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和大營運摘要
- 營收狀況:2025 年前 8 個月累計營收為 31.7 億元,公司全年目標挑戰 50 億元。
- 重大發展:公司進行策略轉型,與高峯及技術團隊合資成立「合大新」公司,正式跨足半導體封測設備(分選機)領域。和大持股 40%,預計 2026Q2 可認證通過並進入量產,屆時其營收將可合併認列至和大。
- 未來展望:受惠於多項電動車、油電車新專案陸續進入量產,加上「合大新」的營收貢獻,公司預期 2026 年與 2027 年的營收將逐年上升,整體營運表現將優於 2025 年。
- 當前挑戰:公司提及電動車市場因競爭加劇(如比亞迪)導致價格壓力,此外,關稅政策雖由客戶吸收,但仍可能影響終端消費者的購買意願。
2. 和大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 核心業務:根據公司簡報,主要分為三大事業部:
- 傳動事業部:為公司核心業務,生產應用於汽車、機車、卡車、農機及電動車的傳動系統關鍵零組件,如差速器、傳動軸及齒輪箱零件。
- 醫材事業部:生產電動輪椅、電動代步車等醫療輔具。
- 機械事業部:開發與製造滾齒機、刮齒機等工具機設備。
- 策略轉型與新業務:
- 半導體設備:成立合資公司「合大新」,切入半導體封測設備市場,主要產品為分選機 (Sorter)與 溫控系統 (ATC)。此為公司轉型及多角化經營的重要佈局,旨在開拓高毛利的新市場。
- 機器人:積極拓展機器人應用的行星齒輪組業務,目前正與一家國內及兩家國外公司進行打樣或試量產合作。此外,透過轉投資的盟英公司(與盟立合資)佈局技術門檻更高的諧波齒輪組。
3. 和大財務表現
- 關鍵營運數據:
- 2025 年前 8 月累計營收:31.7 億元。
- 2025 全年營收目標:挑戰 50 億元。
- 工廠稼動率:整體約在 6 至 7 成。稼動率排序為:中科廠 > 嘉義廠 > 大里廠。
- 客戶集中度:前五大客戶營收佔比合計約 82%,其中第一大客戶為 B 公司。
- 獲利能力分析:
- 新專案毛利率:公司預估近期幾個新開展的汽車相關專案,毛利率水準約可達 30% 左右。
- 匯率影響:營收貨幣比重約為美元 60%、歐元 25-30%。公司表示,新台幣兌美元或歐元每升值 1%,將對毛利率產生約 0.7% 的負面影響。2025Q2 已因匯率波動產生匯兌損失。
- 合資公司財務影響:由於和大持有「合大新」40% 股權,未來其營收可全額合併認列,獲利則按持股比例認列,預期將成為公司重要的營收成長動能。
4. 和大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汽車傳動業務新專案:公司揭露數個已進入量產或即將量產的關鍵專案,預計將在未來幾年顯著貢獻營收。
- 專案一 (歐洲油電車):2025 年已量產,年產量約 10 萬套,預計 2026 年成長至 24 萬套。專案生命週期長達 8 年,總量估計達 180-200 萬套。
- 專案二 (美國電動車):2025 年已量產,當年產量約 30 萬件,預計 2026 年成長至 70 萬件。
- 專案三 (美國新創電動車):預計 2025 年 12 月開始出貨,2026 年首年出貨量約 6.6 萬套,2027 年目標成長至 26 萬套。
- 專案四 (D 公司電動車):2026 年交貨量預計將倍增。
- 專案五 (電動卡車):預計 2026Q2 開始量產。
- 半導體設備業務進展 (合大新):
- 目標市場:鎖定全球前五大半導體封測廠,目前已與國內大廠接觸並送樣測試。
- 產品與技術:核心產品為分選機,並擁有溫控系統專利技術,可在 3 分鐘內完成從 170°C 降至零下 40-50°C 的快速溫變。
- 時程規劃:預計 2026Q2 完成客戶認證並開始量產。初期產能規劃為每月 40-50 台,年產能約 500 台。
5. 和大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長期計畫:透過成立「合大新」實現業務轉型,從汽車零組件跨足至高技術門檻、高毛利的半導體設備產業。此策略是基於工研院專家建議,看好該市場需求強勁且現有產能不足的商機。
- 競爭定位:
- 汽車本業:持續深化與歐美電動車及油電車大廠的合作,爭取長單,穩固市場地位。
- 半導體設備:整合集團資源建立競爭優勢,包括:
- 和大在自動化生產與精密檢測的經驗。
- 高峯超過 50 年的工具機組裝經驗。
- 來自業界的專業技術團隊。
- 公司有信心能提供比現有同業品質更好、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產品。
- 風險與應對:公司正視電動車市場的價格競爭與關稅政策等外部風險。積極推動業務多角化,切入半導體設備領域,是降低對單一產業依賴、提升長期營運穩定性的關鍵策略。
6. 和大展望與指引
- 營收預測:公司明確指出 2026 年及 2027 年營收將逐年成長。更詳細的 2026 年度銷售預測,將在 2025 年 11 月與客戶溝通後完成編制。
- 主要成長動能:
- 汽車業務:上述五項新專案將成為未來 2-3 年最主要的營收成長來源。
- 半導體設備:「合大新」若如期於 2026Q2 量產,其可合併認列的營收將為公司帶來全新的成長曲線。
- 機器人業務:行星齒輪組為長期佈局的潛力市場,正處於早期開發階段。
7. 和大 Q&A 重點
- 主要問題與管理層回覆摘要:
- Q: 關於幾個新專案的總出貨量預估?A:
- 專案一 (歐洲油電車):8 年總套數約 180 萬至 200 萬套。
- 專案三 (美國新創電動車):至 2032 年,總套數預估超過 200 萬套(即超過 100 萬輛車)。
- Q: 合資公司「合大新」的目標客戶與目前進度?A: 目標客戶為全球前五大封測廠,皆為國內上市公司。目前已送樣給客戶進行測試,正處於來回驗證與改進的階段。
- Q: 合大新如何挑戰已存在市場多年的同業?A: 公司認為結合和大、高峯及技術團隊的經驗,在機器組裝品質、自動化效率與成本控制方面具備優勢,有信心做出比同業更好的產品。此轉投資決策亦參考了工研院專家的建議。
- Q: 合大新的產能、單價與損益平衡點?A: 初期規劃年產能約 500 台(每月 40-50 台)。單機售價約 20 餘萬美元。由於預期毛利率高,可能僅需銷售數十台即可達到損益平衡。
- Q: 目前前五大客戶的營收佔比是否有變化?A: 目前前五大客戶佔比約 82%,結構穩定。預期到 2026 下半年後,隨著新專案及合大新營收加入,客戶佔比才可能出現較大變化。
- Q: 第一大客戶 B 公司的展望如何?A: 預期下半年拉貨動能會比上半年增加。
- Q: 專案一(歐洲油電車)今年的出貨量似乎有下修?A: 今年出貨量約 10 萬至 12 萬套。目前訂單仍在爬坡階段,預計 Q4 拉貨量會較多。
- Q: 新台幣升值 1% 對毛利率的影響有多大?A: 新台幣升值 1%,毛利率約下降 0.7%。
- Q: 合大新與同業(如:弘塑)的淵源?A: 合大新的技術團隊過去曾是該同業的零件供應商,彼此有淵源。
- Q: 關於幾個新專案的總出貨量預估?A: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