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永豐餘 2017 年第三季營運表現強勁,合併營收達到 174.66 億元,創下歷史新高,較上一季成長 10.3%,較去年同期成長 12.2%。主要成長動能來自工紙紙器事業群受惠於兩岸市場需求暢旺及中國環保政策趨嚴,營收年增超過三成;同時,漿紙事業群亦因國際漿價上揚而營收穩健成長。
獲利方面,儘管第三季面臨紙漿、廢紙及能源等原物料成本全面上漲的壓力,導致營業毛利率與營業利益率較前一季下滑,但因營收規模擴大及工紙紙器事業群獲利顯著改善,歸屬於母公司之稅後淨利達 10.68 億元,季增超過一倍,年增超過兩倍,每股稅後盈餘 (EPS) 為 0.64 元,創下自 2009 年以來單季新高。
展望未來,公司對第四季傳統旺季保持審慎樂觀的看法,但由於原物料價格波動劇烈,特別是中國廢紙市場,因此不提供具體的財務預測。公司策略將持續優化產品組合,提升營運效率,以應對市場挑戰。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永豐餘投資控股公司業務主要劃分為三大事業群,2017Q3 各事業群營收佔比及概況如下:
- 工紙紙器事業群 (營收佔比 40%): 為本季最主要的成長動能,營收年增達 31.4%。受惠於中國環保法規趨嚴,中小型紙廠退出市場,加上季節性需求增加,永豐餘等大型紙廠訂單量顯著提升,價量齊揚。事業群成功由去年同期的虧損轉為獲利 4.35 億元,顯示體質調整已見成效。
- 漿紙事業群 (營收佔比 26%): 營收年增 2.7%。受國際漿價上漲帶動,獲利能力提升,營業利益年增 160.7% 達 1.47 億元。公司策略上持續佈局特殊紙等高附加價值產品,並彈性運用外購紙品買賣,以降低原物料價格波動的影響。
- 消費品事業群 (營收佔比 15%): 營收年減 1.5%。此事業群受短纖紙漿等原物料成本急劇上漲的衝擊最大,為維持獲利能力而減少促銷活動,導致營收及獲利下滑,本季營業利益為虧損 6,700 萬元。未來將強化高階產品銷售並開發商用客戶市場,以改善獲利結構。
- 其他事業群 (營收佔比 19%): 包含多項轉投資業務。其中,永道無線射頻標籤 (RFID) 業務在第三季表現亮眼,受惠於國際服飾品牌等客戶需求大幅增加,營收與獲利均穩健成長。
3. 財務表現
關鍵財務數據 (2017Q3)
- 營業收入: 174.66 億元,季增 10.3%,年增 12.2%。
- 營業毛利: 30.31 億元,與前季持平,年增 21.8%。
- 營業毛利率: 17.3%,較前一季的 19.1% 下滑,但高於去年同期的 16.0%。
- 營業淨利: 7.34 億元,年增 123.3%,但因成本壓力,較前一季的 8.63 億元下滑。
- 營業利益率: 4.2%,較去年同期增加 2.1 個百分點。
- 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 10.68 億元,季增 113.9%,年增 202.9%。
- 每股稅後盈餘 (EPS): 0.64 元。
累計前三季財務表現 (2017 年前三季)
- 營業收入: 488.07 億元,年增 5.2%。
- 營業毛利率: 18.1%,較去年同期增加 1.7 個百分點。
- 營業利益率: 4.5%,較去年同期增加 2.3 個百分點。
- 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 15.22 億元。
- 每股稅後盈餘 (EPS): 0.92 元。
財務驅動與挑戰
- 成長動能: 主要來自工紙紙器事業群的價量齊揚,以及漿紙事業群受惠於漿價回升。
- 成本挑戰: 第三季毛利率與營業利益率較前一季下滑,主因是長短纖紙漿、廢紙、煤炭等各項原物料及能源成本全面顯著上漲,侵蝕部分獲利。
- 業外收益: 第三季營業外收支達 6.33 億元,為獲利重要貢獻。主要來自轉投資事業元太科技認列投資收益約 2 億元、股利收入 4.12 億元 (主要為永豐金),以及避險策略得宜帶來 9,500 萬元的外幣兌換利益。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市場趨勢與機會: 中國大陸嚴格的環保政策是當前影響工紙市場最關鍵的因素。此政策導致不合規的中小型紙廠關停,市場供給減少,訂單集中至永豐餘等大型合規企業,創造了有利的競爭環境。
-
產品發展策略:
- 漿紙事業群: 積極發展特殊紙應用產品,以差異化策略降低對大宗商品漿價的依賴,並優化產品組合以提升營運競爭力。
- 消費品事業群: 面對成本壓力,策略性地轉向高毛利紙品的銷售佈局,同時積極開發商用客戶通路,以提升獲利貢獻。
- 其他業務亮點: 轉投資的 RFID (永道無線射頻標籤) 業務,受惠於國際品牌客戶在服飾標籤等應用的需求擴大,第三季營運表現突出,成為其他事業群中的成長亮點。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長期規劃: 作為投資控股公司,永豐餘的長期目標是實現多元化發展。現階段首要任務是鞏固造紙本業的獲利能力,並持續改善各廠區的營運效率。未來三至五年,公司將尋求與現有產業鏈相關的新投資佈局,以優化整體投資結構。
- 競爭優勢: 公司的核心優勢在於其完整且多元的產品佈局,涵蓋漿紙、工紙及消費品三大領域,能有效分散單一市場的風險。在中國工紙市場,公司憑藉其規模及符合環保規範的生產基地,在目前的政策環境下佔有顯著的競爭優勢。
-
風險與應對: 公司面臨的主要風險是原物料價格的劇烈波動。對此,公司採取多項措施應對:
- 彈性調整產品組合:如漿紙事業群在製造成本過高時,會增加紙品貿易業務。
- 強化上下游整合:在工紙紙器領域,透過工紙廠與紙器廠的內部協調,降低價格波動對成本的衝擊。
- 優化避險策略:有效管理外匯風險,降低對損益的影響。
6. 展望與指引
- 財務預測: 公司強調,由於市場(特別是原物料價格)變動性極大,因此不提供第四季及未來的具體財務預測。
-
機會與風險:
- 機會: 第四季為傳統的市場旺季,需求預期穩健。中國市場的供給側改革持續為大型紙廠帶來機會。
- 風險: 原物料成本仍是最大變數。短纖紙漿價格預計將維持高檔;廢紙價格則受中國進口政策影響,波動性高。
- 整體展望: 管理層對第四季營運抱持審慎樂觀的態度,將專注於內部營運效率提升與彈性調整,以應對外部環境的挑戰。
7. Q&A 重點
Q1: 第四季是否能持續獲利?
A: 公司不提供財務預測。第四季是傳統旺季,但市場環境變化劇烈,特別是工紙事業群的廢紙價格波動很大。公司會進行彈性調整,對第四季抱持審慎樂觀的態度,但不做數字上的預估。
Q2: 若不考慮轉投資等業外收入,明年本業是否能賺錢?
A: 同樣無法做預測。但公司目前的業務結構相當穩健:文化用紙相關約佔營收 25-26%,工紙紙器約 36-40%,消費品約 15%。明年的展望仍需視大環境變化,特別是中國的環保法規。公司會持續遵循法規調整營運,並對明年保持審慎樂觀。
Q3: 漿紙事業群在漿價大漲的情況下,營收似乎沒有大幅成長,原因為何?
A: 漿紙事業群(中華紙漿)的業務模式已轉變。過去幾年深度佈局特殊用紙,其價格與短纖紙漿的連動性較低。此外,為增加營運彈性,公司也增加了外購紙品再進行銷售的貿易業務。當自製不具成本效益時,可透過買賣來穩定營收與獲利。
Q4: 消費品事業群受原物料影響很大,第四季的經營績效是否有好轉跡象?
A: 此業務與短纖紙漿價格高度相關,而第四季漿價未見回跌,經營仍相對辛苦。不過,公司已在第三季積極調整,將產品組合轉向高毛利產品,並加強開發商用客戶。從 10 月份的數據來看,已有好轉的跡象。
Q5: 第三季營收成長,但毛利率和營業利益率為何季減?
A: 主要原因是第三季成本端全面上漲。無論是工紙相關的廢紙、長纖紙漿,還是消費品與漿紙相關的短纖紙漿,價格都在上揚。此外,煤炭等能源成本也顯著增加,對整體毛利率造成至少一個百分點的影響。公司是透過擴大營收規模來穩定最終的淨利。
Q6: 第四季的成本趨勢如何?
A: 短纖紙漿價格預計將維持穩定;長纖紙漿因國際供給緊俏,價格也相對平穩。廢紙方面,中國政策略有調整,增加了部分進口配額,預期第三季廢紙價格瘋狂飆漲的狀況將會趨緩。公司會利用上下游一貫化的優勢來調配,減少價格波動的衝擊。
Q7: 公司未來的目標或新佈局是什麼?
A: 作為投控公司,短期目標是鞏固並提升造紙本業的獲利。長期(未來三到五年)則希望在轉投資業務上有更多元的策略,尋找與產業鏈相關的新投資機會。目前尚無可以對外說明的具體新佈局,待董事會通過後會再向投資人報告。
Q8: 公司的競爭利基是什麼?(投資人提問時表達對獲利能力的不滿)
A: 公司在台灣造紙業中的產品組合較為多元。本季營收已創下歷史新高,顯示營運有所改善。公司會持續努力,但目前預算尚未編列完成,不便對未來做過多說明。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的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之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