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LLM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本摘要僅供參考,若有進一步需求,請查閱原始影音內容或公司官方公告。
1. 營運摘要
中國人造纖維股份有限公司(中纖)主要業務為人造纖維、聚酯纖維及化學石油產品之製造買賣。公司資本額為新臺幣 168.59 億元,員工人數 488 人。
- 2024 年財務表現(個體):營業收入約 56.8 億元,營業損失約 13.7 億元,稅後淨利約 2800 萬元,每股盈餘 (EPS) 0.02 元。
- 2024 年財務表現(合併):稅後淨利約 63 億元,其中歸屬於母公司業主淨利約 2700 萬元,EPS 0.02 元。
- 2025Q1 財務表現(合併):稅後淨利約 16 億元,其中歸屬於母公司業主淨利約 2100 萬元。
- 主要發展:聚酯廠投入生產環保紗,配合循環經濟趨勢,滿足市場需求。乙二醇廠、聚酯廠及假撚廠持續進行上下游整合以降低成本。
- 未來展望:乙二醇(EG)市場預計未來一年仍將供過於求,主要受中國大陸大量產能影響。公司將持續提升產品品質與銷售價格,並透過環保產品及循環經濟尋求成長。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 核心業務:公司專注於人造纖維、聚酯纖維及化學石油產品的製造與銷售。
- 乙二醇 (EG):主要作為聚酯纖維原料,亦可製造抗凍劑、高溫冷卻劑。72% 供應國內市場,28% 外銷(主要為中國)。
- 二乙二醇 (DEG):主要作為塑膠基本原料,亦可製造剎車油、溶劑油。
- 環氧乙烷 (EO):主要作為界面活性劑、乙二醇醚等原料,100% 供應國內市場,透過管線供應具成本及不可取代性優勢。
- 壬酚 (NP):主要作為非離子界面活性劑、抗氧化劑等原料。20% 供應國內市場,其餘外銷亞洲地區(印度、韓國、馬來西亞、日本)。
- 聚酯:供應專業假撚廠生產加工絲及織布廠生產平織、針織用布。86% 供應國內市場,具備自有原料垂直整合優勢,品質穩定、生產效率高。
- 2024 年各廠主要產品產量:
- 石化廠:
- 單乙二醇 (EG):71,234 噸
- 二乙二醇 (DEG):7,248 噸
- 三乙二醇 (TEG):203 噸
- 環氧乙烷 (EO):15,156 噸
- 壬酚 (NP):16,667 噸
- 聚酯廠:
- 半光聚酯粒:41,840 噸
- 全光聚酯粒:10,724 噸
- 預延伸絲 (POY):37,656 噸
- 全延伸絲 (FDY):7,947 噸
- 加工絲 (DTY):14,845 噸
- 汽電廠:
- 年發電量:約 2.26 億度 (外售台電 0.37 億度)
- 蒸汽 (32K):約 72,000 噸
- 蒸汽 (21K):約 164,000 噸
- 蒸汽 (8K):約 106,000 噸
- 石化廠:
- 2024 年營收比重:化工產品佔 53%,化纖產品佔 42%,其他佔 5%。
3. 財務表現
- 個體財務報表 (2024 年度):
- 營業收入:約 56.8 億元
- 營業費用:約 2.7 億元
- 營業損失:約 13.7 億元
- 營業外收入:約 14 億元
- 本期淨利:約 2800 萬元
- 每股盈餘 (EPS):0.02 元
- 資產總計:約 388 億元
- 負債總計:約 175 億元
- 股東權益總計:約 213 億元
- 每股淨值:15.87 元
- 合併財務報表:
- 2024 年度:
- 本期淨利:約 63 億元
- 淨利歸屬於母公司業主:約 2700 萬元
- 淨利歸屬於非控制權益:約 62.73 億元
- 每股盈餘 (EPS):0.02 元
- 資產總計:約 9966 億元
- 負債總計:約 9125 億元
- 股東權益總計:約 841 億元
- 2025Q1:
- 本期淨利:約 16 億元
- 淨利歸屬於母公司業主:約 2100 萬元
- 淨利歸屬於非控制權益:約 16.2 億元
- 資產總計:約 1 兆 0369 億元
- 負債總計:約 9512 億元
- 股東權益總計:約 857 億元
- 2024 年度:
- 影響財務表現因素:
- 乙二醇市場供過於求,價格低於生產成本,接近變動成本,導致開工率雖維持在 50-60%,但產量越多虧損越多。
- 中國大陸乙二醇產能過剩及內需疲弱為主要挑戰。
- 2025Q1 利差較 2024Q1 改善,每噸約增加 30 美元(約新臺幣 1 元/公斤)。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市場趨勢與機會:
- 環保紗需求強勁:公司已投入環保紗生產,並持續提升產能,符合循環經濟趨勢。
- 中國「十五五」規劃影響:預期對石化產業著墨較少,可能朝向產業整併及高值化發展。
- 正面影響:若中國大陸進行產能整併,有助於減少過剩產能,穩定市場價格。
- 潛在挑戰:若中國大陸廠商整合後技術升級、高值化發展,將對臺灣同業構成更大競爭壓力。
- 主要產品動態:
- 乙二醇 (EG):目前 90-95% 以內銷為主,受中國關稅豁免政策影響有限。
- 循環經濟:公司積極回收內部刺激紗、廢紗、廢條塊等,目前進展順利。
- 市場挑戰:
- 乙二醇市場持續供過於求:主要因中國大陸產能龐大且內需不振。
- 中國大陸內需疲弱:預期短期內難有顯著改善,復甦可能需要 2-3 年時間。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長期規劃:
- 上下游整合:持續整合乙二醇廠、聚酯廠及假撚廠,以降低生產成本。
- 品質與價格提升:不斷提升產品品質及優化銷售價格策略。
- 環保產品:擴大環保紗生產,響應全球循環經濟趨勢。
- 循環經濟實踐:強化公司內部廢料回收再利用。
- 競爭優勢:
- 環氧乙烷 (EO):100% 供應國內市場,管線輸送具備不可取代性及運輸成本優勢。
- 聚酯:透過垂直整合自有原料,確保品質穩定與生產效率。
- 風險與應對:
- 乙二醇市場風險:面對供過於求及價格低迷,公司將稼動率控制在 50-60%,避免虧損擴大。
- 中國市場風險:因應中國內需疲弱及產能過剩,公司 EG 產品主力置於國內市場。
- 匯率風險:公司外銷業務主要以美金收款。若美元對新臺幣升值 6-8%,對公司整體營運影響約 2%。
6. 展望與指引
- 市場預測:
- 乙二醇市場在未來一年預計仍將供過於求。
- 中國大陸內需市場短期內(至少 2025 年內)難見顯著增長,復甦可能需時 2-3 年。
- 機會與挑戰:
- 機會:環保紗市場需求持續成長;中國大陸石化產業若進行整併,可能改善市場秩序;若中國大陸限制乙烯進口,有利於乙二醇價格回穩。
- 挑戰:乙二醇市場持續供過於求的壓力;中國大陸市場競爭激烈及內需疲弱。
- 財務指引:
- 2025Q1 的產品利差已較 2024Q1 有所改善。
7. Q&A 重點
- Q1: 乙二醇未來一年展望?與中油談判乙烯價格情況?稼動率達到多少可以攤平固定成本?
A: 乙二醇市場未來一年預期仍是供過於求,主因中國大陸產能過大。中油為國營事業,其乙烯價格政策有其考量,今年乙烯合約價格較去年略低。目前公司乙二醇稼動率約 50-60%,因市價已低於製造成本,甚至貼近變動成本,提高稼動率反而會擴大虧損,無法攤平固定成本。
- Q2: 中國「十五五」規劃對石化產業的影響?大陸內需展望?90 天關稅豁免對公司的影響?公司收款幣別?新臺幣升值的影響?
A: 「十五五」規劃對石化業著墨較少,預期大陸石化業可能朝向整併與高值化發展。正面看,若產能整併有助於減少過剩;負面看,若其高值化與整合程度提升,將加劇競爭。大陸內需目前非常疲弱,供過於求嚴重,當地業者亦面臨虧損;雖有刺激經濟政策,但內需復甦預計需 2-3 年,短期內(至少今年)難見起色。公司乙二醇產品 90-95% 為內銷,因此關稅豁免政策對公司營收影響不大,主要影響國內聚酯下游廠商。公司外銷收款以美金為主,佔比較高。關於匯率影響,若美元兌主要貨幣升值 6-8% (如上月情況),對公司營運的整體影響約為 2%。
- Q3: 公司在環保紗和循環經濟方面的進展如何?
A: 目前環保紗的需求仍然良好,產能也持續提升中。循環經濟方面,公司內部進行的刺激紗、廢紗、廢條塊等回收項目,目前進展順利。
- Q4: 若禁止乙烯出口到中國,對市場有何影響?
A: 若禁止乙烯出口至中國,將衝擊其生產供應,墊高其乙烯成本。此舉對乙二醇價格的穩定將有正面助益。
- Q5: (根據發言人補充) 2025 年第一季與去年同期的利差比較?
A: 2025Q1 的利差相較於 2024Q1 有所改善,大約每噸增加 30 美元,折合新臺幣約 1 元/公斤。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