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佳世達 2024 年第三季營運表現穩健,營收與獲利均呈現逐季成長態勢。
- 營收與獲利:2024Q3 合併營收達 508 億元,季增 2%,年增 1%。歸屬於母公司淨利為 10.5 億元,季增 59%,EPS 為 0.54 元。毛利率持續優化,達 16.8%,創 20 年新高,且已連續六季突破 16%。營業淨利率 2.5%,連續三季成長。
- 主要發展:董事會於 9 月 23 日通過以每股 175 元公開收購諾貝兒寶貝 (丁丁藥局) 13.95% 股權,目標將總持股提升至 40%,以強化醫療零售通路佈局。此收購案預計於 2025 年開始對營收產生貢獻。
- 未來展望:公司預期第四季營收將持續季增,全年營收預估與 2023 年持平。展望 2025 年,隨著各事業群庫存去化告一段落及新業務發酵,預期將恢復成長動能,特別是醫療事業營收目標突破 300 億元。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佳世達集團聚焦於四大核心事業,並持續推動高附加價值業務轉型。2024 前三季高附加價值事業營收佔比已達 43%。
- 資訊科技事業群 (IT):為集團營收主要來源,2024 前三季營收 814 億元。主要產品為顯示器與投影機,其中顯示器代工業務為全球第二。2024Q3 顯示器業務營收與獲利能力(毛利率、淨利率)均較上季及去年同期成長。展望未來,將持續深耕 OLED、超大型醫療顯示器等高階產品。
- 醫療事業群 (Medical):2024 前三季營收 188 億元。業務涵蓋醫療服務(南京、蘇州明基醫院)、醫材設備與血液透析。近期透過公開收購丁丁藥局股權,積極擴大零售通路佈局,並規劃導入新店型與集團內部產品(如助聽器、健康食品),發揮綜效。明基醫院 IPO 申請正依進度進行中。
- 智能方案事業群 (BSG / AIoT):2024 前三季營收 224 億元。業務涵蓋企業 IT 智能化(資安、雲端)、OT 智能化(工業電腦、自動化)及 OMO 零售整合服務。旗下工業電腦廠友通 (DFI) 的訂單出貨比 (BB Ratio) 已回升至 1 以上,市場逐步回溫。其陽則專注於網安及高階 AI 伺服器,已開始出貨雙相浸沒式散熱系統及客製化 AI 伺服器。
- 網路通訊事業群 (NCG):2024 前三季營收 158 億元。業務包含區域都會網路、無線寬頻網路等。此事業群受全球庫存調節影響較深,但預期 2024Q4 為營運谷底。近期已取得印度電信運營商新訂單,預計自 12 月開始貢獻營收,並在 2025 年成為主要成長動能。同時,集團透過鐳洋佈局低軌衛星技術。
3. 財務表現
-
關鍵指標 (2024Q3):
- 合併營收:508 億元 (季增 2%,年增 1%)
- 營業毛利:85 億元 (季增 2%,年增 2%),毛利率 16.8%
- 營業淨利:12.5 億元 (季增 5%,年減 8%),營業淨利率 2.5%
- 歸母淨利:10.5 億元 (季增 59%,年減 12%)
- EPS:0.54 元 (季增 0.20 元,年減 0.07 元)
-
關鍵指標 (2024 前三季):
- 合併營收:1,476 億元 (年減 4%)
- 營業毛利:243 億元 (年減 2%),毛利率 16.5%
- 營業淨利:33.6 億元 (年減 19%)
- 歸母淨利:19.7 億元 (年減 23%)
- EPS:1.00 元 (年減 0.29 元)
-
財務驅動與挑戰:
- 成長動能:資訊事業中的顯示器業務需求回溫,營收與獲利能力均顯著提升。高附加價值事業群的毛利率維持在 20-25% 的較高水準,持續優化產品組合。
- 挑戰因素:2024 前三季營收年減主要受網通事業群(庫存去化)及智能方案事業群(海外子公司景氣影響)拖累。此外,中國大陸總體經濟狀況影響醫院高階自費服務需求,使醫療事業成長不如預期強勁。
- 資產負債表:截至 2024Q3 底,總資產為 1,992 億元。存貨金額季增 26 億元,主要為第四季營收提前備貨。存貨週轉天數維持在 88 天。集團廣義現金水位約 274 億元,財務狀況穩健。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市場趨勢與應對:
- 地緣政治:為應對美國總統大選後可能的全球供應鏈變化(如關稅壁壘),公司強調其越南生產基地的韌性。越南廠已量產四年,產能可隨時擴大,目前月產能達 40 萬台,年底目標 50-60 萬台,預計明年產量將超過一半。
- 經濟軟著陸:董事長陳其宏以「軟」字形容 2025 年,意指全球經濟「軟著陸」及 AI 發展關鍵在於「軟體」。公司認為台灣在軟體領域需急起直追,以掌握 AI 時代的最終價值。
-
關鍵產品與技術:
- AI 相關產品:集團已切入 AI 算力相關領域,旗下其陽已開始出貨高階 AI 伺服器及領先業界的雙相浸沒式散熱解決方案;羅昇則深耕機器人與自動化應用。
- AIoT 落地應用:公司強調不僅提供硬體,更專注於 AIoT 在各場域的實際應用,如智慧醫院、智慧工廠、智慧商店等,並已在自身廠區與明基醫院導入實踐。
- 低軌衛星:透過轉投資的鐳洋科技成為國家隊一員,已成功發射一顆衛星,佈局未來太空通訊商機。
-
策略合作與併購:
- 大艦隊策略持續進行,併購腳步不停歇。近期除了公開收購丁丁藥局外,智能方案事業群也併購了捆包機廠商逸進,以強化產品線。
- 公司將加速在連鎖藥局通路的佈局,認為藥局通路走向連鎖化與標準化是大勢所趨,未來將透過併購擴大市場規模。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長期計畫:
- 高附加價值轉型:持續推動醫療、AIoT、網通等高毛利事業的成長,目標是讓高附加價值事業的獲利貢獻超過 50%。
- 全球供應鏈韌性:透過台灣、中國、越南的「G1/G2」生產佈局,靈活應對地緣政治風險,並為客戶提供彈性的製造地點選擇。
- 永續發展 (ESG):舉辦全球供應商大會,推動供應鏈永續發展。目標 2030 年供應鏈減碳 30%,近 700 家供應商已完成溫室氣體盤查訓練,預計 2024 年底前完成盤查。
-
競爭優勢:
- 醫療事業的獨特性:集團在海外醫院的經營已建立高進入門檻,並掌握快速達到損益兩平的訣竅。醫院業務具備現金流穩定的特性,是與其他科技集團最大的差異化優勢。
- 集團綜效:透過「大艦隊」模式,整合旗下各領域公司資源,從業務、營運到投資層面發揮綜效,共同開拓市場。
6. 展望與指引
-
短期展望 (2024Q4):
- 營收:預期將較第三季持續成長,達成全年逐季上揚的目標。10 月營收已超過 180 億元,11 月預期更好。
- 各事業群:IT 事業銷量可望優於產業平均;智能方案事業群 IPC 業務回溫;網通事業谷底已現,新興市場專案將開始貢獻。
-
中期展望 (2025):
- 整體成長:預期營收與獲利將擺脫過去兩年的調整期,重返成長軌道。
- 醫療事業:將是主要成長引擎,在丁丁藥局併入合併報表及其他業務擴展下,全年營收目標突破 300 億元。
- 網通事業:隨著庫存去化結束及印度市場新訂單挹注,預期將有快速的成長動能。
- AIoT 事業:AI 相關產品將加速放量,新團隊的整理整頓效益將顯現。
7. Q&A 重點
-
Q1: 醫療事業今年 300 億營收目標是否能達成?丁丁藥局的營收是否包含在內?
A: 丁丁藥局的公開收購程序仍在進行中,預計對今年的營收貢獻不明顯,主要效益將在 2025 年顯現。今年醫療事業營收會超過去年的 252 億元,但無法達到 300 億元。主因是中國大陸總體經濟影響醫院高階自費服務,以及 DRG 支付制度調整的影響。
-
Q2: 血液透析器(透析劑)在台灣與中國大陸的產能與市佔率狀況?
A: 台灣桃園廠年產能約 200 萬顆,主要供應台灣市場。中國上海廠設計產能龐大,最高可達 3,000-4,000 萬顆。目前上海廠自製的透析器已成功進入中國的「集採」名單,對新進者而言是很好的機會,後續發展正向看待。
-
Q3: 拍檔科技 (Partner Tech) 的上市櫃規劃?
A: 公司有計畫讓拍檔上市櫃,但希望在其 EPS 表現更亮眼時再推動,以取得更好的市場反應。目前仍在觀察其業績表現。
-
Q4: 明基醫院 IPO 的進度與募資金額?
A: 目前案件處於香港聯交所與中國證監會的審查階段,程序順利。根據近期案例,審查時間約需 8 到 12 個月。審查通過後還需經過聆訊、路演等程序,因此無法提供具體上市時間點。募資金額等細節也需待程序完成後才能確定。
-
Q5: 智能方案事業群 (BSG) 海外子公司的庫存狀況?
A: 自今年 3 月組織調整後,過去半年已清理一部分庫存,相關損失也已反映。剩餘部分將在第四季做最後清理,並於財報中反映。
-
Q6: 網路通訊事業群在印度的業務狀況?
A: 目前是直接與印度當地運營商合作。已確認的訂單足以讓該客戶在明年成為明泰的前四大客戶之一。訂單預計從今年 12 月開始貢獻營收,主要效益在 2025 年顯現。
-
Q7: 2025 年各事業群的成長率展望?明年是否還有併購計畫?
A: 醫療事業明年會有最明顯的成長,營收肯定會突破 300 億元。網通事業將恢復快速成長。AIoT 與資訊事業也將逐步回溫。「大艦隊」的併購策略不會停止,資金來源包括自有營運現金、子公司上市櫃增資、發行可轉債及處分財務性投資等多元管道。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