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和泰汽車 2023 年第一季營運表現強勁,主要受惠於高毛利之 Lexus 車款大量到港,帶動獲利顯著回升。相較於 2022 年因轉投資和泰產險防疫險理賠而導致全年虧損,本業營運已重回穩健增長軌道。
- 2023Q1 財務亮點:合併營收達 679.7 億元,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為 50.6 億元,年增 17.9%,單季 EPS 達 9.27 元,優於去年同期的 7.86 元。
- 獲利動能:第一季獲利主要由本業貢獻,特別是 Lexus 品牌因 NX 車系大量到港及 RX 大改款接單暢旺,有效優化產品組合並提升毛利率。
- 市場展望與目標:公司預估 2023 年台灣汽車總市場規模約為 45 萬台,和泰汽車集團全年販賣目標維持 16.3 萬台不變。
- 待交訂單:截至法說會,TOYOTA 與 Lexus 兩品牌合計在手訂單超過 2 萬張,為後續營收提供穩固支撐。其中 Lexus 約 6,000 張,TOYOTA 約 1.8 萬張。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和泰汽車為台灣領先的汽車代理商,核心業務為 TOYOTA、Lexus、HINO 商用車之銷售與服務,並透過完整的周邊事業體系,建構橫跨金融保險、租賃、移動服務 (MaaS) 及海外市場的多元化事業群。
-
本體事業 (汽車銷售):
- TOYOTA:部分車款如 RAV4 及國產 TOWN ACE 仍受缺車影響,但需求強勁,在手訂單充足。新導入的 CROWN (接單逾 2,000 張) 與 PRIUS PHEV (接單逾 1,200 張) 市場反應熱烈。
- Lexus:2023Q1 受惠於原廠配車增加,NX 車系大量到港,加上 RX 大改款接單暢旺,成為第一季獲利主要成長引擎。
-
轉投資事業:
- 獲利增長:長源汽車 (商用車) 因車輛供應回穩,銷量年增 533 台,獲利成長 170%。和潤企業及和運租車受惠於分期業務與長租業務穩定成長,獲利分別年增 4% 及 9%。
- 獲利衰退:和通 (中國事業) 因 Lexus 晶片短缺、新車未到貨及市場價格競爭激烈,獲利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和泰產險因去年同期有投資處分利益墊高基期,今年獲利相對減少。
3. 財務表現
2023 年第一季財務表現顯著改善,擺脫去年同期產險事業的影響,核心業務獲利能力回升。
-
關鍵財務指標 (2023Q1):
- 合併總收入:679.7 億元,年增 11.5%
- 銷貨收入淨額:537.8 億元,年增 9.1%
- 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50.6 億元,年增 17.9%
- 每股盈餘 (EPS):9.27 元 (去年同期為 7.86 元)
- 毛利率:回升至 17% 水準。
-
財務驅動與挑戰:
- 獲利驅動因子:第一季獲利成長主要來自於 Lexus 進口豪華車的銷量佔比提升,其較高的毛利結構對整體獲利有正面貢獻。
- 主要挑戰:中國大陸轉投資事業和通面臨當地市場需求恢復緩慢及價格戰的雙重壓力,對集團整體獲利造成負面影響。
- 2022 年虧損說明:2022 全年稅後虧損 193 億元 (EPS -35.39 元),主因是持有 99.8% 股權的和泰產險因防疫保單產生鉅額理賠損失,此為一次性事件,不影響本業長期營運。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為應對市場電動化趨勢及滿足多元化需求,和泰汽車持續導入新產品並強化基礎設施。
- 市場趨勢:台灣純電動車 (BEV) 市場快速成長,預估 2023 年全年銷量可達 2.3 萬至 2.5 萬台。和泰採取多元電動化策略,提供包括純電動車 (BEV)、插電式油電混合車 (PHEV)、油電混合車 (HEV) 等多樣化選擇。
-
重點產品:
- 新車導入:2023 上半年已推出 TOYOTA CROWN、PRIUS PHEV 及 Lexus RZ450e (首款純電平台車款),均獲得良好市場反應。
- 未來規劃:計畫導入全新改款的 TOYOTA ALPHARD (預計第三季)、Lexus LM 及 Yaris 後繼車款,具體時程將配合原廠規劃。
-
待交訂單狀況:
- TOYOTA:RAV4 (約 4,000 台)、TOWN ACE 廂型車 (約 8,000 台)、Alphard (逾 1,000 台)。
- Lexus:NX (約 3,000 台)、RX (逾 1,000 台)、LM (1,000 台)。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和泰汽車以「MaaS 360」為核心,從汽車銷售拓展至全方位的移動服務,並持續投資基礎建設以鞏固市場領導地位。
- MaaS 360 生態圈:整合旗下 iRent、yoxi、和雲行動服務等,並結合 HOTAI Pay/Points 金流與點數系統,以及 HOTAI 購電商平台,打造一站式移動服務生態圈。HOTAI 購 2023 年營業目標為 3 億元。
-
基礎設施投資:
- 交車中心:經銷商預計投資 35 億元擴建 3 處大型交車中心,增加 8,000 個儲車位。
- 服務據點:TOYOTA 社區型保修站目標由 60 間擴增至 88 間;商用車服務據點亦將投資逾 20 億元進行擴建。
- 充電網絡:積極佈建 Lexus 環島充電網,並透過轉投資之和潤電能發展超級充電站業務。
- 電動化策略:配合母廠 TOYOTA 2026 年前導入 10 款純電車的全球計畫,將評估引進符合台灣市場需求的車款,同時提供 PHEV、HEV 等多元動力選項,滿足不同消費族群。
6. 展望與指引
公司對 2023 年營運維持審慎樂觀看法,龐大的在手訂單為短期業績提供有力支撐。
- 銷售目標:維持全年集團銷售 16.3 萬台目標不變 (TOYOTA 13 萬台、Lexus 2.3 萬台、HINO 1 萬台)。
-
短期展望 (2023Q2):
- 預估第二季交車數將與第一季大致持平。部分車款因面臨改款前的產能轉換,可能影響交車,但 RAV4 等車款的來車數增加可望彌補缺口。
- 預期第二季毛利率可望維持在與第一季 17% 相當的水準。
-
成長機會與風險:
- 機會:全球晶片短缺問題緩解,有助於紓解龐大的待交訂單;新車款市場反應熱烈,有助於刺激銷售。
- 風險:國內經濟成長趨緩可能影響消費信心;中國大陸市場的激烈競爭持續對轉投資事業帶來挑戰。
7. Q&A 重點
-
Q:國瑞汽車 2023Q1 獲利大幅成長的原因?
A:主要受惠於內銷與外銷皆表現良好。內銷方面,TOWN ACE 加班生產,Corolla Cross 銷售暢旺;外銷亦較去年同期成長。
-
Q:日野 (HINO) 與 FUSO 宣布合併,對台灣市場有何影響?
A:公司樂觀其成,但目前僅簽署備忘錄,尚未有關於產品開發、採購或銷售方面的具體合作計畫。將與原廠保持聯繫,目前可能維持現狀。
-
Q:車美仕在車聯網的發展及是否有上市規劃?
A:車美仕透過其子公司「新聯科技」持續開發車聯網服務,並已搭載於多款車輛上。目前沒有接到上市規劃的訊息。
-
Q:Yaris 後繼車、新款 Lexus LM 與 TOYOTA ALPHARD 的導入時程?
A:三款車都會導入。時程上,ALPHARD 可能最早,預計在第三季,之後是 LM。但確切時間仍需視原廠開發與上市計畫而定。
-
Q:CROWN、Lexus RZ450e 等車型是否會追加配額?
A:已向原廠反映市場需求並爭取增加配額,但需視原廠的增產能力而定,目前尚不確定。
-
Q:和泰興業 (大金空調) 2023Q1 獲利衰退原因?
A:主要受到匯率影響 (台幣貶值)。
-
Q:旗下和潤電能將發表超級充電站,未來規劃為何?
A:集團為服務電動車主而投入充電事業,透過和潤電能進行投資。詳細計畫將在 6 月 6 日的發表會上說明。
-
Q:和通 2023Q1 在中國的銷售狀況及市場競爭情況?
A:第一季表現不佳,銷量減少超過 1,000 台,主因是 Lexus 配車不足。中國市場前陣子因地方政府補貼引發激烈價格戰,雖目前稍有趨緩,但公司營運確實受到衝擊。
-
Q:電動車銷售佔比及未來規劃?
A:台灣純電市場成長快速,預估今年銷量達 2.3 萬至 2.5 萬台。和泰採取多元化策略,提供 BEV、PHEV、HEV 等不同價位的電動化車輛。配合 TOYOTA 全球計畫,未來將持續導入純電車款。
-
Q:除了 Lexus 的 6,000 台,其他待交車數有多少?
A:TOYOTA 的待交訂單約在 1.8 萬至 2 萬台之間。
-
Q:2023Q2 毛利率展望?
A:預期可維持與第一季 17% 差不多的水準。
-
Q:CROWN 接單狀況及與 MG 的競爭關係?
A:CROWN 目前接單已達 2,000 張。與 MG 的市場區隔不同,CROWN 為進口車,價位在 150 萬元以上,而 MG 為國產車,價位在 100 萬上下,客群不同。
-
Q:和泰車因產險虧損,第一季是否有稅盾效益?
A:第一季仍有約 1.3 億元的所得稅費用。
-
Q:預計 2023 年的實際稅率約為多少?
A:預估實際有效稅率約在 18% 左右。
-
Q:經銷商 35 億元的擴點投資,和泰車如何攤銷?
A:該投資主要由經銷商自行負擔,因為資產屬於經銷商。和泰車作為總代理,會提供部分招牌或設備的補助,但金額不大。
-
Q:2023Q2 相對於 Q1 的交車預估?
A:預估大致持平。雖然部分舊車型將停產,但 RAV4 等車款的到車量會增加,一增一減下預期表現相近。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