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永豐餘投控 2016 年第三季合併營收為 155.6 億元,季減 1.7%,年減 4.1%。歸屬於母公司業主淨利為 3.5 億元,較前一季由虧轉盈,每股稅後盈餘 (EPS) 為 0.21 元。累計 2024 前三季營收為 464 億元,EPS 為 0.07 元。
第三季營收下滑主因是漿紙與消費品事業群進入傳統淡季,而工紙事業群則進入旺季,營運表現互有消長。獲利方面,雖然本業營業淨利較去年同期下滑,但受惠於第三季約 5 億元 的股利收入挹注,業外收益轉正,帶動單季轉虧為盈。
展望第四季,公司預期本業營運將持續改善,但因缺乏第三季的股利收入,整體獲利表現將回歸本業狀況。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永豐餘投控主要業務分為三大事業群,2016Q3 營收佔比分別為:
- 漿紙事業群 (38%): 營收 59.25 億元。業務包含中華紙漿、鼎豐紙業以及特殊化學品廠申豐化工。2016Q3 稅後淨利為 2.09 億元,受華紙本身衰退及申豐化工面臨市場價格波動影響,獲利較去年同期下滑。
- 工紙紙器事業群 (35%): 營收 53.78 億元。業務涵蓋台灣、中國大陸及越南的工業用紙與紙器製造。2016Q3 稅後淨損為 4.03 億元,虧損主因來自揚州廠,但虧損金額已較前季及去年同期收斂,顯示營運正朝損益兩平方向改善。
- 消費品事業群 (18%): 營收 28.48 億元。業務為家庭用紙與清潔用品。2016Q3 稅後淨利為 3,700 萬元,相較去年同期虧損 6,600 萬元,營運顯著好轉。主要受惠於台灣地區績效改善,以及大陸地區業務從虧損轉為損益兩平。
3. 財務表現
-
2016Q3 關鍵財務數據:
- 營業收入: 155.62 億元 (年減 4.1%)
- 營業毛利率: 16.0%
- 營業利益率: 2.1%
- 歸屬母公司淨利: 3.52 億元
- 每股稅後盈餘 (EPS): 0.21 元
-
2016 前三季累計財務數據:
- 營業收入: 464.06 億元 (年減 1.6%)
- 營業淨利: 9.99 億元 (年減 20.9%)
- 歸屬母公司淨利: 1.17 億元
- 每股稅後盈餘 (EPS): 0.07 元
-
業外收支分析:
- 股利收入: 第三季為主要收入來源,金額達 5.23 億元,主要來自永豐金控 (約 3.4 億元) 及先豐通訊 (約 1 億元)。
- 外幣兌換損益: 第三季匯兌損失達 3.82 億元,累計前三季損失近 9 億元,主因是人民幣貶值及相關避險部位影響。公司表示,相關部位已於第三季大幅降低,未來匯兌影響將轉為每月約 3,000 萬元 的避險成本,波動性將大幅降低。
- 權益法投資損益: 第三季認列 1.31 億元 收益,主要貢獻來自元太科技 (約 8,400 萬元)、越南 Weir Power (約 2,600 萬元) 及上智創投 (約 800 萬元)。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除了三大紙業事業群,投控旗下亦有多元化的轉投資事業,具備未來成長潛力:
- RFID 事業: 營收規模雖小,但利潤持續改善。目前年產能已達近 20 億片,為全球最大的 RFID 標籤 ODM 廠,全球市佔率約 30% 至 35%。因應市場需求,產能已近滿載,後續將有擴產計畫以維持領導地位。
-
生技事業:
- 上智創投: 旗下投資組合的市值約為其股本的兩倍以上,具備潛在處分利益。
- 太景生技: 公司直接投資。近期與大陸東陽光藥業成立合資公司,共同開發全口服、無干擾素的 C 型肝炎新藥。其既有產品「太捷信」也持續擴大市場滲透。
- 申豐化工: 於 2016 年 6 月登錄興櫃,預計 2017 年第二季 轉上市。其特殊化學品業務為漿紙事業群中獨特的獲利來源。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漿紙事業群: 持續推動產品特殊化,提升利潤空間。對於大宗商品,則透過委外代工等方式鞏固既有市佔率。
-
工紙紙器事業群:
- 揚州廠: 首要目標是盡速止損並邁向獲利。新管理團隊已進駐,從管理、技術、產銷及客戶關係等多方面進行重整。
- 台灣新屋三號機: 預計 2017 年第二季 試車投產,用以升級並取代台中成功廠的舊產能,目標是重建台灣市場的領導地位。
- 垂直整合: 深化揚州工紙廠與大陸紙器廠的整合,由紙器廠作為出海口,帶動揚州廠的產能利用率。
- 消費品事業群: 策略奏效,已成功轉虧為盈。未來將持續強化品牌與通路,特別是電商及商用等非零售市場,以擴大市佔率與利潤空間。
6. 展望與指引
- 短期展望 (2016Q4): 預期本業表現將溫和成長,但因無第三季高額的股利收入,整體獲利將回歸本業表現。匯兌損失已有效控制,預期將穩定在每月約 3,000 萬元的避險成本。
- 長期展望 (2017 年): 公司對 2017 年展望正向。隨著匯兌風險有效管理、揚州廠營運持續改善,以及台灣新屋廠新產能開出,預期本業與整體損益狀況將有更佳表現。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的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之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