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光寶科 2019Q1 因傳統淡季、工作天數減少,以及光電市場終端需求不如預期與 SSD 持續跌價等因素,營收較前季及去年同期下滑。然而,在排除已出售的手機相機模組與機構件業務後,營收年減幅度縮小至 3%。
獲利方面,受惠於供應鏈管理優化、營運效率提升與產品組合改善,毛利率與營業利益率皆較去年同期顯著增長。稅後淨利達新台幣 14.7 億元,年增 41%,每股稅後盈餘 (EPS) 為 0.63 元。
核心事業如雲端運算電源管理、AI 智慧居家、消費性電子及 LED 汽車照明等業務營收仍維持年成長。展望 2029Q2,公司預期營收與獲利率將較 2019Q1 谷底回升,主要成長動能來自雲端運算、AI 智慧居家及 LED 元件等穩定需求。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光寶科 2019Q1 營收主要來自三大事業部門:資訊產品 (65%)、光電部門 (16%) 及儲存產品 (14%)。公司已於 2018 年底完成可攜式機構件事業的出售,持續執行「精實聚焦」策略。
-
資訊產品部門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gment):
- 2019Q1 營收為 266.5 億元,年增 5%。營業淨利達 15.1 億元,年增 109%,為本季主要獲利貢獻來源。
- 成長動能主要來自電源管理在雲端運算(伺服器、網通設備)、AI 智慧居家、消費性電子(遊戲機)等高價值應用的強勁需求。
-
光電部門 (Opto-Electronics Segment):
- 2019Q1 營收為 65.6 億元,年減 45%,主因為去年同期仍包含已出售的手機相機模組業務。若排除此部分,營收年減 6%,反映光電半導體市場需求不振。
- 營業淨利為 1.3 億元,年減 23%。
- LED 汽車照明業務仍維持年成長,紅外線與感測器等應用產品亦在成長軌道上。
-
儲存產品部門 (Storage Products Segment):
- 2019Q1 營收為 57.8 億元,年減 26%。營業淨利僅 1,400 萬元,年減 97%,表現落入谷底。
- 營運主要受兩大負面因素衝擊:光碟機 (ODD) 搭載率持續下滑,以及 SSD 因市場供過於求導致價格持續下跌。
-
其他產品部門 (Other Products Segment):
- 在出售可攜式機構件業務後,本部門 2019Q1 營業虧損縮小至 1.67 億元,較去年同期虧損改善 1.2 億元,顯示業務調整已見成效。
3. 財務表現
-
關鍵財務指標 (2019Q1):
- 合併營收:411.7 億元,季減 18%,年減 15%。若不計已出售業務,則年減 3%。
- 營業毛利:54.1 億元,與去年同期持平。毛利率為 13.1%,年增 2 個百分點。
- 營業淨利:11.6 億元,年增 47%。營業淨利率為 2.8%,年增 1.2 個百分點。
- 稅後淨利:14.7 億元,年增 41%。
- 每股稅後盈餘 (EPS):0.63 元,去年同期為 0.45 元。
-
驅動因素與挑戰:
- 正面因素:利潤率提升主要歸功於營運效率改善、供應鏈管理優化及高附加價值產品組合比重增加。研發費用佔營收比重提升至 3.5%,顯示公司持續投資未來成長動能。
- 負面因素:營收下滑主要受 SSD 價格壓力及光電市場需求疲軟影響。
-
財務結構:
- 截至 2019Q1 底,公司財務狀況穩健,淨現金部位提升至 377 億元。
- 透過積極的營運資金管理,應收帳款與存貨皆較前一季顯著減少,帶動流動比率與速動比率改善。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雲端運算:儘管市場對伺服器前景有雜音,但公司認為資料中心長期需求仍然樂觀,年對年仍將成長。目前市場的短期波動主要源於 2018 下半年產能建設過多,以及全球經濟放緩影響。公司在資料中心電源管理業務未受影響。
- 儲存產品 (SSD/NAND):2019Q1 SSD 市場價格競爭激烈,對儲存部門獲利造成嚴重衝擊。管理層觀察到 2019Q2 跌價幅度已明顯趨緩,但市場需求依然疲弱。預期市場狀況可能要到 2019Q3 才會較為明朗。目前公司策略以維持利潤為優先,而非積極爭取市佔率。
- 光電產品 (LED):公司專注於利基市場,如汽車照明、紅外線 (IR) 及感測器應用,避開中國產能過剩的照明與背光市場。雖然在中國本土車市面臨價格競爭壓力,但公司主要客戶為歐美及合資車廠,受影響程度較小。
- 汽車電子:車用鏡頭產品開發按計畫進行,預計於 2019Q4 進入小批量量產,後續將有約三年的產能爬坡期,產品生命週期預估為七至八年。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長期計畫:公司的核心策略為「精實聚焦」,持續評估並調整旗下事業組合,將資源集中於具備長期成長潛力的領域。目前明確的三大成長主軸為:
- 電源管理 (尤其在雲端與資料中心應用)
- LED 相關應用 (汽車電子、感測器)
- 汽車電子
-
產能佈局:為因應中美貿易戰關稅及資安考量,公司正進行產能多元化佈局。
- 台灣高雄:設立營運中心,主要生產與資安相關的高階產品,如伺服器電源,以滿足客戶對在地製造 (local content) 的要求。
- 越南:新設廠區,主要基於成本效益及規避關稅風險。
- 資金運用:公司手握超過 370 億元淨現金,除了透過提高配息率回饋股東外,也將用於加重投資三大成長主軸事業,以強化長期競爭力。
6. 展望與指引
-
短期展望 (2019Q2):
- 公司認為 2019Q1 為全年營運谷底,預期 2019Q2 營收與獲利率將呈現溫和的季度成長。
- 成長動能將來自雲端運算、AI 智慧居家、LED 元件及戶外照明等業務的穩定需求。
- 與去年同期相比,2019Q2 的利潤率(Margin)預期將會更好。
-
全年展望:
- 核心事業將持續扮演成長引擎。
- SSD 市場的不確定性為主要挑戰,其價格與需求何時回穩將是影響儲存部門表現的關鍵。
7. Q&A 重點
Q1:公司對雲端運算的看法與 Intel 的保守指引有何不同?SSD 價格何時回穩?
A1:Intel 的評論可能與其基期較高有關。我們認為資料中心年對年仍會是樂觀成長的。2019Q1 的需求放緩是因去年下半年產能擴充過多及全球經濟放緩所致。關於 SSD,市場庫存仍高,2019Q2 跌價幅度已較 2019Q1 大幅縮小,但買賣雙方仍在觀望,預期要到 2019Q3 情況才會比較明朗。
Q2:LED 事業的獲利水準如何?面對中國廠商的價格競爭,公司的利基市場策略為何?
A2:我們專注於利基市場,在受中國產能過剩影響的照明與背光領域佔比很小。主要影響來自全球經濟放緩導致的總體需求減少,以及在中國本土車用市場面臨的價格競爭。我們的成長主軸在於紅外線及感測器等應用產品,這部分仍在成長軌道上。
Q3:目前網通伺服器佔資訊產品的比重?高雄楠梓新廠對產能與毛利率的影響?
A3:我們持續投資高階交換器,但尚未明顯發酵。由於資訊產品其他方面成長較快,網通佔比可能略有下滑。
Q4:車用鏡頭目前的進度?
A4:按計畫進行,預計今年 (2019) Q4 進入小批量量產,產能爬坡期約需三年,產品生命週期約七到八年。
Q5:對 2019Q2 的營收與營業利益率展望?對智慧音箱 (Smart Speaker) 市場的看法?
A5:對 2019Q2 抱持審慎樂觀看法,預期將較 2019Q1 溫和成長。與去年同期相比,2019Q2 的利潤率會更好。智慧音箱市場未來幾年將維持穩定成長,預估電源業務在此領域仍有 5% 至 10% 的成長空間。
Q6:2019Q1 營業費用較低的原因?未來的費用趨勢?
A6:2019Q1 的費用降低主要為季節性影響。未來研發 (R&D) 費用佔營收比重將維持在 3.5% 或以上,以支持新產品開發。銷管費用 (SG&A) 約在 6.5% 上下,旺季時因營收規模放大,比重可能降低。
Q7:下半年 3D NAND 新產能開出後,對 SSD 後市的看法?
A7:NAND 市場競爭是立體的,涉及 MLC/TLC/QLC 技術及堆疊層數,各家廠商策略不同。由於終端需求(資料中心、手機)存在不確定性,下半年供需情況不易預測。今年上半年公司營運受 SSD 衝擊最大,其他業務仍溫和成長。
Q8:公司帳上現金充裕,未來的資金運用計畫?
A8:在回饋股東方面,已提高去年度的配息率。未來將持續執行「精實聚焦」策略,加重投資在電源、LED 相關及車用電子三大成長主軸上。
Q9:在中國以外的擴產計畫?
A9:新的產能佈局主要在台灣高雄與越南。高雄廠主要因應資安與在地製造需求,生產伺服器電源等高階產品。越南廠則著眼於成本效益與規避貿易戰關稅。
Q10:儲存產品部門 2019Q1 營業利益率大幅下滑的原因?未來展望?
A10:2019Q1 SSD 價格出現急殺,我們在縮小營收規模的同時,仍受到市場價格拖累而受傷。目前策略是以保利潤為優先,不積極追求市佔率。預期 2019Q2 利潤方面的影響會縮小,但若與去年同期相比,表現仍有差距。2019Q3 目前能見度不高。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