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裕日車 2025 年第一季受台灣車市整體衰退及關稅議題影響,銷售台數減少,導致本業出現虧損。合併營業淨利為 -0.66 億元,較去年同期的 2.76 億元顯著下滑。大陸轉投資事業方面,由於東風日產銷量同樣面臨挑戰,營業外收益認列減少,本期營業外收支為 -1.28 億元。
為應對市場變化,公司將透過推出特仕車款 (如與 cama café 聯名)、強化新能源車 e-POWER 的行銷活動、更新品牌 APP 以深化會員經營,並建構線上體驗平台,提升數位銷售能力。展望未來,台灣市場因關稅政策不確定性,全年總市場銷量預估將低於 2024 年。大陸市場方面,東風日產正加速新能源車佈局,首款自主研發車型 N7 上市後反應熱烈,預計將有助於改善營運。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 核心業務:公司主要經營 NISSAN 及 INFINITI 兩大品牌在台灣市場的銷售、售後服務等全價值鏈活動。同時,透過轉投資廣州風神汽車及風神襄陽汽車,參與大陸汽車市場的發展。
-
產品組合:
- NISSAN:產品線涵蓋國產車與進口車。國產車主力為 X-TRAIL、KICKS、SENTRA。進口車則聚焦於新能源技術,以 e-POWER 技術為核心,主打「不用充電的電動車」概念。2025 年 1 至 4 月,NISSAN 品牌總銷量為 4,086 台。
- INFINITI:定位為豪華車品牌,上半年主力銷售車型為 QX50 25 年式,並於 4 月推出搭載 2.0 VC-Turbo 引擎的 QX60 新車型,與現有的 3.5 V6 車型形成雙動力銷售策略,以擴大市場覆蓋。2025 年 1 至 4 月,INFINITI 品牌總銷量為 75 台。
- 售後服務:提供車輛保修及零配件銷售。2025 年 1 至 4 月,進廠保修台數超過 20.2 萬台,零配件銷售額達 11.4 億元。公司亦利用國產車零件優勢,積極拓展外銷業務。
3. 財務表現
-
2025Q1 主要財務數據:
- 資產總計: 241.1 億元
- 負債總計: 47.4 億元
- 股東權益: 193.6 億元
- 每股淨值: 64.5 元
- 營業淨利: -0.66 億元 (去年同期為 2.76 億元)
- 營業外收支: -1.28 億元 (去年同期為 4.7 億元)
-
業績驅動與挑戰:
- 本業虧損原因:2025Q1 營業淨利由盈轉虧,主要原因為台灣整體汽車市場銷量下滑,加上關稅議題引發消費者觀望,導致公司銷售台數減少。
- 業外收益減少原因:業外收支大幅下滑,主因為大陸轉投資事業東風日產的銷售台數較去年同期減少,進而影響其投資收益的認列金額。
- 售後服務:售後服務業務表現穩健,持續貢獻營收。公司透過「保修護照」會員制深化客戶忠誠度,會員數已達 10.3 萬名,持有率達 36%。零件外銷業務穩定成長,預計 2025 年可再增加 500 萬元 營收。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市場趨勢與挑戰:
- 台灣市場:2025 年 1 至 4 月總市場銷量為 13 萬台,年減 11.4%。美國關稅政策反覆不定,影響國內經濟動能與消費者信心,預估全年總市場規模 (TIV) 將低於 2024 年的 45 萬台。
- 大陸市場:雖然面臨貿易情勢緊張,但在「以舊換新」政策刺激下,汽車市場穩步增長。2025 年 1 至 4 月總銷量達 1,006 萬台,年增 10.8%。然而,自主品牌新能源車的崛起與激烈的價格競爭,對東風日產等合資品牌造成銷售壓力。
-
產品與行銷策略:
-
NISSAN:
- 特仕車策略:上半年與 cama café 聯名推出 X-TRAIL、KICKS、SENTRA 特仕車,下半年規劃再推出兩款特仕車以刺激買氣。
- 新能源車推廣:針對 KICKS e-POWER 推出「舊換新價 79.8 萬」專案,並透過「電驅學院」網路活動,提升 e-POWER 技術的市場聲量與認知度。
-
INFINITI:
- 推出 QX60 2.0 VC-Turbo 新車型,與 3.5 V6 車型並行銷售,提供消費者多元動力選擇。
-
數位轉型:
- 預計於 2025Q3 推出全新 Nissan Care Plus APP,整合會員服務、購車資訊與移動生活圈,目標服務超過 30 萬名保有客戶。
- 建構 NISSAN 深度體驗線上平台,整合線上預約、長期試乘與訂單導流,提升數位行銷轉換效率。
-
NISSAN: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長期發展計畫:
- 深化客戶經營:透過導入會員管理制度與數位工具,目標每年創造 5,000 台 以上的保有客戶再購台數,將再購率提升至 33-34% 以上。
- 品牌形象年輕化:聚焦 Nissan Intelligent Mobility (NIM) 智慧駕馭科技,並透過贊助 HBL 等活動,強化與年輕族群的連結。
- 大陸事業轉型:東風日產將採取融合全球資源與在地化開發的「GLOCAL 新模式」,規劃於 2025 至 2027 年陸續推出 10 款新車型,並開始將中國製造的車輛外銷至海外市場,以提升產能利用率與銷量。
-
競爭優勢:
- 擁有穩固的售後服務體系與龐大的保有客戶基礎。
- e-POWER 技術在市場上具有獨特性,滿足從燃油車過渡至電動車的消費需求。
- 透過數位轉型,建立更緊密的顧客關係與更有效率的銷售管道。
6. 展望與指引
-
台灣市場展望:
- 短期:受到關稅議題不確定性影響,消費者持續觀望,市場前景保守。公司將透過多元化的行銷活動與特仕車來維持銷售動能。
- 長期:持續導入符合市場需求的新車型,並深化數位經營與售後服務,鞏固市場地位。
-
大陸轉投資展望:
- 東風日產面臨新能源車市場的激烈競爭,短期營運仍具挑戰。然而,隨著首款自主研發新能源車 N7 上市熱銷 (上市一小時訂單達 10,138 張),以及後續多款新車的推出,營運狀況有望逐步改善。公司對廣州風神第二季轉虧為盈持審慎樂觀態度。
7. Q&A 重點
-
Q1: 關於東風日產 N7 的後續銷售展望?
A1: 公司不便代東風日產說明具體營運目標,但 N7 作為首款新能源車,上市一小時線上訂單即達 10,138 台,市場與經銷商反應均優於預期。此銷售表現已帶動生產工廠提升產能計畫。
-
Q2: 公司對大陸轉投資狀況何時渴望好轉,以及公司的因應對策?
A2: 中國大陸市場競爭激烈,特別是新能源車的價格戰。東風日產正透過策略轉型應對,措施包括:
- 加速新車推出:下半年預計推出 3-4 款新車。
- 產能優化:2024 年 6 月已關閉常州工廠,減少約 10% 產能。
- 資源整合與外銷:利用中國的研發與生產資源,將部分車型 (如鄭州廠的 PHV) 外銷至海外市場。
- 產品線擴張:未來兩年將在中國市場推出十款新型電動車或 PHEV。
公司對東風日產在新能源車領域的未來產銷量持相對樂觀的看法。
-
Q3: 關於東風日產今年的電動車銷量佔比,以及廣州風神第二季是否會轉虧為盈?
A3:
- 銷量佔比:N7 是第一款新能源車,後續還有多款新車型將上市,目前無法替東風日產預估確切的銷量佔比。
- 廣州風神獲利:公司對廣州風神第二季轉虧為盈抱持審慎樂觀的態度,主要基於生產計畫台數已提升,且實際接單狀況優於預期。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