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長興材料 2024 年第三季營運表現穩健,單季合併營收為 113 億元,與第二季約略持平 (季減 2%),較去年同期微幅成長 0.6%。毛利率回升至 19.8%,主要因第二季部分過期品打消因素消除。累計 2024 前三季合併營收為 329 億元,年增 4%;稅後每股盈餘 (EPS) 為 1.14 元,優於去年同期的 0.93 元,顯示整體獲利能力有所增長。
公司近期重要發展包括:
- 子公司規劃:子公司長廣精機已完成釋股作業,並於 11 月 5 日申請登錄興櫃。
- 產能佈局:為因應產業鏈轉移,董事會通過將原計畫於蘇州設置的塗布線,移至馬來西亞廠投資,並規劃在泰國擴充分條產能,強化東南亞市場佈局。
展望未來,公司對 2025 年看法相對保守,認為中國市場景氣仍是主要影響因素,但預期公司仍有成長空間。其中,今年基期較低的電子材料及設備業務,有望在明年下半年迎來復甦。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長興材料主要業務分為三大事業部:合成樹脂、電子材料及特用材料。產品應用廣泛,涵蓋塗料、黏著劑、印刷電路板、光電顯示器、半導體及生醫等領域。
-
業務營收佔比變化:
- 根據 2023 年財報,營收比重為:合成樹脂 52.1%、電子材料 26.4%、特用材料 20.9%。
- 2024 年產品組合持續優化,至 2024Q3,特用材料營收佔比已顯著提升至 27%,而合成樹脂與電子材料佔比則分別調整為 47% 與 25%。
-
各事業部表現摘要:
- 特用材料:為 2024Q3 主要成長動能,營收年增 25%。發言人補充,此高成長率部分來自於公司內部產品線重組,將部分原歸屬於合成樹脂的產品移轉至此。若排除此因素,該部門仍維持成長趨勢。
- 合成樹脂:2024Q3 營收年減 9%,若扣除產品線重組影響,實際表現約為持平或微幅增長。
- 電子材料:2024Q3 表現相對疲弱,營收呈現年減與季減。主要受兩大因素影響:(1) 乾膜光阻市場需求不佳;(2) 真空壓膜機設備的客戶驗收台數不如預期。
3. 財務表現
-
2024 年前三季關鍵財務數據:
- 營業收入:329 億元,年增 4%。
- 營業毛利:66.08 億元,年增 9%。毛利率自去年同期的 19% 提升至 20%。
- 營業利益:16.91 億元。
- 歸屬母公司淨利:13.48 億元。
- 每股盈餘 (EPS):1.14 元(去年同期為 0.93 元)。
-
2024 年第三季單季財務數據:
- 營業收入:113 億元,季減 2.0%,年增 0.6%。發言人指出,第三季營收與第二季持平,未出現往年旺季效應,主要因 9 月營收表現較為平淡。
- 營業毛利:22.46 億元,季增 2.2%。
- 毛利率:19.8%,較第二季的 19.0% 回升。主因是第二季有過期品打消影響,第三季已恢復正常水準。
-
資產負債與現金流量:
- 股東權益:因公司持續獲利及處分子公司持股,股東權益佔總資產比重由 2023 年底的 43% 提升至 45%。
- 現金流量:2024 前三季營業活動現金流入較前兩年同期減少,主因是營收恢復微幅增長,不像前兩年因營收下滑而產生較多的營運資金回收。
- 資本支出:預期 2024 全年度資本支出將維持與去年相近的水準。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市場趨勢與區域佈局:
- 中國市場:仍是公司最主要的營收與獲利來源,營收佔比維持在 60% 上下。雖然中國整體經濟趨緩,但公司憑藉在利基市場的經營能力,仍能維持穩定營運。
- 東南亞市場:為因應全球供應鏈轉移趨勢,公司正積極強化在東南亞的產能佈局,包括馬來西亞的塗布線與泰國的分條產能,以就近服務客戶。
- 新興市場:公司持續開拓東南亞、北美等新興市場,期望能彌補中國市場可能放緩的成長動能。
-
產品動態:
- 電子材料與設備:此事業部在 2024 年面臨下游需求疲軟的挑戰。然而,管理層認為在客戶庫存去化及產能重啟建置後,明年下半年有望迎來較樂觀的復甦。
- 特用材料:成為公司近年重要的成長引擎,產品組合的優化帶動其營收佔比持續提升。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長期發展計畫:
- 全球產能多元化:將部分原訂於中國的投資計畫轉移至東南亞,顯示公司正策略性地分散生產基地,以降低地緣政治風險並貼近客戶供應鏈。
- 子公司價值實現:推動旗下具發展潛力的子公司(如長廣精機)進入資本市場,不僅能為子公司拓展融資管道,也能提升母公司的資產價值。
-
競爭定位:
- 公司憑藉多元化的產品組合與全球化的生產及銷售網絡,能有效分散單一市場或單一產業的風險。
- 在中國市場深耕多年,具備穩定經營與開拓利基市場的能力,即使在景氣下行週期也能維持營運韌性。
-
風險與應對:
- 主要風險來自於中國經濟的放緩。公司的應對策略為:(1) 在中國市場專注於高利潤的利基型產品;(2) 積極拓展中國以外的市場,特別是東南亞與北美地區。
6. 展望與指引
- 2025 年展望:公司對明年整體看法相對保守,但認為仍有成長空間。
-
成長動能:
- 預期各事業部皆會設定成長目標並共同努力。
- 今年基期較低的電子材料與設備事業,被視為明年下半年潛在的復甦亮點。
-
主要影響因素:
- 機會:全球供應鏈重組帶來東南亞市場的擴張機會;電子產業下游庫存去化告一段落後的需求回溫。
- 風險:中國總體經濟復甦力道的不確定性,將是影響公司未來營運表現的最關鍵變數。
7. Q&A 重點
-
Q: 公司對明年的看法如何?
A: 公司內部持續在討論,整體看法相對保守。中國仍是主要市場,其景氣狀況對公司影響巨大。即使中國景氣不佳,公司仍有能力穩定經營並開拓利基市場。同時,公司會努力開拓東南亞、北美等新興市場,以彌補中國市場可能趨緩的態勢。我們認為明年公司仍有成長空間,但成長預期相對溫和。
-
Q: 目前中國大陸的營收佔比變化?2025 年主要成長動能是否來自特用化學品?
A: 中國大陸的營收比重長期以來約在 60% 上下。雖然公司積極開拓其他地區,但短期內比重不會有太大變化,預計會在 58% 至 60% 之間,要降至 55% 以下機率不大。關於明年的成長,公司期望各事業部都能有所貢獻。不過,以今年基期較低的電子材料及設備來看,我們預期在下游客戶庫存去化及產能重新建置後,明年下半年的表現理論上會稍微樂觀一些。
-
Q: 公司與 T 公司(推測為台積電)是否有業務往來?
A: 這個問題比較敏感。在材料部分確實有一些業務往來,但關於營收貢獻與相關進度,目前不方便對外說明。
-
Q: 各產品線的毛利率水準如何?
A: 公司產品線較細,一般不對外揭露單一產品的毛利率。建議投資人可以參考財報中各事業部(BU)的營業利益資訊,這部分的揭露已相當完整。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