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永豐餘投控 2017 年第一季合併營收為 155.1 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 3.3%,主要受惠於漿紙與工紙事業群的市場需求呈現淡季不淡的態勢。營業淨利為 5.98 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 141.1%,主要反映國際漿價上漲、產品售價成功轉嫁成本,以及各事業群的營運改善。
然而,受到新台幣升值及人民幣避險成本高昂等因素影響,業外產生高達 4.26 億元 的淨支出,主要為匯兌相關損失。最終歸屬於母公司淨損為 4,500 萬元,每股稅後虧損 (EPS) 為 -0.03 元,但與去年同期的 -0.07 元相比,虧損已有所收斂。
展望未來,公司對第二季看法持平保守,認為第一季的強勁動能是否延續仍需觀察市場變化。台灣新屋廠三號機的效益預計在第三季汽電共生設備上線後才會完全顯現。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自 2017Q1 起,為使部門績效更清晰,公司調整了事業群劃分,將申豐特用應材自漿紙事業群獨立出來,歸入其他類別。目前三大核心事業群表現如下:
- 漿紙事業群:主要為中華紙漿的合併報表。2017Q1 營收為 43.89 億元,年增 0.7%。受惠於漿價上漲,營業利益達 2.23 億元,年增 95.6%,表現穩健。
- 工紙紙器事業群:涵蓋台灣與中國大陸的工紙及紙器業務。2017Q1 營收 56 億元,年增 11.2%。營業利益由去年同期的虧損 1.84 億元轉為獲利 2.24 億元,是本季營運改善的主要動能,關鍵在於揚州廠的營運轉虧為盈。
- 消費品事業群:包含家庭用紙與潔品。2017Q1 營收 25.07 億元,年減 6.8%,主要受人民幣貶值換算影響,以及中國大陸電商通路產品組合調整。但透過費用控管,營業費用率由約 20-21% 降至 19%,帶動營業利益成長至 6,700 萬元,年增 63.4%。
- 其他:包含申豐特用應材、永道無線射頻標籤等。營收為 30.14 億元,年增 2.9%。
3. 財務表現
-
關鍵財務數據 (2017Q1):
- 營業收入:155.1 億元,年增 3.3%
- 營業毛利:27.53 億元,年增 12.4%
- 營業淨利:5.98 億元,年增 141.1%
- 稅前淨利:1.72 億元
- 歸屬母公司淨損:4,500 萬元
- EPS:-0.03 元
- 營業毛利率:17.8%
- 營業利益率:3.9%,較去年同期的 1.7% 增加 2.2 個百分點。
-
驅動與挑戰因素:
- 正面驅動:本業獲利能力顯著提升,漿紙與工紙事業群因市場價格上揚及需求穩健,獲利大幅成長。大陸揚州廠成功轉虧為盈,是工紙事業群改善的關鍵。
- 主要挑戰:業外匯兌損失嚴重侵蝕獲利。2017Q1 因新台幣大幅升值,加上人民幣部位採取完全避險策略產生高昂成本,導致外幣兌換暨金融商品評價產生 4.2 億元 的鉅額損失。公司預期在匯率波動趨緩後,未來單季正常的匯兌相關損失約在 1.5 億元 左右。
- 借款狀況:永豐餘投控總借款約 500 億元 上下,較去年同期的 520 億元略有下降。公司透過長短期借貸結構調整與聯貸條件安排,使整體財務成本維持穩定。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工紙與廢紙市場:
- 中國市場:價格波動劇烈。2017Q1 原紙與廢紙價格同步大漲約三成,但進入第二季後,成品紙價格出現約兩成的修正。然而,美國廢紙 (OCC) 成本仍維持在每噸 280 美元 的高檔,成本壓力仍在。中國環保政策趨嚴,有利於符合標準的廠商(如揚州廠)。
- 台灣市場:相對穩定。廢紙成本雖上漲,但成品紙價格持穩。市場供需結構穩定,價格波動遠小於中國大陸。
-
產能更新:
- 台灣工紙產能進行調整,台中成功廠停產,產能轉移至新屋廠三號機,使新屋廠總產能達 72 萬噸。
- 中國工紙產能為 94 萬噸,其中包含揚州廠三台紙機及 6.6 萬噸 的農業秸稈製漿產能。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台灣工紙策略:核心在於新屋廠三號機的產能爬坡。目前因汽電共生設備尚未完工,需外購電力導致成本較高,產能未能全開。預計 2017Q3 (七月) 汽電設備上線後,能源成本將大幅下降,屆時三號機的效益才能完全發揮。
- 大陸工紙策略:揚州廠已實現單季獲利,未來目標是提升下游紙器廠的自用比例,從目前的約 20% 逐步拉高,以建立穩定的出海口。公司不排除透過策略合作或投資併購來達成此目標,同時將嚴格控管對外銷售的信用風險。
- 成本控管:公司持續進行管理流程優化,以降低營運費用。消費品事業群即透過費用樽節,在營收下滑的情況下實現了獲利成長。
- 風險管理:面對匯率劇烈波動,公司對人民幣部位採取完全避險策略,雖產生高額成本,但旨在控制曝險風險。
6. 展望與指引
- 短期展望:公司對 2017Q2 展望持中性偏保守態度。管理層認為,第一季「淡季不淡」的強勁需求,可能意味著傳統旺季的成長動能將相對趨緩。加上中國工紙價格第二季出現回檔,市場仍有不確定性。
-
獲利展望:
- 本業:預期營運將優於去年同期,但能否延續第一季的強勢表現仍待觀察。
- 業外:預期第二季的匯兌損失金額將較第一季大幅縮小,回歸至約 1.5 億元 的較正常水準。
- 台灣工紙:第二季因新屋廠能源成本較高,貢獻有限;真正的效益預計在 2017Q3 顯現。
7. Q&A 重點
-
Q:請問目前中國與台灣的工紙及廢紙市況與後市看法?
A:中國市場波動大,2017Q1 工紙價格大漲後,Q2 出現修正,但廢紙成本仍處於高檔(美國廢紙約 280 美元/噸),預期價格要再下跌空間有限。台灣市場相對平穩,價格穩定。永豐餘新屋廠三號機正處於產能轉換期,完整效益預計在 Q3 汽電共生設備啟用後顯現。
-
Q:中國消費品營收下滑的原因?另外請提供廢紙價格的漲幅細節。
A:消費品營收下滑主因是電商通路高低價產品組合調整,此為暫時性現象,長期看好中國消費市場成長。美國廢紙價格從 2016 年初的每噸 180-190 美元,到 2017Q1 底已上漲至 280 美元,漲幅超過三成。
-
Q:廢紙價格是否也出現修正?
A:雖然成品紙價格在 Q2 下滑,但回收體系的廢紙牌價仍然堅挺,成本支撐力道強。
-
Q:揚州廠目前的稼動率與獲利貢獻?
A:稼動率很高,約 80-90%。揚州廠是工紙事業群本季轉虧為盈的最大功臣,其營運已大幅改善,2017Q1 單季獲利約 1 億多元(註:應指人民幣或新台幣未明確說明,但強調已轉正)。
-
Q:揚州廠產品自用比例多少?
A:目前約 20% 左右供應給集團內部的紙器廠,其他為外售。未來的策略目標是持續拉高自用比例,以確保穩定的出海口。
-
Q:台灣工紙價格趨勢?
A:台灣市場相對穩定,因原料成本上漲,價格維持穩定。永豐餘在價格策略上是跟隨市場趨勢,但因處於產能轉換期,未能完全享受到 Q1 的漲價效益。
-
Q:新屋廠的產能開出時程?
A:目前不會滿載生產,因為能源成本過高。預計 Q3 (七月) 汽電共生設備上線後,才會將產能全數開出。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