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中鋼公司於 2024 年 11 月 22 日舉行法人說明會,由新任經營團隊說明營運概況與未來展望。公司表示,2024Q3 因進入傳統淡季及市場觀望氣氛濃厚,導致鋼價跌幅大於成本,獲利受到壓縮。然而,自結財務數據顯示,10 月份營運已轉虧為盈。
展望未來,公司對 2025 年抱持謹慎樂觀看法。正面因素包括:
- 全球需求回溫:世界鋼鐵協會預估 2025 年全球鋼鐵需求將成長 1.2%,達 17.72 億噸,主要成長動能來自中國以外地區,特別是印度、東南亞及歐美市場。
- 政策利多支撐:預期中國將持續推出刺激經濟政策,有助於穩定鋼市需求;美國聯準會 (Fed) 降息及選後公共工程重啟,亦有望提振需求。
- 高值化產品策略:公司將持續推動「精緻鋼品」策略,2024 年前十月精緻鋼品銷售佔比約 11%,但毛利佔比高達 70.4%,顯示其對獲利的顯著貢獻。
儘管如此,公司也關注東南亞地區鋼鐵產能擴張(預計 2026 年新增 7,600 萬噸)及貿易保護主義等地緣政治風險。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中鋼集團為台灣最大一貫作業鋼鐵公司,集團粗鋼年產能近 1,600 萬噸,國內產品市佔率超過五成。主要業務涵蓋鋼鐵、工程、工業材料、物流投資及綠能五大事業群。
- 核心業務:鋼鐵產品為核心,包括熱軋、冷軋、棒線、鋼板、電磁鋼片及鍍鋅鋼品等。2024 年前三季內銷佔比 59%,外銷佔比 41%。
-
精緻鋼品策略:公司聚焦發展高技術含量、高產業效益及高獲利能力的八大項「精緻鋼品」,目標在 2030 年將銷售量佔比提升至 20.3%。
- 高功能結構鋼:受惠於台商回流建廠及房地產需求,2024 年銷量大幅成長。
- 超能效電磁鋼:為電動車馬達關鍵材料,2023 年全球市佔率約 10%,已成功打入多家國際知名車廠供應鏈。
- 跨世代車用鋼:開發先進高強度鋼,以滿足汽車輕量化、節能減碳趨勢,已取得 27 家車廠共 278 項認證。
- 綠色鋼材開發:為因應全球減碳趨勢及客戶需求,積極開發高再生材料 (High Recycled Content) 鋼品。已與子公司中龍合作,透過電爐串接轉爐製程,取得 60% 再生材料比例 (RC60) 的產品驗證。
3. 財務表現
-
關鍵財務數據 (2024 前三季合併財報):
- 營業收入:新台幣 2,739.42 億元 (年減 0.4%)
- 營業毛利:新台幣 107.62 億元 (年減 1.2%)
- 稅前淨利:新台幣 36.41 億元 (年增 98%)
- 歸屬母公司業主淨利:新台幣 18.83 億元 (相較去年同期虧損 4.36 億元,大幅轉虧為盈)
- 每股盈餘 (EPS):新台幣 0.12 元 (去年同期為 -0.03 元)
-
季度獲利趨勢:
- 2024Q1:報價提升但成本攀高,壓縮獲利。
- 2024Q2:受惠於認列工程案契約變更利益,獲利提升。
- 2024Q3:進入傳統淡季,市場需求疲弱,鋼價跌幅大於成本,獲利受壓縮。
- 2024 年 10 月自結:營業利益 0.95 億元,稅前淨利 1.07 億元,已較 9 月份的虧損狀況顯著改善。
- 財務結構:截至 2024Q3,負債佔資產比率為 50.85%。公司表示,近年透過發行公司債等多元籌資管道,以應對利率上升環境,降低財務成本衝擊。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全球鋼市展望:
- 需求面:世界鋼鐵協會預測,2025 年全球鋼鐵需求將恢復成長,動能主要來自印度、東南亞 (基建升溫) 及歐美 (製造業復甦)。中國房市雖處低檔,但政府利多政策有助於鋼市築底。
- 供給面:需關注東南亞產能擴張帶來的競爭壓力,預計至 2026 年將新增產能 7,600 萬噸,主要集中在越南、馬來西亞及印尼。
-
原料市場:
- 2024Q3 期間,鋼價下跌速度快於原料成本下降速度,是獲利承壓主因。
- 近期受中國刺激政策影響,煤、鐵礦現貨價格已自低點反彈。董事長預期,冶金煤價格區間約在每噸 200±10 美元,鐵礦砂約在 100±10 美元。
-
數位轉型應用:
- 5G 天車人機協作系統:透過 5G 技術實現天車遠端操控,改善工作環境、提升人員安全與效率,預估可節省 60% 操作時間。
- 商業智慧系統:整合訂單、價格、成本、品質及生產排程等多維度數據,建立資料倉儲系統,提升業務決策效率達 97%。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中鋼以「在強不在大」為核心理念,訂定「二軸三轉」的十年發展策略,目標成為專、精、強的智慧精緻鋼廠。
-
二軸 (發展主軸):
- 高值化精緻鋼廠:持續開發精緻鋼品,提升獲利能力與客戶黏著度。
- 發展綠能產業:投入太陽光電與儲能系統建置,目標 2033 年太陽光電總設置量達 120MW 以上。
-
三轉 (三大轉型):
- 低碳轉型:此為公司當前重點策略。
- 減碳路徑:以 2018 年為基準年,目標 2025 年減碳 7%、2030 年減碳 25%,並於 2050 年實現碳中和。目前年均減碳幅度 1.9%,已超越原訂每年 1% 的目標。
- 四大中程技術:包括高爐添加還原鐵、高爐噴氫取代噴煤、鋼化聯產、增用廢鋼,預計至 2050 年此四大策略合計可減碳 658.2 萬噸。
- 碳費因應:預計將被認定為高碳洩漏風險產業,若成功申請自主減量計畫,預估每年需繳交的碳費約 2 至 4 億元。
- CBAM 因應:已建立產品碳含量計算系統,可提供符合歐盟規範的數據給下游客戶申報。中鋼精算後符合 CBAM 邊界的噸鋼排碳量為 1.869 噸,優於歐盟預設的 2.21 噸。
- 數位轉型:導入 AIoT 等數位科技,應用於智慧製造與商業決策,提升營運效率與安全。
- 供應鏈轉型:秉持「下游客戶好,中鋼才會更好」的理念,透過技術合作與策略投資,協助用鋼產業升級,共同提升整體產業鏈的競爭力。
- 低碳轉型:此為公司當前重點策略。
6. 展望與指引
- 市場展望:預期 2025 年全球鋼市將溫和復甦。降息週期、中國經濟刺激政策以及歐美製造業回溫是主要驅動力。美國總統大選後,API 鑽油管線用鋼需求能見度較高。
-
產品機會:
- 高功能結構鋼:國內廠房與房地產建設需求持續,2025 年銷售展望謹慎樂觀。
- 電動車用鋼:全球電動車市場年複合成長率預估達 17.3% (2023-2030),將持續帶動超能效電磁鋼需求。
-
主要風險:
- 東南亞與印度產能擴張:可能導致低階鋼品市場競爭加劇。
- 貿易保護主義:美國新政府的關稅政策動向為重要觀察點。
- 全球經濟不確定性:高利率環境的滯後效應與地緣政治風險仍存。
7. Q&A 重點
Q1: 關於中國刺激政策推出的時間點?貿易戰的因應對策?以及新市場的佈局?
A1: 回答內容。
Q2: 川普若上任並退出《巴黎協定》對產業的影響?東南亞與印度供給大增的挑戰?高爐與電爐製程的競爭比較?以及全球鋼價區域差異化的因應?
A2: 回答內容。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