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 2017 全年營運創佳績:全年合併營收達 667 億元,年增 5.4%;營業淨利 29.6 億元,年增 165.6%,創下近五年新高;稅後淨利歸屬於母公司 16 億元,每股稅後盈餘 (EPS) 為 0.97 元。
- 2017Q4 表現強勁:第四季合併營收 179.63 億元,季增 2.8%,年增 6.0%。營業淨利 7.66 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超過五倍,主要受惠於工紙與漿紙事業群的良好表現。
-
主要成長動能:
- 工紙事業群:受中國「禁廢令」政策影響,廢紙原料帶動整體產業價格上揚,成為最主要的獲利驅動引擎。
- 漿紙事業群:國際漿價持續走升,帶動華紙營收與獲利同步增長。
-
面臨挑戰:
- 消費品事業群:面臨漿價成本高漲壓力,但售價轉嫁不易,導致獲利空間受到壓縮。
- 股利政策:董事會決議 2017 年度配發現金股利 0.6 元,配發率約 62%。公司表示,未來待財務結構持續改善後,股利配發率有機會再提升。
- 未來展望:公司將持續優化各事業群營運效率,並於 2018 年初公告將與夥伴在北越設立合資公司,拓展海外市場。此外,2018 年起適用的 IFRS 9 將影響金融資產的會計處理,未來部分投資處分損益將不直接反映於損益表。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
漿紙事業群 (Pulp & Paper):
- 核心業務:主要為子公司中華紙漿的業務,包含紙漿、印刷書寫用紙、包裝用紙與紙板的製造及買賣。
- 2017Q4 營運表現:營收佔比 28%。受惠於國際漿價自 2016 年谷底回升,營運狀況與獲利能力持續改善,單季營業利益達 2.7 億元。
-
工紙紙器事業群 (Industrial Paper & Containerboard):
- 核心業務:包含工業用紙、紙箱、彩盒及食品容器之製造與買賣。
- 2017Q4 營運表現:為營收主力,佔比達 38%。因中國市場環保政策(禁廢令)推升價格,2017 年獲利顯著提升,雖第四季獲利自第三季高峰稍微回落,但仍維持高檔。
-
消費品事業群 (Consumer Products):
- 核心業務:家庭用紙(衛生紙)及清潔用品的製造與買賣。
- 2017Q4 營運表現:營收佔比 16%。此事業群表現與漿紙事業呈反向關係,持續受到高漲的紙漿成本壓力,雖公司透過調整產品組合與通路費用試圖改善,但獲利能力依然承壓。
-
其他事業:
- 核心業務:主要包含特殊應用材料(申豐)及 RFID 電子標籤(永道)等。
-
營運表現:
- 申豐:因市場競爭,去年營收與獲利下滑,現正積極拓展 NBR、SBR 的不同應用市場。
- 永道 (YFY-Tronics):表現持續亮眼,為全球第二大 RFID 標籤製造商,年產能約 30 億枚,並持續有擴產計畫。其 ODM 模式與貼近客戶需求的策略是維持高利潤的關鍵。
3. 財務表現
-
關鍵財務數據 (2017 全年度):
- 營業收入:667.7 億元,年增 5.4%
- 營業毛利:120.07 億元,年增 14.2%
- 營業淨利:29.6 億元,年增 165.6%
- 歸屬母公司淨利:16.07 億元,年增 1173.8%
- 每股稅後盈餘 (EPS):0.97 元
- 營業毛利率:18.0% (2016 年為 16.8%)
- 營業利益率:4.4% (2016 年為 1.8%)
-
關鍵財務數據 (2017Q4):
- 營業收入:179.63 億元,年增 6.0%
- 營業淨利:7.66 億元,年增 562.1%
- 歸屬母公司淨利:0.84 億元
- 每股稅後盈餘 (EPS):0.05 元
-
財務驅動與挑戰:
- 主要驅動力:2017 年的獲利大幅成長,主要來自工紙事業群因市場秩序重整帶來的利潤提升,以及漿紙事業群受惠於漿價上漲。
- 業外損益:全年業外支出約 1.2 億元。第四季權益法認列虧損 6,000 萬元,主要受元太及上智的費用認列影響,但此為短期狀況。匯兌方面,公司已對人民幣風險進行適度避險,匯損控制得宜。
-
會計準則變動 (IFRS 9):
- 自 2018 年起,部分金融資產(如永豐金控股票)若被分類至「透過其他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FVOCI),其評價損益及未來處分損益將直接計入股東權益,而不會經過損益表。這意味著未來若有重大投資處分,可能不會反映在 EPS 上,但會影響可供發放股利之未分配盈餘。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市場趨勢與機會:
- 中國禁廢令政策:此政策為工紙市場帶來結構性改變。中國限制進口廢紙(OCC),導致境內廢紙(AOCC)價格成為市場定價基準。供給減少淘汰了部分落後產能,使市場秩序轉佳,對合規且具規模的廠商有利。永豐餘揚州廠雖 2017 年未取得進口配額,但市場整體價格上揚仍使其受益。
- RFID 應用擴展:永道射頻標籤(YFY-Tronics)受惠於零售、物流等產業對 RFID 技術的需求快速成長,營運表現強勁。公司不僅是代工,更具備 ODM 設計能力,能與客戶共同開發,建立穩固的競爭壁壘。
-
主要子公司動態:
- 元太科技:在電子閱讀器、電子筆記本、電子貨架標籤及大型廣告看板等新應用領域持續拓展,業績穩定增長。
- 上智生技:專注於生醫材料產業投資,陸續開花結果,惟部分投資組合認列評價損失,尚未完全實現其潛在利益。
- 太景*-KY:旗下抗生素「奈諾沙星」口服劑型已取得台灣健保藥價,與東陽光合作的抗 C 肝新藥則在中國進行臨床二期試驗。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長期規劃:
- 工紙垂直整合:在中國市場,永豐餘不追求規模最大,而是打造「精品式」的垂直整合模式,強化揚州造紙廠與旗下 12 座紙器廠的協同效益,尤其深化華東地區的供應鏈整合。
- 產能優化:台灣新屋廠三號機仍在產能稼動率爬坡階段,預計 2018 年中汽電共生設備上線後,將能有效降低能源成本,提升生產效益。
- 海外佈局:除了深耕多年的越南市場,已規劃透過合資方式進入北越市場,擴大東南亞營運版圖。
-
競爭定位:
- 永豐餘在中國工紙市場的策略是極大化垂直整合的效益,而非與龍頭企業進行產能競賽。透過上下游的緊密結合,穩定原料來源並掌握終端客戶,建立差異化競爭優勢。
- 在 RFID 領域,永道以技術、自動化量產能力及 ODM 服務,穩居全球市場領導地位。
6. 展望與指引
- 整體展望:公司未提供具體的財務預測,但強調 2017 年的佳績是掌握市場機會與內部改革的成果。
-
機會:
- 中國工紙市場的結構性紅利預期將持續。
- 永道(RFID)與元太(電子紙)等轉投資事業仍處於高速成長的產業趨勢中。
-
風險與挑戰:
- 揚州廠廢紙進口配額:揚州廠因先前環保處罰,2017 年未取得進口廢紙配額,需使用成本較高的中國境內廢紙。預計 2018 年 Q2 至 Q3 觀察期滿後可重新申請,但取得時間點仍有不確定性。
- 消費品業務成本壓力:若紙漿價格持續位於高檔,消費品事業群的獲利能力將持續面臨挑戰。
7. Q&A 重點
-
Q: 中國「禁廢令」對工紙產業的長期影響為何?是否會造成缺料問題?
A: 該政策同時減少了廢紙「供給」(限制進口)與「需求」(淘汰不合規工廠)。長期來看,中國仍需進口廢紙或原紙來滿足需求,不會導致終端包裝紙箱短缺。市場定價基準已從進口廢紙(OCC)轉為中國境內廢紙(AOCC),擁有進口配額的廠商因此享有成本優勢。
-
Q: 永豐餘揚州廠是否使用進口廢紙?目前狀況如何?
A: 揚州廠在 2017 年沒有取得進口廢紙配額,主因是先前有一項水污染違規紀錄。目前生產完全使用中國境內廢紙。此違規的觀察期為一年,預計在 2018 年 Q2 或 Q3 左右期滿,屆時將可重新提出申請。
-
Q: 揚州廠的垂直整合程度如何?
A: 目前揚州廠約有 30% 的工業用紙供應給集團內部的紙器廠,其餘對外銷售。公司策略是追求整合效益最大化,而非強制內部消化所有產能。
-
Q: 工業用紙的成本結構中,廢紙佔比多少?
A: 在原紙製造成本中,纖維(廢紙)成本約佔 50% 至 60%。
-
Q: IFRS 9 的實施是否可能因「其他權益」出現減損而導致公司即使本業賺錢也無法發放股利?
A: 理論上,若處分的金融資產為虧損,確實會減少未分配盈餘,影響股利發放能力。但就永豐餘持有的情況來看,相關投資皆為正向價值,因此發生此情況的機率不高。
-
Q: 子公司「永道」為何能維持高利潤?其競爭優勢為何?
A: 永道能維持超過 20% 的利潤率,原因包括:(1) RFID 產業處於高速成長期;(2) 公司具備 ODM 設計能力,非純粹 OEM;(3) 自動化生產與高良率;(4) 貼近終端客戶需求,共同開發產品。目前永道是全球第二大廠,僅次於 Avery Dennison。
-
Q: 台灣新屋廠三號機的運作狀況?
A: 2017 年主要處於試產階段,稼動率尚未穩定。關鍵的汽電共生設備預計於 2018 年年中投產,屆時才能有效降低能源成本,發揮完整效益。
-
Q: 在中國市場,造紙廠和紙器廠哪個利潤較好?
A: 以 2017 年永豐餘的狀況來看,紙器廠的利潤較佳。但放眼整個市場(如玖龍紙業),在景氣好時,上游造紙廠因掌握原料與定價權,通常能賺取更豐厚的利潤。紙器廠的利潤則相對穩定,主要賺取加工費。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