展望相對保守,預期持平或小幅下修。
- 智慧裝置 (Smart Device):受惠於既有客戶(智慧音箱)訂單份額增加、舊客戶推出新產品,以及日本新客戶的遊戲機 (gaming console) 專案,預期 2024 年出貨將有高個位數成長。
3. 財務表現
公司預計於 2024 年 3 月 12 日 公布經會計師簽證的 2023 年第四季及全年財務報告。以下為截至 2023 年第三季的財務數據摘要。
-
2023 前三季關鍵財務數據 (與 2022 年同期比較):
- 營業收入:新台幣 3,867 億元,年減 5%。
- 營業毛利:新台幣 190 億元,毛利率為 4.9%,較去年同期的 4.7% 略有提升。
- 營業淨利:新台幣 49 億元,年減 1%。
- 歸屬母公司淨利:新台幣 41 億元,年減 13%。
- 每股盈餘 (EPS):1.16 元 (2022 年同期為 1.32 元)。
-
2023 第三季關鍵財務數據 (與 2023 年第二季比較):
- 營業收入:新台幣 1,358 億元,季增 4%。
- 營業毛利:新台幣 71 億元,毛利率 5.2%,較前一季的 4.6% 明顯改善。
- 營業淨利:新台幣 22 億元,季增 46%,營業利益率回升至 1.6%。
- 每股盈餘 (EPS):0.52 元 (前一季為 0.39 元)。
-
財務驅動與挑戰:
- 伺服器業務,特別是 AI 伺服器,是提升毛利率的關鍵。
- 全球分散生產佈局雖增加資本支出,但公司會根據不同生產地的成本進行差異化報價,有助於穩定甚至改善產品毛利。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AI 伺服器技術佈局:
- Nvidia 平台:仍是市場主流,尤其在高階的訓練 (Training) 與學習 (Learning) 應用,佔公司 AI 伺服器出貨量超過 80%。
- AMD 平台:採用 MI300X 及 MI300A 等 GPU 的專案已完成設計,預計 2024Q1 底開始陸續出貨給企業級及美系雲端客戶。
- ASIC (客製化晶片) 平台:客戶自研的 ASIC 伺服器今年為「出貨元年」,但因技術成熟度不及 Nvidia 與 AMD,初期出貨量相對較少。
-
AI PC 市場發展:
- 公司認為 2024 年是 AI PC 的「元年」,市場仍在發展初期。
- 消費型市場:由高通 (Qualcomm) 晶片驅動的 Windows on Arm 方案雖是亮點,但目標客群與市場效益仍待觀察。
- 商用市場:公司更看好由 Windows 12 與 Copilot 功能所帶動的企業換機潮,認為這將是今年 PC 業務更明確的成長動能。
-
全球產能擴張:
- 為滿足客戶對供應鏈韌性的要求,英業達積極進行全球化佈局。
- 墨西哥廠區持續擴展,主要支援伺服器產品。
- 泰國新廠將同時生產伺服器與筆記型電腦。
- 越南廠區則專注於智慧裝置等消費性產品的擴產。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長期計畫:英業達的長期策略核心是深化與客戶的合作關係,並透過全球化生產佈局來滿足客戶需求、爭取訂單。公司強調,只有在接到明確訂單與需求後,才會進行相應的海外擴產投資。
-
競爭優勢:
- 高階設計能力:尤其在 AI 伺服器領域,公司專注於技術複雜度較高的訓練與學習應用,與客戶共同設計開發。
- 全球化生產彈性:在墨西哥、泰國、越南等地建立產能,能為客戶提供中國以外的生產選項,應對地緣政治風險,成為爭取訂單的關鍵優勢。
-
風險與應對:
- 供應鏈風險:AI 伺服器面臨 GPU 模組等關鍵零組件的缺料問題,公司表示此狀況正逐步改善。
- 地緣政治風險:為應對美中貿易爭端及客戶分散生產的需求,公司已在多個國家擴建產能,以降低單一地區的營運風險。
6. 展望與指引
-
2024Q1 展望:
- 筆記型電腦:出貨量預計較 2023Q4 高個位數下滑,優於傳統季節性表現。
- 伺服器:受惠於 AI 伺服器遞延訂單出貨,預計營收及出貨量將較 2023Q4 小個位數成長。
- 智慧裝置:進入傳統淡季,基期較低。
- 整體表現:預期 2024Q1 的年增率 (YoY) 表現將優於 2023Q1。
-
2024Q2 展望:
- 伺服器:將是第二季主要成長動能,預期相較第一季有強勁的兩位數成長,其中美系雲端客戶需求最為顯著。
- 智慧裝置:出貨將較第一季略為回升,但旺季仍集中在下半年。
7. Q&A 重點
Q1: 請問第一季各產品線的營收分佈與第二季的初步看法?
A:
-
2024Q1 展望:
- 筆電:因 2023Q4 基期較低,第一季呈現「淡季不淡」,預估出貨量季減高個位數,優於過往 15-20% 的季節性衰退。
- 伺服器:AI 需求仍在,且缺料狀況改善,出貨與營收預計較第四季小個位數成長。
- 智慧裝置:上半年為淡季,基期較低。
- 整體而言,2024Q1 表現有機會優於 2023 年同期。
-
2024Q2 展望:
- 伺服器將是主要成長動能。
- 智慧裝置會比第一季好轉,但旺季仍在下半年。
Q2: 伺服器業務就企業型、美系雲端、陸系雲端三個部分,第二季及全年的展望如何?
A:
-
第二季:伺服器業務將有顯著季增長。
- 企業型:市場回暖,AI 與一般型伺服器需求均見個位數增長。
- 美系雲端:結合 AI 與一般型伺服器的需求,加上缺料緩解,預期將有兩位數以上的季成長。
- 全年展望已於前述章節說明。
Q3: 提到企業級伺服器復甦,那一般用途 (General Purpose) 伺服器今年是否也看到回暖?
A: 是的。企業客戶在 2023 年因通膨、升息影響而縮減支出,基期較低。預期今年在經濟環境改善(如下半年 Fed 可能降息)及換機需求下,整體企業級伺服器業務將有中個位數的回溫。
Q4: 今年 AI 伺服器在企業型、美系雲端、陸系雲端的發展策略有何不同?
A:
- 美系雲端:主流需求集中在高階應用,如訓練 (Training)、學習 (Learning) 及推論 (Inference),其中 Nvidia GPU 方案佔比超過 80%。
- 企業型及美系雲端客戶:同時也導入了 AMD MI300 系列及客戶自研 ASIC 的方案。
- 陸系雲端:AI 業務受美國禁令影響較大,發展受限。出貨將以一般型伺服器為主,較為穩定。
Q5: 關於 AI PC,從英業達的角度看,今年會是成長動能嗎?是否會有換機潮?
A:
- 消費型 (Consumer):微軟與高通合作的 Windows on Arm 方案雖是 AI PC 的應用之一,但其目標客群與市場定位仍需觀察,今年算是 AI PC 的「元年」。
- 商用型 (Commercial):我們更看好 Windows 12 加上 Copilot 所帶動的換機潮,這更有機會成為今年 PC 業務的主流成長動能。
Q6: 公司的全球生產基地規劃為何?不同產品在各產區的發展?
A: 我們是因應客戶需求進行全球化佈局。
- 墨西哥:過去兩年持續擴展,以滿足伺服器出貨需求。
- 泰國:今年投入較大資本支出,為客戶分散伺服器和筆電的產能。
- 越南:主要用於擴展智慧裝置等消費性產品的產能。
總體而言,今年的擴產重點在泰國和越南。
Q7: 全球化分散生產是否會影響毛利?今年的資本支出大概有多少?
A: (講者未提供資本支出的具體數字)
- 毛利影響:我們會根據不同生產地的成本結構,提供不同的報價給客戶,這有助於平衡成本,甚至成為改善毛利的基礎。我們通常在有明確訂單的情況下,才會配合客戶進行產能移轉與擴張。
Q8: 智慧裝置今年的成長動能主要來自哪些產品或客戶?
A: 主要有三方面:
- 舊客戶份額增加:在智慧音箱產品上,既有客戶的訂單分配 (allocation) 增加。
- 舊客戶新產品:今年有多款新產品將陸續量產。
- 新客戶新產品:獲得日本客戶的遊戲機 (gaming console) 新專案。
Q9: AI 伺服器除了 Nvidia,今年在 AMD 及 ASIC 的出貨比例大概如何?
A:
- Nvidia:由於我們專注於高階的學習與訓練應用,Nvidia 產品仍是絕對主力,佔比高達 80% 以上。
- AMD:從第一季底開始,將陸續出貨給企業型及美系 CSP 客戶。
- ASIC:今年是客戶自研 ASIC 伺服器的「出貨元年」,技術成熟度相對較低,因此出貨量會比較少。今年的應用主流仍在 learning、training 和 inference。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的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之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