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 2024 年全年營運回顧:公司 2024 年合併營收為新台幣 441.9 億元,較 2023 年的 424.5 億元成長約 4%。毛利率由 19% 略升至 20%。歸屬母公司業主淨利為 18.35 億元,較前一年度的 15.04 億元顯著成長,每股盈餘 (EPS) 從 1.28 元增加至 1.56 元。
- 事業部表現:特用材料事業部在營收與獲利成長上表現相對突出,2024 年銷售量年增近 10%,其營收佔比在下半年已提升至 27%,成為推動公司成長的關鍵動能。合成樹脂事業部因原物料成本優勢及高值化產品組合優化,獲利能力亦有不錯表現。
- 財務結構穩健:公司財務狀況平穩,負債率從 57% 降至 54%,主要受惠於子公司股權分散作業及獲利增加。期末現金餘額由 63.8 億元增加至 71 億元,顯示現金流健康。
- 未來展望:公司預期 2025 年整體營收將有 5-6% 的成長。其中,電子材料因基期較低及產業復甦,預期成長率最高;特用材料受惠新產能開出,將維持高於平均的成長;合成樹脂則因基期較高及中國市場競爭,成長預期相對保守。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
三大核心事業:公司主要業務分為三大板塊,依 2024 年營收佔比分別為:
- 合成樹脂 (47.7%):為公司歷史最久的業務,產品應用廣泛,包括塗料、聚酯多元醇、不飽和聚酯樹脂等。為亞洲市場的領導供應商之一。
- 特用材料 (26.3%):主要為光固化材料,包括單體、寡聚體及特殊塗料。長興為全球三大光固化原材料供應商之一,近年成長動能強勁。
- 電子材料 (25.5%):核心產品為乾膜光阻,為全球領導供應商之一。其他產品包括液態聚醯亞胺材料及真空壓膜機等。
-
特用材料(光固化)業務概況:
- 技術優勢:光固化材料具備高效、節能、環保等特性,符合全球減碳及智慧製造趨勢,能協助下游產業提升生產效率並降低能耗。
- 應用領域:廣泛應用於印刷油墨 (佔比約 50%)、膠黏劑 (佔比約 30%)、塗料 (佔比約 20%),並擴展至 3C 家電、新能源、電動車、3D 列印等領域。
- 生產基地:共有三個生產基地,分別位於台灣高雄路竹、江蘇常熟及廣東珠海,合計光固化材料年產能約 12 萬噸。
- 近期策略與變動:公司持續優化產品組合,推動高附加價值產品,如合成樹脂部門的氟碳樹脂。同時,為應對地緣政治風險及掌握供應鏈轉移趨勢,積極佈局海外生產基地,如馬來西亞廠。
3. 財務表現
-
2024 全年度關鍵財務數據:
- 營業收入:441.91 億元 (年增 4.1%)
- 營業毛利:88.24 億元,毛利率 20.0% (2023 年為 19.2%)
- 營業利益:21.70 億元,營業利益率 4.9% (2023 年為 4.5%)
- 稅後淨利 (歸屬母公司):18.35 億元 (年增 22.0%)
- 每股盈餘 (EPS):1.56 元 (2023 年為 1.28 元)
-
2024Q4 財務表現:
- 單季營收:112.67 億元,較 2024Q3 微幅下滑 0.6%,主要為季節性因素,但與前兩季表現相對平穩。
- 單季毛利率:19.7%,維持在相對穩定的水平。
-
財務結構與現金流量:
- 資產總額:由 585 億元增加至 624 億元,主要來自不動產、廠房及設備的投資增加。
- 負債比率:由 57% 下降至 54%。
- 營業活動現金流入:2024 年為 46.12 億元,較前兩年減少,主因為營收成長導致的營運資金支出增加,屬正常現象。
- 自由現金流量:10.25 億元。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光固化材料市場趨勢:
- 市場驅動力:受惠於 ESG 永續議題與智慧製造兩大趨勢,傳統溶劑型塗料轉向 UV 光固化材料的需求持續增加。其節能、減排、高效的特性,使其在印刷包裝、新能源、電動車、功能性膜材等領域的應用不斷擴大。
- 市場成長預測:根據 QYResearch 資料,預期全球 UV 單體市場在 2024-2030 年的年均複合成長率 (CAGR) 為 5.2%。
- 中國市場:長興在中國光固化材料市場市佔率約 35%,具備領導地位。儘管面臨內捲化的競爭壓力,但在節能減排、智慧製造等政策驅動下,市場需求依然看好。
- 海外市場:積極拓展歐美、東南亞及新興市場。歐美市場成熟,成長潛力大;東南亞受惠於供應鏈轉移,需求預期將會提升;拉丁美洲(特別是巴西)等新興市場需求穩定成長。
-
產品開發方向:
- Mini LED:公司認為 Mini LED 技術不會消失,已成為供應鏈的一部分,未來將轉向車用及 TV 應用發展。
- 未來研發重點:聚焦於生醫材料、先進構裝材料、高頻高速電子材料、綠能儲能材料(如風電、鋰電池)及環保型材料(如水性 UV、生質材料)等。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產能擴充計畫:
-
特用材料:
- 蘇州廠:預計 2025 年 6 月新增 1 萬噸產能,總產能將達 13 萬噸,以應對中國市場的應用擴展。
- 路竹廠:進行「騰籠換鳥」計畫,更新老舊廠房,目標產能由 1.2 萬噸提升至 2.8 萬噸,主要供應歐美及南美市場,以應對關稅問題。
-
合成樹脂:
- 安徽新廠:投資約 30 億元台幣,預計 2025 年 6 月開始稼動運轉。
- 馬來西亞廠:為東南亞市場的重要據點,2025 年目標為實現損益兩平。目前稼動率約 70%。
-
電子材料:
- 馬來西亞廠:新增電子材料塗布線投資案已通過環評,預計 2025 年動工,最快 2026 年下半年投產,以發揮與合成樹脂上游原料的產業群聚效益。
-
特用材料:
-
競爭定位:
- 技術與服務:長興強調不僅是銷售材料,而是提供「解決方案」。透過強大的技術團隊,為客戶開發差異化的配方組合,建立競爭優勢。
- 全球佈局:利用全球 25 個生產基地與 37 個銷售據點,靈活調度產能(如從路竹出貨以應對中美貿易問題),並深化在地技術服務。
6. 展望與指引
-
2025 年各事業部成長預期:
- 電子材料:預期成長率最高,可望有個位數到接近雙位數的成長。主要動能來自:1) PCB 產業景氣樂觀復甦;2) 子公司精密設備業務預期在年中或下半年將因載板設備需求回溫而顯著復甦。
- 特用材料:受惠於路竹與蘇州新產能開出,預期將維持高於公司平均的成長率。
- 合成樹脂:因 2024 下半年基期較高,且中國市場競爭激烈,成長預期相對保守,策略重點將放在維持銷量、優化產品組合以確保獲利。
- 馬來西亞廠展望:2025 年為東南亞市場的成長關鍵年,公司已投入更多管理與產品資源,目標是達成損益兩平。中長期將持續投入資源,建立電子材料與合成樹脂的垂直整合優勢。
- 北美市場:2024 年在北美市場的銷售量有明顯增長,顯示海外市場擴展已見成效。
7. Q&A 重點
-
Q: 關於光固化材料的競爭對手國慶化擴產(擴至 5 萬噸),對公司的毛利與市佔率影響?
A: 影響不大。雙方的市場渠道與產品應用不同,長興較偏向電子、油墨及膠黏劑領域。此外,長興在大陸設有主力工廠,原料採購具全球性優勢,而對手較傾向使用台灣原料。長興自身也在擴產,蘇州廠今年 6 月將再擴充 1 萬噸產能,總產能達 13 萬噸,並持續透過製程改善提升實際產出。
-
Q: 光固化材料的下游客戶結構佔比,以及與競爭者的差異化在哪裡?
A: 下游客戶佔比大致為油墨 50%、膠黏劑 30%、塗料 20%。長興的競爭力在於提供解決方案而非單純銷售材料。公司主力銷售特用級單體(約佔 60%),但關鍵差異在於利用另外 40% 的配方技術,協同下游客戶開發差異化產品。光引發劑等單品在大陸供應商眾多,已非主要競爭核心。
-
Q: 路竹與蘇州的擴產計畫,分別針對哪些市場與產品?
A: 路竹廠的擴產是「騰籠換鳥」,更新舊廠區,主要應對歐美及南美市場,以規避中國出口的關稅問題。蘇州廠新增的 1 萬噸產能則是穩紮穩打,看好中國市場在各領域應用的持續擴展。
-
Q: Mini LED/Micro LED 產品的現況與看法?
A: Micro LED 的發展進程沒有預期快,仍有許多技術問題待解決。Mini LED 則在前幾年熱潮後,已成為供應鏈的常規部分,不會消失。公司目前已將 Mini LED 相關材料應用轉向車用和電視(TV)領域,不再僅限於 Pad 和個人電腦。
-
Q: 簡報中提到的新產品「晶圓封裝材料」的進度與應用?
A: 此為公司層級的研發策略,不便在此詳細說明。
-
Q: 合成樹脂業務的展望以及馬來西亞廠的進度?
A: 2024 年合成樹脂的利潤表現不錯,主因是上游原物料成本處於低檔,且高附加價值產品(如氟碳)銷量增長。海外地區(特別是北美)亦有斬獲。馬來西亞廠是 2025 年東南亞市場的成長重點,目標是達到損益兩平,公司已投入額外資源支持,並規劃新增電子材料產線。
-
Q: 馬來西亞廠目前的稼動率如何?
A: 以 2025 年前兩個月來看,馬來西亞廠稼動率約 69-70%,略低於合成樹脂事業部整體的平均稼動率(約 76%)。
-
Q: 2024 年三大事業部的資本支出利用率(稼動率)大概是多少?
A: 發言人此處回答的是稼動率而非資本支出金額。2024 年稼動率約為:合成樹脂 75%,特用材料接近 90%,電子材料約 70%。
-
Q: 公司近期的重大資本支出計畫?
A: 主要有三項:
- 安徽合成樹脂新廠:投資額約台幣 30 億,預計今年 6 月稼動。
- 馬來西亞電子材料塗布線:剛通過環評,今年動工,預計明年下半年有機會稼動。
- 特用材料擴產:路竹新廠去年已投產,蘇州二期擴產計畫預計今年完成。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