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佳世達 2025 年第二季營運表現穩健,然獲利受新台幣大幅升值影響。公司對下半年展望持審慎態度,主要受美國關稅政策不確定性影響。
- 營收表現:2025Q2 合併營收為 535 億元,季增 7%,年增 7%。資訊、醫療、智能方案三大事業群營收均呈現年成長,其中醫療與智能方案事業群更達雙位數成長。2025 上半年累計營收 1,032 億元,年增 7%。
- 獲利狀況:2025Q2 毛利率為 16.1%,已連續九季維持在 16% 以上。然而,受新台幣第二季急速升值約 6-7% 影響,導致美元計價之存貨成本墊高,侵蝕本業獲利。歸屬於母公司稅後淨利為 3.6 億元,每股稅後純益 (EPS) 為 0.18 元。2025 上半年 EPS 為 0.44 元,與去年同期 0.47 元相比僅微幅減少。
- 高附加價值事業:營收貢獻持續提升,2025Q2 營收達 267 億元,季增 15%,年增 17%。其中醫療及智能方案事業群營收雙雙創下歷史新高。高附加價值事業與原有資訊事業的營收比重已接近各半。
- 未來展望:由於第二季有關稅前的提前拉貨效應,預估 2025Q3 營收將與 Q2 持平或微幅成長,旺季效應不明顯。第四季展望混沌未明,主要變數為美國 232 條款對資通訊產品的最終關稅稅率,將影響終端物價與消費需求。公司將持續透過全球佈局(越南、墨西哥)建立韌性供應鏈以應對外部挑戰。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佳世達集團業務橫跨四大領域,並持續推動高附加價值事業轉型,以優化產品組合與獲利能力。
-
核心業務:
- 資訊科技事業群 (IT):營收佔比約 53% (2025 H1),以顯示器為核心,並積極發展高階利基型產品如電競、OLED 顯示器與專業顯示模組。
- 醫療事業群 (Medical):營收佔比約 14%,涵蓋醫療服務(明基醫院)、設備耗材(手術室設備、超音波)及血液透析等。
- 智能方案事業群 (BSG):營收佔比約 17%,提供企業 IT 智能化(AI 運算、資安)與 OT 智能化(工業電腦、自動化)解決方案。
- 網路通訊事業群 (NCG):營收佔比約 10%,聚焦區域都會網路(資料中心交換器)、無線寬頻網路及專業系統整合服務。
-
各事業群表現 (2025Q2):
- 資訊事業:營收 278 億元,季增 3%。儘管商用市場需求不佳,但公司銷量與營收仍優於市場,OLED 顯示器上半年銷量成長逾 30%。
- 醫療事業:營收 77 億元,年增 20%,創歷史新高。主要動能來自醫材耗材與通路擴張,並積極佈局寵物洗腎、水處理等新應用。惟醫院二期擴建初期投入及藥局受水災影響,使獲利年減。
- 智能方案事業:營收 95 億元,年增 30%,創歷史新高。受惠於工業電腦、網安市場需求強勁,以及自動化業務成功打入半導體、機器人供應鏈。
- 網通事業:營收 57 億元,年對年持平。雖受匯率影響獲利,但新興市場(如印度)需求健康,並積極佈局資料中心等新產品。
3. 財務表現
-
關鍵財務數據 (2025Q2):
- 合併營收:534.6 億元 (季增 7%、年增 7%)
- 營業毛利:86.3 億元 (毛利率 16.1%)
- 營業利益:7.6 億元 (營業利益率 1.4%)
- 歸母淨利:3.6 億元 (季減 26%、年減 46%)
- EPS:0.18 元
-
關鍵財務數據 (2025 上半年):
- 合併營收:1,032.1 億元 (年增 7%)
- 營業毛利:172.5 億元 (毛利率 16.7%,年增 0.3 個百分點)
- 營業利益:17.6 億元 (年減 17%)
- 歸母淨利:8.4 億元 (年減 9%)
- EPS:0.44 元
-
驅動與挑戰因素:
- 營收驅動:主要來自高附加價值事業的強勁成長,以及部分客戶因應關稅不確定性而提前拉貨。
- 獲利挑戰:新台幣升值是影響第二季獲利的主要因素。管理層估算,新台幣每升值 1%,將導致營收下降 0.7%,毛利下降 0.2%。高價美元庫存的成本侵蝕了本業獲利,但公司透過外匯避險操作,使業外匯兌呈現正貢獻,部分抵銷了衝擊。
- 財務結構:截至 2025Q2,總資產為 1,968 億元,負債比約 39%。營運資金週轉天數為 94 天,較前一季減少 4 天,顯示營運效率有所提升。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趨勢與機會:工業電腦與邊緣 AI 市場需求強勁;新興市場(特別是印度)的網通基礎建設需求持續拉貨;智慧醫療與數位轉型仍是長期成長動能。
-
關鍵產品與佈局:
- 醫療:除現有通路外,積極推動「店中店」模式(藥局內設助聽器專櫃),並與韓國正官庄、日本美妝品牌策略合作。產品線延伸至寵物洗腎及水處理,並開發低強度聚焦超音波、手術導引機器手臂等尖端設備。
- 智能方案:聚焦算力、軟體服務與自動化三大核心。工業電腦強化垂直應用,網安產品加速 ODM 專案開發,自動化領域則受惠於併購綜效,成功切入輪胎設備及半導體供應鏈。
- 網通:與印度客戶合作佈局 FR2 LBR,提升 FWA 傳輸速度。在資料中心領域,將與博通 (Broadcom) 合作開發 1.6T 交換器,預計 2025Q4 展示樣品。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長期規劃:
- 供應鏈韌性:持續在東南亞(越南)及美洲(墨西哥)擴展生產基地,以靈活應對關稅政策變化。
- 高附加價值轉型:持續深化醫療、智能方案、網通及高階 IT 產品的發展,目標使高附加價值事業成為集團穩定成長的引擎。
- 智慧醫療落地:透過子公司達擎整合集團資源,將 iQOR 智慧手術室、互聯網醫院等解決方案商業化,輸出至外部醫療院所,創造新成長曲線。
-
競爭優勢:
- 多元化艦隊:集團擁有橫跨四大產業的多元化事業組合,能抵禦單一產業的景氣波動。
- 全球化佈局:擁有台灣、中國、越南等多地製造基地,可彈性調配產能以因應地緣政治風險。
-
風險與應對:
- 主要風險:美國關稅政策(232 條款)及新台幣匯率波動。
- 應對措施:透過外匯避險操作降低匯率衝擊;嚴格進行存貨管理,降低庫存天數;並透過供應鏈全球化分散生產風險。
6. 展望與指引
- 短期展望 (2025Q3):因第二季提前拉貨,預期 Q3 營收與 Q2 持平或微幅成長。資訊產業雖進入備貨旺季,但市場不確定性高;醫療、智能方案與網通事業預期將維持成長動能。
- 下半年展望:2025 下半年整體表現預計優於上半年,但成長幅度有限。第四季能見度低,需視 8 月中旬美國 232 條款最終稅率而定,該政策將對終端物價與消費力產生直接衝擊。
- 資本支出:2025 年 10 月 7 日將進行現金減資,退還股款後股本將由 193 億元降至 158 億元。
7. Q&A 重點
Q1: 新台幣升值對損益的具體影響?
A1: 根據公司內部估算,新台幣每升值 1%,營收約下降 0.7%,毛利則約下降 0.2%。實際影響仍視各公司的避險策略與庫存水位而定。
Q2: 第三、四季的避險操作策略為何?
A2: 公司一向採取自然避險 (Natural Hedge) 政策,並對曝險部位進行避險操作。近期將更嚴格審視各子公司的存貨金額與週轉天數,以降低匯率波動在未來幾個月的衝擊。
Q3: 未來股利配發率政策?
A3: 近年皆採取較高的配發率。未來在無重大併購等資金需求下,傾向維持高配息政策,但具體數字仍需待董事會決議。
Q4: 所得稅率偏高的原因?
A4: 所得稅是依據「課稅所得」而非財報稅前淨利 (PBT) 計算。原因有三:(1) 全球兩百多家子公司適用不同稅率,獲利較高的子公司可能位於高稅率地區 (如 BenQ 品牌);(2) 財報中的金融資產評價損益 (FVTPL) 等項目不計入課稅所得,會扭曲稅率表觀;(3) 集團整體平均有效稅率約在 28% 至 30% 之間。
Q5: 旗下醫院 IPO 的進度?
A5: 明基醫院已通過港交所聆訊,並取得中國證監會備案。目前正處於承銷階段,積極與機構投資人接洽。因港交所法規嚴謹,其餘細節不便透露。
Q6: 為何互動公司的毛利率明顯優於明泰及眾棋?
A6: 主要因商業模式不同。互動除了提供硬體產品,還包含施工、後續維護等服務,毛利率較高。明泰與眾棋以代工及硬體銷售為主,毛利率屬同業合理水準,但目前經濟規模尚待擴大。未來將透過拓展新市場及佈局資料中心等高價值產品來優化獲利。
Q7: 集團的智慧醫療業務由哪家公司主導?對獲利影響?
A7: 主要由與凡甲合資成立的達擎公司統籌。產品線涵蓋智慧醫院管理系統、AI 醫療影像輔助診斷等。集團已將南京與蘇州的明基醫院打造成高度智慧化的互聯網醫院,並將此成功經驗(如 iQOR 智慧手術室)透過達擎對外輸出,此為未來重要成長動能。
Q8: BenQ 品牌目前的佈局與營運狀況?
A8: BenQ 品牌獨立運作,近年成功轉型,聚焦高附加價值的利基市場。例如,在電競顯示器及高階投影機領域位居全球前列。其室內高爾夫智慧練習系統在北美市佔率超過 30%,利潤表現優異。整體營運穩健,獲利良好。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