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光寶科 2016 年第四季及全年營運表現穩健,其中第四季營收與營業利益雙雙創下單季歷史新高。全年稅後淨利與 EPS 亦創下歷史新高。公司核心事業如雲端運算、LED 照明、汽車電子及儲存裝置等持續增長,有效帶動整體獲利能力提升。
-
2016Q4 表現:
- 合併營收 633 億元,季增 1%,年增 10%,創單季歷史新高。
- 營業毛利率 13.8%,受原物料上漲與產品組合影響,較前一季下滑。
- 營業利益率 6.8%,因費用控管得宜,創單季歷史新高。
- 稅後淨利 25.9 億元,年增 3%,EPS 為 1.11 元。
-
2016 全年表現:
- 合併營收 2,296 億元,年增 6%。
- 營業毛利率 13.6%,營業利益率 5.5%,皆較前一年度提升。
- 稅後淨利 94.2 億元,年增 30%,創歷史新高。
- 全年 EPS 為 4.05 元。
-
未來展望與股利政策:
- 展望 2017Q1,受季節性因素影響,預期營運表現將較 2016Q4 下滑,但可望與去年同期持平。
- 董事會通過 2016 年度股利分配,預計發放每股現金股利 2.92 元,配發率 72%。未來股利政策將以全現金發放為原則。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公司主要業務分為四大部門,2016 年成長動能主要來自儲存裝置與光電部門。
-
光電部門 (Opto-Electronics):
- 產品: LED 元件及照明產品、照相模組、汽車電子。
- 2016 表現: 全年營收佔比 24%,年增 3%。營業利益年增 46%。第四季受惠於高階攝像頭出貨順暢,營收年增 19%。
-
資訊產品部門 (Information Products):
- 產品: 伺服器、網通設備、筆電、多功能事務機等電源相關產品。
- 2016 表現: 全年營收佔比 49%,為最大宗業務,年增 6%。雲端運算相關產品為主要成長動力。
-
儲存裝置部門 (Storage):
- 產品: 固態硬碟 (SSD)、光碟機 (ODD)。
- 2016 表現: 全年營收佔比 19%,年增 30%,成長最為強勁。營業利益年增率高達 92%,獲利貢獻顯著。
-
可攜式機構及其他產品部門 (Portable Mechanical & Others):
- 產品: 手持裝置之機構件。
- 2016 表現: 全年營收佔比 8%,年減 21%。主要因手機相關機構件出貨不如預期。雖然全年仍處於營業虧損,但虧損金額已較前一年度縮小。公司策略為持續調整體質,並拓展非手機應用,如配件、穿戴裝置及車用領域。
3. 財務表現
-
關鍵財務指標 (2016Q4):
- 營業收入: 632.6 億元,季增 1%,年增 10%。
- 營業毛利: 87 億元,毛利率為 13.8%。
- 營業利益: 43.2 億元,利益率為 6.8%,創單季歷史新高。
- 稅後純益: 25.9 億元,EPS 為 1.11 元。
-
關鍵財務指標 (2016 全年度):
- 營業收入: 2,295.7 億元,年增 6%。
- 營業毛利: 312.6 億元,毛利率為 13.6%。
- 營業利益: 127.1 億元,利益率為 5.5%。
- 稅後純益: 94.2 億元,年增 30%,創歷史新高,EPS 為 4.05 元。
-
驅動因素與挑戰:
- 獲利成長: 獲利成長速度優於營收成長,主要歸功於「One LITE-ON」九合一整併綜效顯現,營業費用率自 2014 年的 9.2% 降至 2016 年的 8.1%,帶動營業利益率持續提升。
- 業外支出: 2016Q4 產生 6.05 億元的業外淨損,主因為對光碟機 (ODD) 業務進行資產減損測試,認列約 4 億餘元的商譽減損。此商譽源於 2006 年收購明基 (BenQ) ODD 事業部。
- 原物料影響: 2016Q4 毛利率受到金屬(鐵、銅)等原物料價格上漲的影響。公司預期價格轉嫁給客戶需要一至兩個季度的時間。
-
資產負債表與現金流:
- 2016Q4 季底淨現金部位回升至 309 億元。
- 透過償還長短期銀行借款,雖現金部位減少,但因流動負債下降速度更快,流動比率與速動比率皆微幅提升。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照相模組 (Camera Module, CCM):
- 趨勢: 市場聚焦於高階產品及雙鏡頭模組。管理層認為公司在雙鏡頭技術上具備優勢,預期 2017Q2 後雙鏡頭出貨將有倍數成長,並成為 2017 年經營主軸。
- 挑戰: 中國廠商產能擴充導致市場競爭激烈,使相機模組的毛利率與淨利率低於公司平均水準。
-
雲端運算 (Cloud Computing):
- 公司持續深耕資料中心解決方案,除了傳統伺服器與網通設備大廠外,也積極切入網路公司自建 (Self-build) 資料中心的供應鏈,提供電源管理等產品。
-
汽車電子 (Automotive Electronics):
- 長期成長主軸為汽車照明與車用攝像頭。由於產品導入期長,2017 年的成長主要來自前幾年定案的專案,而新的斬獲預計將在 2018 年後顯現。
-
儲存裝置 (Storage):
- 遊戲機相關業務表現穩健。
- IT 用的 ODD 市場經過競爭後僅剩兩家主要供應商,光寶處於有利位置,有助於獲利穩定。
- SSD 仍為主要成長動能。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長期計畫:
- 優化產品組合: 持續聚焦於雲端運算、LED 照明、汽車電子、高階相機模組及儲存裝置等高成長、高毛利的核心事業。
- 多元化發展: 針對波動較大的手機機構件業務,積極轉型,從手機主機業務分散至配件、穿戴裝置、醫療健康及車用等較穩定的市場。
-
競爭優勢:
- 技術領先: 在雙鏡頭等高階相機模組領域具備技術與規模優勢。
- 營運效率: 透過「One LITE-ON」的整合,持續優化費用結構,提升整體營運效率與獲利能力。
-
風險與應對:
- 原物料成本: 面對金屬、紙類等原物料價格上漲,公司將與客戶協商,逐步轉嫁成本,但預期會有 1-2 季的遞延效應。
- 市場波動: 為降低單一市場(如手機)的波動風險,公司積極推動業務多元化。
6. 展望與指引
-
2017Q1 展望:
- 公司預期將面臨正常的季節性效應,營運表現將較 2016Q4 下滑。
- 與去年同期相比,在考慮匯率因素後,預期 2017Q1 營運表現將與 2016Q1 持平。
- 核心事業如雲端運算、LED 照明及高階攝像頭等仍將維持成長動能。
-
2017 全年展望:
- 公司未提供明確的全年財務預測。
- 管理層表示,有信心延續 2016 年的成長動能,內部目標是維持核心事業的穩健增長,如雲端、LED 照明等業務力求維持雙位數的增長態勢。
7. Q&A 重點
-
Q: 2016Q4 毛利率下滑,但營業利益率上升的原因?是否與相機模組 (CCM) 產品組合有關?上半年 CCM 對毛利率的影響如何看待?
A: 第四季毛利率下滑確實與產品組合有關。CCM 因中國廠商大量擴產,導致產能過剩,毛利率與淨利率均低於公司平均。第四季 CCM 出貨量較第三季增加很多,是影響毛利率的因素之一。另外,原物料上漲也是原因,產品組合因素約佔三分之二,材料因素約佔不到三分之一。
-
Q: 公司如何看待雙鏡頭今年的發展?韓系手機品牌擴大採用中國供應鏈,對光寶的 CCM 或機構件業務是否造成衝擊?
A: 公司在雙鏡頭方面具備相當優勢,預期雙鏡頭產品的營業利益會比較好,將聚焦高階機種作為經營主軸。對於韓系廠商,台灣廠商在配合的彈性與距離上仍具優勢。
-
Q: 過去公司維持配發股票股利約 10 年,為何今年取消?未來股利政策方向為何?
A: 未來股利政策方向確實是全部發放現金股利,員工分紅也同樣改為發放現金。
-
Q: 第四季提到原物料上漲,具體是哪些項目?如何看待中國模組廠入股台灣光學鏡頭廠的趨勢?
A: 原物料主要是金屬(鐵、銅)與紙類。中國廠商入股台灣鏡頭廠的個案,因該廠商非手機主流供應商,預期不會對整體鏡頭產業秩序產生重大影響。
-
Q: 手機品牌廠進行從鏡頭到模組的垂直整合,對純模組廠是否會造成影響?
A: 垂直整合是趨勢之一,相當於拿鏡頭的利潤去補貼模組以爭取生意。這種模式有利有弊,其規模擴展有限。光寶的策略是先把高階產品的能力做到比競爭對手更好。
-
Q: 2017Q1 的高階 CCM 主要成長動能是畫素升級還是雙鏡頭?
A: 2017Q1 整體出貨量因季節性因素下滑。但從能見度來看,第二季雙鏡頭的成長會相當大,幾乎是倍數成長。
-
Q: 目前雙鏡頭的良率水準?今年是否有擴產計畫?
A: 雙鏡頭種類繁多,良率約在 90% 至 95% 之間。今年產能(以 unit 計)僅會小幅成長,但產品內容會做重大改變,將資源(設備、製程能力)集中轉向雙鏡頭,使其成為未來主要產品。
-
Q: 手機機構件業務 (Mobile Mechanics) 在 2016Q3 轉正,為何 Q4 又轉為虧損?今年展望如何?
A: 第四季確實受到影響,但此業務佔整體比重已相對較低。此業務變數較大,取決於客戶手機的銷售狀況。公司策略是積極調整體質,朝配件、穿戴、車用等非手機領域多元化發展,希望今年虧損能持續縮小,但能否轉盈仍是變數。
-
Q: 今年車用業務看好哪些項目或地區?
A: 主要成長主軸是汽車照明和車用攝像頭。車用業務週期長,今年的成長來自於前幾年已決定的專案,新的業務成果預計在 2018 年才會顯現。
-
Q: 公司在雲端資料中心的佈局為何?紅外線 (Infrared) LED 與 CCM 是否有整合機會?
A: 資料中心業務除了服務傳統大廠,也積極切入網路公司自建的資料中心供應鏈。目前感測器應用仍聚焦在手機上。將 LED 感測器與 CCM 整合是長期機會,但短期 IoT 市場仍在初期,公司會依客戶解決方案的需求來提供附加價值。
-
Q: 儲存裝置業務的展望?
A: ODD 市場因競爭者減少,獲利環境較健康。遊戲機業務表現不錯。整體而言,今年儲存業務營收不一定會成長,但獲利率應能維持健康水準。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