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光寶科 2019 年第二季營運表現亮眼,多項獲利指標創下 九年同期新高。
- 營收表現:2019Q2 合併營收為 444.68 億 元,季增 8%,年減 19%。若排除去年已處分的兩個手機相關事業(手機攝像頭與機構件),營收年減幅度僅 2%,接近持平。
- 獲利能力:受惠於產品組合優化、供應鏈管理及營運效率提升,2019Q2 毛利率達 15.7%,營業淨利率達 5.3%,稅後純益為 23.94 億 元(年增 36%),單季 EPS 為 1.03 元。毛利率、營業淨利率及 EPS 均創下九年來同期新高。
- 上半年表現:2019 前兩季累計 EPS 為 1.66 元,年增 38%。
- 核心事業動能:電源管理與光電產品為主要成長動能,應用領域聚焦於雲端運算、AI 智慧居家及遊戲機等市場。
- 第三季展望:公司預期核心事業將維持穩健發展,營收可望溫和成長。成本結構預期將可維持,若營業費用控制得宜,營業利益率有機會進一步提升。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 核心業務:公司業務主要分為資訊產品、光電部門、儲存產品及其他。產品應用廣泛,涵蓋伺服器、網通設備、筆記型電腦、LED 元件、汽車電子及固態硬碟等。
-
2019Q2 各部門營收佔比:
- 資訊產品:66%
- 光電部門:16%
- 儲存產品:13%
- 其他:5%
-
各部門營運表現 (2019Q2):
- 資訊產品:營收季增 11% 至 294.5 億 元,主要由電源管理業務帶動。營業淨利季增 34% 至 20.2 億 元。
- 光電部門:營收季增 8% 至 70.8 億 元,成長來自 LED 相關產品。營業淨利大幅季增 198% 至 3.9 億 元,獲利能力顯著改善。
- 儲存產品:營收約 58.1 億 元,與前一季持平。受惠於零組件跌價幅度收斂,營業淨利顯著提升至 5 億 元。
- 策略調整:公司已處分手機攝像頭與機構件等毛利較低的業務,專注於高附加價值的核心事業,此舉有助於整體產品組合及獲利結構的優化。
3. 財務表現
-
關鍵財務數據 (2019Q2):
- 營業收入:444.68 億 元,季增 8%,年減 19%。
- 營業毛利:70 億 元,毛利率為 15.7%,較去年同期提升 3.8 個百分點。
- 營業淨利:23.73 億 元,營業淨利率為 5.3%,較去年同期提升 2.5 個百分點。
- 稅後純益:23.94 億 元,年增 36%。
- 稅後每股盈餘 (EPS):1.03 元。
-
關鍵財務數據 (2019 上半年):
- 營業收入:856.41 億 元,年減 17%。
- 營業毛利:124.06 億 元,毛利率為 14.5%,較去年同期提升 3.0 個百分點。
- 營業淨利:35.27 億 元,營業淨利率為 4.1%,較去年同期提升 1.9 個百分點。
- 稅後純益:38.59 億 元,年增 38%。
- 稅後每股盈餘 (EPS):1.66 元。
-
驅動因素與挑戰:
- 獲利成長驅動:主要來自供應鏈管理成效、營運績效提升及產品組合優化。此外,去年同期的零組件漲價與短缺問題今年不復存在,亦有助於成本控管。
- 研發投入:公司持續投資研發,上半年研發費用佔營業額比重已提升至 3.5%。
-
資產負債表重點:
- 截至 2019Q2 底,公司淨現金部位維持在 342 億 元的穩健水準。
- 存貨金額較前一季減少 11 億 元,顯示存貨管理精實。
- 第二季流動負債增加,主因為宣告發放約 69 億 元的現金股利,該款項將於第三季支付。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主要成長應用:
- 雲端運算:佔公司總營收約 14% 至 15%,產品包含伺服器電源、機殼及部分儲存裝置。
- AI 智慧居家:佔總營收個位數百分比,主要供應電源及光電產品。
- 遊戲機:為儲存部門第二、三季的出貨動能之一,部分新機種硬體規格由傳統硬碟 (HDD) 轉向固態硬碟 (SSD),帶動需求。
-
儲存市場展望:
- 管理層觀察到 SSD 相關零組件的跌價幅度在 2019Q2 已趨緩,但對下半年價格反轉不表樂觀。
- 影響價格的關鍵仍在於需求面,包含手機與雲端市場的需求動能尚不強勁。預期價格跌幅能持續收斂已是較佳狀況。
-
光電與車用電子市場:
- 光電產品:今年表現主要受到中國大陸經濟放緩影響,白色家電、電視等消費性電子產品需求保守。公司正開發新產品與新應用,期望明年能恢復成長動能。
- 車用電子:成長動能同樣受全球車市疲軟影響,特別是中國、北美及歐洲市場均呈現衰退。原訂於第四季量產的 ADAS 鏡頭時程不變,但初期量產規模可能低於原先預期。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長期成長主軸:公司的長期成長策略維持不變,持續聚焦於雲端運算、AI 智慧居家、物聯網 (IoT) 及光電半導體(可見光與不可見光)等領域。
-
產能佈局與供應鏈多元化:
- 公司於美中貿易戰前即已規劃在台灣及越南擴充產能,以應對中國大陸成本上升與缺工問題。
- 高雄新廠:第一期廠房已啟用,主要配合客戶將資料中心相關產品(如伺服器、交換器、儲存設備)移回台灣生產的需求。
- 越南新廠:第一期廠房預計 2019 年 9 月完工,經過客戶驗證後,預計 2020 年初開始放量。
-
風險與應對:
- 最大外部風險:管理層認為全球經濟放緩,特別是中國大陸的經濟狀況,是前景最大的不確定因素(烏雲)。
- 資本支出策略:公司對資本支出採取謹慎態度。雖然新廠區的廠房面積充足,但設備的投資將視明確的市場需求與成長動能而定,避免過度擴張。
6. 展望與指引
-
2019Q3 展望:
- 營收:預期將有溫和成長。
- 獲利能力:成本結構可望維持穩定,若能有效控管營業費用,營業利益率 (OP%) 有機會較第二季更佳。
- 成長動能:主要動能將持續來自雲端運算、AI 智慧居家、遊戲機及光電產品。
-
長期展望:
- 未來成長動能取決於核心應用市場的發展,以及中國大陸經濟是否回溫,這將直接影響光電與車用電子的業務復甦。
- 公司對全球宏觀經濟前景持審慎看法,並將持續專注於提升營運效率與優化產品組合。
7. Q&A 重點
-
Q1: 第二季毛利率大幅提升的原因為何?此一水準在下半年是否可持續?
A1: 毛利率提升主要有三大原因:
- 產品組合優化:資訊產品與光電部門的表現亮眼。
- 成本控管得宜:相較去年同期,今年沒有零組件漲價或短缺的問題。
- 事業結構調整:處分了兩個毛利較低的事業單位。
展望第三季,目前的成本結構應可維持。
-
Q2: 第三季及第四季的主要成長動力來自哪些區塊?
A2: 第三季本來就是產業的傳統旺季。原有的成長動能,如雲端、AI 智慧居家、遊戲機等,並未有太大改變,將持續扮演主要驅動力。
-
Q3: 對於 SSD 市場價格的看法?以及日韓貿易爭端對市場的影響?
A3: 遊戲機出貨是儲存部門 Q2、Q3 的一部分貢獻。關於 NAND Flash 價格,市場通路庫存可能因供給面干擾而降低,但 OEM 市場並未那麼樂觀,因為產能、技術升級仍在持續。關鍵還是在需求面,目前手機和雲端的需求動能不強。期待價格「反轉」可能過於樂觀,若價格季對季的降幅能縮小,對產業而言已是最好的情況。
-
Q4: 雲端運算與 AI 智慧居家佔公司營收的比重各是多少?
A4: 雲端運算相關業務約佔整體營收的 14% 至 15%。AI 智慧居家則佔個位數百分比。
-
Q5: 明年的主要成長動能為何?因應美中貿易戰緩和,越南與台灣新廠的投資進度是否放緩?
A5: 明年成長主軸不變,仍是雲端與光電半導體。今年光電與車用電子受中國經濟放緩影響較大。新產能的投資決策在貿易戰前就已制定,主要是為應對中國成本上升問題。高雄廠一期已啟用,配合客戶資料中心產品移回台灣。越南廠一期預計 9 月完工,明年初放量。公司對設備投資態度謹慎,會等待需求明確後再進行擴張。
-
Q6: Cloud、AI、Gaming 等業務是否較不受中國市場影響?雲端客戶是否有庫存堆積的狀況?
A6: Gaming 受益於微軟帶動的串流遊戲趨勢。明年資料中心與 AI 的需求狀況尚不明朗,目前全球僅美國經濟較佳。AI 裝置因隱私權等議題,普及速度可能不如手機或 PC。公司受中國經濟放緩影響最大的業務是 Opto component (光電零組件)。若中國內需恢復,將有助於光電與車用電子業務。
-
Q7: 中國大陸經濟趨緩是否會影響車用鏡頭的量產時間?
A7: 受到一些影響。量產時間點仍在第四季,但量產初期的出貨量曲線會比原先預期的平緩(向右移),量可能沒有預期高。
-
Q8: 關於光電部門,因貿易戰使台灣對美出口增加,公司是否預期明年對美國的出貨量會大幅增長?
A8: 美國市場相對穩定。今年光電部門的衰退主要來自中國大陸市場的消費性電子需求疲軟。明年的復甦動能,一方面看中國市場狀況,另一方面也仰賴公司內部正在開發的新產品與新應用能否帶來新的成長動力。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