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佳世達 2017 年上半年營運穩健,並揭示以「優化現有事業、擴大醫療事業、發展解決方案」為核心的轉型策略。
-
財務表現:
- 2017Q2 合併營收為 329 億元,季增 4%,年增 4%。歸屬於母公司淨利為 13.65 億元,單季 EPS 為 0.69 元。
- 2017 上半年累計合併營收 646 億元,年增 2%。歸屬於母公司淨利 26 億元,較去年同期 13 億元大幅成長,上半年 EPS 達 1.32 元。
- 年化權益報酬率 (ROE) 提升至 16.5%。
-
主要發展:
- 既有事業優化:顯示器業務專注於中高階產品,在產業總量下滑的趨勢下,出貨量與平均售價 (ASP) 仍持續提升。
- 醫療事業擴張:透過併購與策略聯盟,打造醫療大聯盟。旗下南京與蘇州兩家醫院營運已達損益兩平,未來將以輕資產的「託管」模式擴大服務規模。
- 智能解決方案:聚焦零售、製造、醫療等六大智能場域,完成對拍檔科技的併購,強化在 POS 領域的佈局。
-
未來展望:
- 公司預期 下半年營運表現將優於上半年,其中第三季為傳統製造旺季,營運可望持續增長。
- 長期目標是將醫療與解決方案業務,在未來五年內各自發展成營收達 300-400 億元 規模的事業體,以改善產品組合及提升整體獲利能力。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佳世達將旗下複雜的業務架構,歸納為三大事業群進行管理與對外溝通,並透過四個財報部門別揭露。
-
核心事業群:
- 資通訊產品 (ICT): 包含顯示器、投影機及其他相關電子產品。此為公司目前最主要的營收來源,由佳世達本體 (DMS) 與明基電通 (品牌) 共同經營。
- 醫療事業 (Medical): 涵蓋醫療服務 (南京與蘇州明基醫院)、醫療器材 (如手術燈、手術床) 與耗材 (如洗腎耗材、個人護理產品)。主要由明基三豐、明基材料及佳世達自身團隊負責。
- 智能解決方案 (Intelligent Solutions / BBS): 提供零售、製造、醫療、能源、企業、教育等六大場域的軟硬體整合方案。主要由佳世達及旗下拍檔科技等公司推動。
-
2017 上半年營收組合:
- 資通訊產品 佔比約 81% (顯示器 59%、投影機 11%、其他資通訊產品 11%)。
- 醫療事業 佔比 5%,營收約 34 億元。其中醫院服務佔醫療營收約八成。
- 智能解決方案 佔比 5%,營收約 33 億元。
- 其他 (主要為明基材料) 佔比 9%。
3. 財務表現
-
關鍵財務數據 (2017Q2):
- 銷貨淨額: 329 億元
- 營業毛利: 41.6 億元,毛利率 12.6%
- 營業淨利: 9.7 億元,營業利益率 2.9%
- 歸母淨利: 13.65 億元,淨利率 4.1%
- 基本每股盈餘 (EPS): 0.69 元
-
2017 上半年財務摘要:
- 累計營收: 646 億元,年增 2%。
- 營業淨利: 17.7 億元,較去年同期下滑。主要原因為去年同期有較多客戶共同開發費用集中認列,以及今年因業外獲利增加而提列的員工分紅費用(帳列於營業費用)。
- 歸母淨利: 26 億元,較去年同期的 13 億元顯著增長。
- 每股淨值: 截至 2017Q2 為 14.57 元。
-
資產負債表與財務指標:
- 存貨:因應客戶需求,存貨週轉天數由 2016 年底的 54 天增加至 59 天。
- 金融負債:因營運週轉金增加、工廠自動化資本支出,以及收購拍檔科技,金融負債有所提升。
- 權益報酬率 (ROE):2017 上半年年化 ROE 為 16.5%,優於 2016 全年的 12.6%。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資通訊產品:
- 顯示器: 採取高值化策略,放棄低階、低毛利訂單,專注於技術領先的中高階產品。儘管全球顯示器市場每年衰退約 10%,佳世達的出貨量仍逆勢成長,從 2014 年的 1400 萬台增至 2016 年的 1800 萬台。
- 投影機: BenQ 品牌投影機市佔率為全球第二。
-
醫療事業:
- 醫院營運: 南京與蘇州明基醫院已於 2016Q4 達到損益兩平。管理團隊在地化是關鍵,未來將以品牌與管理輸出,透過「託管」模式拓展,降低資本支出。
- 醫材與耗材: 採取「大聯盟」策略,透過併購與投資快速擴大規模。近期已併購聽力通路公司虹韻,預計每年可貢獻 2-3 億元營收。公司亦自行開發高附加價值產品,如客製化超音波儀器與數位牙科解決方案。
- 通路先行: 強調通路佈局的重要性,在台灣已直接服務超過 270 家醫療院所,建立穩固的銷售渠道。
-
智能解決方案:
- 透過併購拍檔科技,強化在智慧零售領域的實力。拍檔科技在納入合併報表後,營運體質已顯著改善,單月營收穩定在 2 億元以上。
- 公司亦將自身工廠的智慧化經驗 (Smart Factory) 產品化,提供給同業與客戶。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長期策略: 核心策略為「優化現有事業、擴大醫療事業、發展解決方案」,目標是將公司從傳統的資通訊代工廠,轉型為提供高附加價值解決方案的企業集團。
- 成長模式 – 大聯盟艦隊: 針對醫療和解決方案等高毛利產業,採取「大聯盟、大艦隊」的發展模式。由佳世達扮演航空母艦的角色,向台灣眾多的「隱形冠軍」中小型企業提供資金、法務、國際行銷等資源,協助其突破成長天花板,並透過併購逐步整合,形成具國際競爭力的艦隊。
-
競爭定位:
- 既有事業: 成為顯示器市場中技術領先、獲利穩定的關鍵廠商。
- 新興事業: 透過快速的策略聯盟與併購,在醫療與 IPC/解決方案領域建立規模優勢,目標在五年內將兩大事業體分別打造成年營收 300-400 億元的規模。
6. 展望與指引
-
短期展望:
- 管理層明確表示,2017 年下半年整體營運將優於上半年。
- 第三季為傳統製造業旺季,預期表現將優於第二季。
- 第四季則受惠於品牌銷售旺季及專案預算消化,營運亦可期。
-
長期趨勢:
- 隨著醫療、智能解決方案等高毛利業務佔比持續提升,公司的整體獲利結構將得到改善。
- 醫療產業季節性明顯,第一季為淡季,後續將逐季走強。IPC 相關業務則通常在第四季達到高峰。
7. Q&A 重點
-
Q: 醫療事業未來成長動能來自服務(醫院)還是設備/耗材?醫院滿載時的利潤率預估為何?旗下醫材公司與明基醫院的業務關聯性多高?
A: 醫院成長: 醫院營收過去幾年以人民幣計價,年增率約 20%,預期此趨勢將持續。未來除了現有院區的自然增長,主要動能將來自輕資產的「託管」業務,目前已有一個 600 床的醫院項目在洽談。
利潤率: 醫院業務剛達損益兩平。參考市場上其他上市醫院,穩定營運後的淨利率約在 5% 至 15% 之間。
業務關聯: 目前旗下醫材公司(如明基三豐)銷售給自家明基醫院的佔比非常低。這些公司擁有獨立的銷售通路,其成長主要依靠自身發展及佳世達的併購策略,而非依賴內部訂單。
-
Q: 去年醫療業務獲利改善是否包含託管業務?託管業務何時會開始貢獻?
A: 去年獲利改善不包含託管業務,純粹是兩家醫院自身的營運優化。由於去年醫院尚未穩定獲利,因此不敢承接託管業務,未來在營運穩健後才會正式展開。
-
Q: 請說明資通訊產品(顯示器、投影機)上半年表現及利潤率狀況。
A: 營運表現: 顯示器營收成長主要來自 ASP 提升;投影機的營收與出貨量則較去年同期下滑約 10%。
利潤率: 因同業與客戶考量,不便提供個別產品線的詳細利潤率。但公司強調,由於專注高階產品並擁有品牌,利潤率優於一般代工同業。
面板價格影響: 在公司的商業模式下,面板價格的波動會影響營收數字,但成本會轉嫁給客戶,因此對毛利率沒有直接影響。
-
Q: 智能解決方案上半年 33 億元營收的組成?利潤率水準?
A: 營收組成: 約 3 億元來自六大智能場域的服務,拍檔科技(自 4 月起合併)貢獻約 6 億元,其餘 20 多億元為傳統的硬體解決方案。
利潤率: 服務與拍檔科技的毛利率可達 30% 以上,而傳統硬體的部分則與一般代工業務利潤率相近。
-
Q: 對第三季及全年的營收與利潤展望?
A: 明確預期下半年優於上半年。第三季是傳統旺季,表現會比第二季好。公司將持續努力,透過改善產品組合(提高醫療、解決方案等高毛利產品佔比)來提升整體獲利能力。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