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 全年展望:儘管面臨新台幣對人民幣及泰銖升值的顯著匯率逆風,公司預期 2025 全年營收仍將優於去年,維持成長格局。
- 產能擴充:泰國為主要擴充據點。硬板廠已於去年 6 月投產,正逐步提升至高階衛星板生產;軟板二廠已動工,預計明年開出新產能。泰國硬板廠產能規劃將從 40 萬平方英尺,逐步提升至 60 萬至 80 萬平方英尺。
- AI 業務進展:公司積極重返高階伺服器市場,憑藉其 HDI 技術與產能優勢,已獲多家 AI 客戶接洽並進行樣品開發。由於台灣 HDI 產能充足,加上部分友廠產能已被單一客戶包下,華通迎來外溢效應與新機會,預期 明年 AI 相關業務將有具體成果。
- 資本支出:因應未來需求,今年資本支出預估將超過 70 億新台幣,高於先前預估的 50-60 億,且未來幾年投資水平預計不低於此數字,顯示公司對長期成長的信心。
- 產品組合優化:2025Q2 產品組合中,手機佔比下降,而 PC 與資料中心業務則較去年同期及上一季成長約 50%。衛星通訊產品比重穩定維持在 20% 以上。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 核心業務:華通為全球領先的 PCB 製造商,產品涵蓋高密度連接板 (HDI)、軟板 (FPC)、軟硬複合板及 SMT 打件服務。公司以提供客戶 Total Solution 為主要策略,生產基地遍及台灣、中國大陸與泰國。
- 各業務概況:
- 硬板 (HDI):為公司技術核心與最大優勢。目前台灣廠區擁有龐大 HDI 產能,將承接高階 AI 伺服器、光模塊等新產品開發。泰國廠則以衛星板為初期主力,逐步轉移台灣產能。
- 軟板 (FPC):泰國新廠正在建設中,總規劃產能 40 萬平方英尺,明年預計先開出 15 萬平方英尺。除了既有消費性電子客戶需求,公司看好未來 AI 機器人等新興應用將帶來龐大的軟板需求。近年軟板營收已超越 SMT 業務。
- 衛星通訊板:營收佔比穩定維持在 22%。主要客戶為 Starship (S 客戶) 與 Amazon (A 客戶),其中 S 客戶佔比較高。公司看好衛星汰換週期與新客戶的成長動能,需求將保持穩定。
- 伺服器/資料中心:雖然目前基期較低,但 2025Q2 營收年增與季增皆達 50%。公司經過近兩年技術重建,在高階 high layer count 加 HDI 的良率與技術已趨成熟,正積極與新舊客戶開發下一代 AI 相關產品。
- SMT:產能利用率約維持在 八成,未來無進一步擴充計畫,營收佔比已低於軟板業務。
3. 財務表現
- 關鍵指標:
- 2024 年全年營收為 724 億 新台幣。
- 2025 年營收預期將超越去年,但受到匯率因素的顯著影響。
- 2025Q2 毛利率表現優於預期,主要來自於產品組合優化、SMT 業務比重下降,以及中國廠區 HDI 市場改善與新產品量產。若排除匯損影響,Q2 財務數字將相當亮眼。
- 2025 年資本支出預估將超過 70 億 新台幣,未來數年將維持高檔。
- 公司財務體質健全,負債比低於 50%,現金充足,足以支應未來數年的擴張計畫,無需對外籌資。
- 驅動與挑戰因素:
- 成長驅動:AI 伺服器與周邊應用(如光模塊、加速卡)的需求、衛星通訊業務穩定成長、機器人等新興終端應用。
- 挑戰因素:新台幣匯率走強對營收換算造成直接衝擊。泰國新廠在初期面臨學習曲線,高階產品量產需要時間。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AI 伺服器趨勢:市場對高階 HDI 產能需求強勁。由於友廠(如欣興)產能被主要 AI 客戶包下,產生外溢效應,華通憑藉其龐大的 HDI 產能與技術積累,獲得新舊客戶的青睞。公司正開發 M7、M8 等級材料、層數超過 22 層,甚至高達 80 層疊構的複雜伺服器板與交換機板。
- 衛星通訊市場:低軌衛星市場需求穩定。主要客戶 Starship 的衛星有五年汰換週期,且實際汰換速度可能更快。另一大客戶 Amazon 需求持續增長,華通為其主要供應商,訂單掌握度高。
- 新興應用:公司看好 AI 機器人為未來巨大的藍海市場。機器人的靈巧手、關節等部位需要大量使用軟板與搭載高階 HDI 的感測器,華通已積極參與相關客戶的設計與開發。此外,在折疊手機、AR/VR 眼鏡等消費性終端產品,華通也與各大品牌均有合作。
- 地域布局 (Out of China):泰國廠的設立不僅是為了滿足客戶的地域多元化需求,也使華通成為少數在中國以外地區擁有大規模高階 HDI 產能的廠商,具備策略性優勢。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產能策略—「台灣研發、泰國量產」:
- 台灣廠區:將定位為高階產品的研發與初期量產中心。透過將部分成熟的衛星板產能轉移至泰國,騰出約 20 萬至 30 萬平方英尺的產能,專注於開發最新的 AI 伺服器相關產品。
- 泰國廠區:硬板廠將承接轉移過來的衛星板訂單,逐步提升至高階產品量產,預計明年上半年可穩定生產高階太空板。軟板廠則著眼於中長期來自終端客戶及新興應用的龐大需求。
- 技術升級:公司持續投入資源於高階製程,包括背鑽 (Back-drilling) 產能的擴充,以滿足 AI 伺服器對高速訊號傳輸的要求。同時,與材料商密切合作,導入 M9 等更高等級的材料,並開發 CoWoS 相關的下一代 MSAP 技術。
- 競爭定位:華通在全球 HDI 市場具備產能與技術的領先優勢。相較於同業,公司在泰國的建廠與量產進度最快。面對 AI 帶來的市場機遇,公司能同時滿足中國大陸本地及海外客戶的需求,具備雙邊佈局的彈性。
6. 展望與指引
- 短期展望:預期下半年的營運趨勢將延續成長態勢,毛利率結構有望維持 Q2 的改善方向。第四季 Amazon 的衛星拉貨動能值得期待,但實際貢獻需視其發射進度。
- 中長期展望:
- AI 業務:明年將是 AI 相關訂單開始貢獻營收的關鍵年度,營收佔比有望從目前較低水平顯著提升。
- 產能擴張:泰國硬板與軟板廠的產能將在未來 2-3 年逐步開出,成為公司下一階段成長的主要引擎。
- 新興市場:機器人、AI PC 及各類穿戴式裝置將是 PCB 產業未來十年的新動能,華通已提前佈局,有望掌握市場先機。
7. Q&A 重點
- Q: 下半年及全年的營收展望如何?A: 雖然有匯率的負面影響,但整體來看,下半年營收會比上半年好,全年營收預期仍會較去年成長。
- Q: 關於 AI 業務的具體機會與未來期待?A: 過去幾年華通較少著墨傳統伺服器厚板,但已看到 high layer count 加 HDI 的趨勢。經過兩年努力,技術與良率已成熟。由於友廠產能被包下,產生外溢效應,許多潛在客戶(包含光模塊、CPO 等)主動接觸。目前雖未大規模量產,但預期明年在客戶下一代產品中會有華通的名字。
- Q: AI 的訂單是來自既有客戶還是新客戶?A: 兩者皆有。一部分是原有的 high layer count 客戶導入更高階的設計;另一部分則是新的 AI 客戶,以及我們美系大客戶也開始投入此領域,華通已在供應商名單中並參與開發。
- Q: AI Server 營收佔比何時能達到高個位數?是否需要等泰國廠準備好?A: 營收顯著成長預計在明年。產能方面,透過將部分衛星板產能轉移至泰國,台灣廠區明年將釋放出約 20 萬至 30 萬平方英尺的產能專門用於 AI 產品,無需等待泰國廠。
- Q: 衛星業務展望如何?Starship 是否已到高原期?對折疊手機的看法?A: 衛星業務因有 5 年的汰換週期,加上 Amazon 等新需求,整體需求穩定,目前佔比約 22% 是健康水平。折疊手機方面,所有市場上聽到的品牌,華通都有參與。
- Q: 衛星業務中,S 客戶 (Starship) 與 A 客戶 (Amazon) 的比重?A: 目前仍以 S 客戶為主要佔比,A 客戶尚在建置階段。
- Q: Amazon 在 Q4 拉貨,對毛利率的影響?A: 訂單需求是確定的,但主要變數在於客戶的發射進度,目前看來發射上去的數量不如預期多。
- Q: 軟板業務的未來展望與營收佔比?A: 過去軟板營收佔比較低,但近年已成長並超越 SMT 業務。泰國新廠規劃總產能 40 萬平方英尺,明年將有 15 萬平方英尺到位,但因需要客戶驗證,較明顯的營收貢獻預計在後年。未來機器人等應用將帶來巨大需求。
- Q: 未來的折舊與資本支出規劃?A: 折舊金額預計維持在 55-60 億之間。資本支出方面,今年將超過 70 億,未來幾年也不會低於此水平。
- Q: 對於中國同業(如聖宏)可能受到的貿易限制,是否會帶來轉單效應?A: 不評論市場傳聞。華通的策略是專注於提升自身實力,而非期待對手變差。AI 市場正在快速變大,除了單一最大客戶外,其餘的潛在客戶都是華通的目標。目前華通在中國大陸的惠州與重慶廠也分別承接了 AI 伺服器與光模塊的需求,兩邊市場都有參與。
- Q: 華通在泰國廠生產高階產品的進度相較同業如何?A: 華通的建廠與量產時程皆比同業快,因為是既有產品有明確需求才去設廠。雖然泰國廠有學習曲線,但我們預計明年上半年可以穩定生產高階的太空板,進度領先同業。
- Q: 泰國廠未來是否能支援 AI 客戶?A: 目前所有 AI 產品的開發與初期量產都留在台灣,利用台灣廠區空出的產能會是比較穩健的做法。泰國廠短期內不會直接量產 AI 產品。
- Q: 總產能擴張的幅度是多少?A: 泰國硬板廠將從 40 萬平方英尺擴充至 60-80 萬;軟板廠將從明年的 15 萬擴充至 40 萬。此外,台灣與惠州廠區也透過設備調整來增加產能,以應對資料中心相關產品的需求,但未公佈具體數字。
- Q: 新開發的 AI Server 板規格?A: M6 材料已在量產。新案子多在 M7 等級以上,層數大於 22 層。目前也在開發 M8 材料,用於 30-40 多層的伺服器與交換機,甚至近 80 層疊構的產品。
- Q: 2025Q2 毛利率改善的原因?下半年是否能更樂觀?A: 結構性改善來自:SMT 比重下降、衛星與 Amazon 業務穩定、中國 HDI 市場回溫,以及光模塊、加速卡等新產品量產。預期下一季能維持此成長趨勢。
- Q: 市場傳言 CCL 等原料漲價的影響?A: 華通的客戶多為長期合作的大客戶,關鍵材料的價格通常會與客戶及上游供應商共同討論,不會受到市場短期價格波動的立即影響。目前未看到主要使用的材料有明顯漲價。
- Q: 從手機薄板轉向 AI 厚板,設備是否需要大幅更換?A: 部分設備可共用,但部分需要更新或新增。例如鑽孔機從雷射鑽孔轉為需求更多的機械鑽孔(特別是背鑽),電鍍製程設備也因厚度不同而有差異。整體而言是局部設備的調整與新增,而非全面汰換。
- Q: 公司在 CoWoS 相關技術與 MSAP 上的佈局?A: 對於目前市場最關注的單一客戶,華通並非其現有供應商,因此直接參與其第一梯隊開發的機會較小。然而,公司將此類技術視為 MSAP 3.0,是現有技術的延伸。華通在 MSAP 領域有深厚基礎,技術差距不大,且許多客戶對此技術感興趣。這類產品的營收貢獻預計是至少兩年後的事。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