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上銀科技 2013 年第二季營運顯著回溫。合併營收為 新台幣 28 億元,季增 18%,但年減 24%。受惠於產能利用率提升,毛利率回升至 37.9%,營業淨利率亦大幅提升至 20.9%。稅後淨利為 4.35 億元,季增 119%,每股盈餘 (EPS) 為 1.77 元。
公司在各項業務上均有進展,尤其在汽車產業與工業機器人領域佈局成效逐漸顯現。已獲得全球最大汽車廠認證,並參與歐洲車廠下一代煞車系統的同步開發,預計 2017 年後將有巨大貢獻。工業機器人產品線(包括 SCARA、Delta、軸節式)持續推進,並已進入半導體及醫療等產業進行測試與應用。
展望未來,管理層預期 第三季營運將優於第二季,下半年整體表現將優於上半年。自動化與半導體設備需求強勁,將抵銷部分工具機產業的疲軟。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 核心業務: 上銀為全球第二大傳動控制與系統科技製造商,核心產品包括滾珠螺桿、線性滑軌及工業機器人。公司強調提供整合性解決方案(Motion Control and System Technology),而非單一零組件。
-
產品組合:
-
2024Q2 營收佔比:
- 線性滑軌: 52% (14.55 億元)
- 滾珠螺桿: 32% (8.93 億元)
- 工業機器人: 9% (2.52 億元)
- 其他: 7% (2.04 億元)
- 相較去年同期,線性滑軌佔比下降,而滾珠螺桿與工業機器人佔比則有所提升。
-
2024Q2 營收佔比:
-
市場分佈:
-
2024Q2 營收佔比:
- 亞洲: 47%
- 歐洲: 27%
- 台灣: 18%
- 美洲: 7%
- 與去年同期相比,亞洲市場佔比從 61% 下降至 47%,而歐洲市場則從 19% 顯著提升至 27%,顯示公司在歐洲市場的拓展取得成效。
-
2024Q2 營收佔比:
3. 財務表現
-
關鍵財務數據 (2024Q2):
- 營業收入: 28.03 億元,季增 18.1%,年減 24.0%。
- 營業毛利: 10.61 億元,季增 27.8%,年減 28.5%。
- 毛利率: 37.9%,較上季的 34.9% 增加 3 個百分點,主因是產能利用率提升。
- 營業淨利: 5.87 億元,較上季的 1.65 億元大幅成長,年減 39.5%。
- 營業淨利率: 20.9%,較上季的 7.0% 大幅回升。
- 稅後淨利: 4.35 億元,季增 118.6%,年減 31.1%。
- 基本每股盈餘 (EPS): 1.77 元,較上季的 0.81 元成長 118.5%。
-
費用分析:
- 營業費用: 4.75 億元,費用率 16.9%。費用較上季顯著減少,主因為呆帳費用回沖。
- 研發費用: 1.52 億元,費用率 5.4%,金額與佔比皆較上季及去年同期增加,主要投入於軸節式機器人的研發。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汽車產業佈局:
- 已獲全球最大汽車廠認證,相關營收貢獻預計 2014 年第一季後會較為明顯。
- 參與歐洲客戶 2017 年下一代煞車系統關鍵零組件的同步開發,此專案潛在需求龐大,公司正為此規劃產能,考慮在台中精密園區二期或二林、后里等地擴廠。
- 新產品電動輔助轉向系統 (EPS) 正在驗證,順利的話明年將有營收貢獻。
-
工業機器人進展:
- SCARA 機器人: 已送至大型半導體廠進行連線測試,預期年底前會在半導體周邊產業開始產生實績。
- Delta 機器人 (蜘蛛型): 正積極開發,目標年底前完成,明年投入量產,主要應用於電子業。
- 軸節式機器人 (多關節): 已出貨至長庚醫院用於醫療自動化,本月也將出貨至中國大陸。產品線將從 10 公斤負重延伸至 20 公斤,並往下開發 5 公斤以下的輕型機器人。
-
市場動態:
- 中國大陸: 工具機市場需求疲弱,但智慧自動化需求非常強勁,特別是單站自動化。上銀在中國市場佔有率持續領先,並未受經銷商異動影響。
- 日本: 市場已開始復甦,預計第四季會更明顯,看好明年製造業景氣。
- 美國: 復甦趨勢明確,受惠於「Make in USA」政策,自動化需求增加,但面臨機械與電機工程師短缺的挑戰。
- 歐洲: 整體持續成長,義大利子公司已開始營運,目標將市佔率提升至第一。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垂直整合與技術深耕:
- 持續投入前製程技術開發,例如向歐洲採購的削皮、熱處理、校直設備仍在裝機測試,完成後將能更緊密地與中鋼合作,提升滾珠螺桿的品質與交期彈性。
- 長期堅持研發投入,即便在景氣低谷也不削減研發與行銷費用,是取得汽車、醫療等高階應用領域突破的關鍵。
-
全球佈局:
- 義大利: 子公司已於 2013 年 4 月開始營運,進展順利。
- 新加坡: 正在設立子公司,以服務東南亞市場,因應 2015 年東協關稅互免及日本在該區域的大量投資。
- 韓國: 規劃設立子公司與加工廠,以就近服務客戶,預計年底前完成。
-
人才培育:
- 與資策會合作招募具備頂尖外語能力(多益 850 分以上或同等級)的業務精英,並提供長達五個月的專業訓練,以應對未來汽車、醫療等新市場的拓展需求。
6. 展望與指引
-
短期展望:
- 預期 2024Q3 營運表現將優於 2024Q2。
- 下半年整體表現將優於上半年。
-
各應用領域展望:
- 正向: 自動化產業、半導體設備、醫療領域。
- 持平或趨弱: 工具機產業(受中國需求減弱及日圓貶值影響)、光電設備產業。
-
風險與挑戰:
- 日圓貶值對台灣工具機產業將在第四季後形成較大競爭壓力,但管理層認為對上銀本身的直接衝擊有限,因其產品線完整且在歐洲市場已具備強大競爭力。
7. Q&A 重點
Q: 過去兩年的投資主要用於哪些方面?上下游整合與新產能擴充的比例如何?
A: 沒有精確比例。上下游整合方面,持續投入前製程設備,例如新的削皮、熱處理、校直產線,以減少對外採購,提升品質與交期彈性。新產能擴充主要集中在機器人及未來汽車產業相關的產品。
Q: 機器人業務的具體佈局為何?
A: 主要分為三大類:
- 直角座標機器人: 目前最大宗的業務。
- 機械手臂: 包括 SCARA、Delta (蜘蛛型) 及軸節式 (多關節) 機器人,是未來發展重點,已在半導體、電子、醫療等領域取得進展。
- 類人型機器人: 技術整合為主,目前沒有商業模式,非發展重點。
Q: 中國大陸經銷商調整的狀況與影響?
A: 經銷商異動已順利完成通路重新佈局,對營運沒有造成影響,近幾個月中國市場持續成長。公司傾向與專注銷售 HIWIN 產品的經銷商合作,以集中資源,避免資源分散。
Q: 公司在汽車、醫療、半導體、綠能等領域的發展?
A:
- 汽車: 進展最大,已打入全球大車廠供應鏈,並參與歐洲下一代煞車系統開發,潛力巨大。
- 醫療: 持續深耕,軸節式機器人已進入長庚醫院,並與 GE 在蘇州的醫療設備廠有合作。
- 半導體: 相關設備接單狀況良好,明顯優於第一季。
- 綠能: 轉投資的項目仍在最後試車階段,預計年底前完成。
Q: 日本市場的成長能否抵銷中國市場的下滑?
A: 中國市場對上銀而言並未下滑,而是持續成長,主要是智慧自動化需求強勁,抵銷了工具機市場的疲軟。日本市場確實已開始復甦,第四季會更明顯,對明年展望樂觀。
Q: 第二季毛利率回升的原因?下半年庫存趨勢?
A: 毛利率回升主因是營收增加,產能利用率提高,攤提的固定成本效益顯現。下半年成品庫存不會再大幅增加,但會為明年的市場需求預作準備。
Q: 未來資本支出規劃?
A: 之前法說會提過三年 60 億元的計畫。去年支出 35 億,今年上半年約 7.7 億。未來支出會受土地取得狀況影響,目前正積極爭取台中精密園區二期約五甲的土地,以因應汽車產業的龐大產能需求。
Q: 日圓貶值的影響?
A: 對台灣工具機產業在第四季後會產生顯著的競爭壓力。但對上銀本身而言,至今影響不大。雖然銷往日本的毛利會受影響,但可透過產能利用率提升來彌補。在歐洲市場,日本競爭對手已逐漸失去優勢。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