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光寶科 2019Q2 營運表現亮眼,毛利率、營業淨利率及每股稅後純益 (EPS) 均創下九年來同期新高。單季合併營收為 445 億元,季增 8%,若排除已處分的兩項手機相關業務(手機攝像頭與手機機構件),營收年減幅度僅 2%,接近持平。
獲利能力顯著提升,單季毛利率達 15.7%,營業淨利率為 5.3%,稅後純益為 23.9 億元,年增 36%,單季 EPS 為 1.03 元。獲利增長主因來自產品組合優化、供應鏈管理效益提升及營運效率改善。核心業務如雲端運算、AI 智慧居家及遊戲機相關的電源管理與光電產品持續成長。
展望 2019Q3,公司預期核心事業將維持穩健發展,營收可望溫和成長。管理層表示,若營收規模擴大且營業費用控制得宜,營業淨利率有機會進一步提升。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根據簡報及會議說明,光寶科主要業務分為四大部門,2019Q2 各部門營收佔比及表現如下:
- 資訊產品 (66%): 營收為 295 億元,季增 11%。成長動能主要來自電源管理產品在雲端運算、AI 智慧居家及遊戲機等應用的需求增加。營業淨利季增 34%,達 20.2 億元。
- 光電部門 (16%): 營收為 71 億元,季增 8%,主要由 LED 相關產品帶動。受惠於產品組合優化,營業淨利大幅季增 198%,達到 3.9 億元。
- 儲存產品 (13%): 營收為 58 億元,與前一季持平。獲利能力顯著改善,主因是 NAND Flash 跌價幅度收斂,加上遊戲機相關產品出貨挹注,營業淨利由 2019Q1 的 1400 萬元大幅提升至 5 億元。
- 其他產品 (5%): 營收為 21 億元,季減 3%。
3. 財務表現
關鍵財務指標 (2019Q2)
- 合併營收: 445 億元,季增 8%,年減 19% (排除已處分事業後年減 2%)。
- 銷貨毛利率: 15.7%,季增 2.6 個百分點,年增 3.8 個百分點。
- 營業淨利率: 5.3%,季增 2.5 個百分點,年增 2.5 個百分點。
- 稅後純益: 23.9 億元,季增 63%,年增 36%。
- 每股稅後純益 (EPS): 1.03 元。
關鍵財務指標 (2019 上半年)
- 合併營收: 856 億元,年減 17% (排除已處分事業後年減 2%)。
- 銷貨毛利率: 14.5%,年增 3.0 個百分點。
- 營業淨利率: 4.1%,年增 1.9 個百分點。
- 稅後純益: 38.6 億元,年增 38%。
- 每股稅後純益 (EPS): 1.66 元。
驅動與挑戰因素
-
獲利驅動因素:
- 產品組合優化:儲存與光電部門獲利能力提升。
- 成本控管:相較去年同期,零組件無漲價或短缺問題。
- 營運效率提升:供應鏈管理成效顯現。
- 事業處分:去年處分的手機相關業務,其基期效應亦有助於整體獲利率提升。
-
資產負債表:
- 截至 2019Q2 底,淨現金水位維持在 342 億元,財務狀況穩健。
- 存貨金額較前一季減少 11 億元,顯示庫存管理精實。
- 流動負債增加 128 億元,主因是宣告發放約 69 億元的現金股利,該款項將於 2019Q3 支付。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主要成長動能: 公司三大成長動能為雲端運算、AI 智慧居家及遊戲機。其中,雲端運算相關業務 (伺服器電源、機殼、儲存) 約佔整體營收 14% 至 15%;AI 智慧居家相關業務則佔個位數百分比。
- 儲存市場展望: 管理層對 NAND Flash 價格看法保守,認為近期因停電等因素造成的市場波動主要影響通路庫存,但對 OEM 市場影響有限。由於產能、技術升級及良率提升等供給面因素仍在,而手機、雲端等主要需求面成長動能偏弱,因此預期價格大幅反轉的可能性不高。價格跌幅能收斂或趨於平穩,已是產業最好的狀況。
- 車用電子市場: 受到中國車市兩位數衰退及歐美市場疲軟的影響,公司原先預期為主要成長動能的車用電子業務面臨挑戰。原訂 2019Q4 量產的車用鏡頭項目,雖仍會如期量產,但初期出貨量將低於原先預期。
- 光電市場: 2019 年光電業務的衰退主要來自中國市場需求放緩,而非貿易戰直接衝擊。管理層指出,此為產業本身供需問題,許多中國同業面臨虧損或倒閉。光寶科因未涉足殺價競爭激烈的背光與照明領域,受影響程度相對較小。公司正積極開發新產品與新應用,期望 2020 年能恢復成長動能。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長期成長主軸: 公司長期成長策略不變,將持續聚焦於雲端運算、AIoT、光電半導體 (可見光與不可見光)等高附加價值領域。
-
產能佈局與風險規避:
- 為應對中國大陸工資上漲、缺工及貿易戰風險,公司已在貿易戰前啟動全球產能佈局。
- 高雄廠:一期廠房已啟用,主要配合客戶將資料中心相關產品(伺服器、交換器、儲存)移回台灣生產。
- 越南廠:一期廠房預計 2019 年 9 月完工,經裝修、設備進駐及客戶驗證後,預計 2020 年初開始放量。
- 資本支出策略: 公司表示目前廠房樓地板面積充足,但對於設備投資將採取審慎態度,待需求明確後才會進行擴張,以維持穩健的資本運用。
6. 展望與指引
-
2019Q3 展望:
- 營收:預期將有溫和成長,主要因 Q3 為傳統旺季,且雲端、AI 智慧居家、遊戲機等核心業務需求穩健。
- 獲利:成本結構預期可維持穩定。若營收溫和成長且營業費用控制得宜,營業利益率 (OP margin) 有望進一步提升。
-
潛在風險:
- 管理層認為,全球經濟放緩,特別是中國大陸的需求趨緩,是目前營運前景最大的不確定性(烏雲),其影響已擴及車用及消費性電子市場。
- 中美貿易戰雖暫時緩和,但其對刺激實體經濟恢復動能的效果仍不明朗。
7. Q&A 重點
-
Q1: 2019Q2 毛利率大幅提升的原因為何?此一水平是否可持續至下半年?
A: 主要有三大原因:(1) 產品組合優化,儲存及光電部門獲利表現亮眼;(2) 成本控管得宜,相較去年同期無零組件漲價或短缺問題;(3) 已處分事業影響,去年處分的兩個手機相關業務不再影響財報。展望 2019Q3,此成本結構應可維持,若營收溫和成長,獲利率有機會更好。
-
Q2: 2019Q3 的主要成長動力來自哪些區塊?
A: 2019Q3 本身是產業的傳統旺季,這是最主要的成長動力。此外,原有的成長動能如雲端、AI、遊戲機等業務將持續穩定發展,沒有重大改變。
-
Q3: 對於下半年 SSD/NAND Flash 市場的看法?日韓貿易爭端有何影響?
A: 對價格反轉不樂觀。供給面的產能與技術仍在提升,但需求面的手機和雲端市場成長趨緩。需求是決定價格的關鍵。預期價格跌幅收斂已是最佳情況,要看到價格反轉可能性不大。
-
Q4: 可否提供雲端、AI 智慧居家等成長動能的營收佔比?
A: 雲端運算相關業務(伺服器電源、機殼、儲存)約佔整體營收 14% 至 15%。AI 智慧居家相關業務(主要為電源及部分光電產品)佔比約為個位數百分比。
-
Q5: 明年的主要成長動能為何?新廠投資進度如何?
A: 長期成長主軸不變,仍是雲端、AIoT 及光電半導體。新產能方面,高雄一期廠房已啟用,配合客戶將資料中心產品移回台灣。越南一期廠房預計 2020 年初放量。這些投資決策在貿易戰前就已制定,主要是為因應中國大陸成本上升與缺工問題。公司目前對新增設備投資態度謹慎。
-
Q6: 中國大陸經濟趨緩是否影響車用鏡頭的量產時程?
A: 有影響。量產時程仍在 2019Q4,但量產初期的出貨量將低於原先預期,整體成長曲線向後遞延。
-
Q7: 對於光電產品(Optoelectronics)明年在美國市場的出口展望?
A: 美國市場表現穩定。今年光電業務衰退主因是中國大陸市場需求疲軟,是產業本身的問題,而非貿易戰。公司正透過開發新產品與新應用因應,希望明年能恢復成長。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