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東元電機 2024 年第一季合併營收為新臺幣 137.3 億元,受機電系統於中國、歐洲市場需求放緩,以及智慧能源工程案認列時間點差異影響,較去年同期減少 7.9%,較上一季減少 4.4%。然而,獲利能力持續改善,營業毛利率因高壓產品與高毛利空調業務佔比提升,年增 1.6 個百分點至 25.9%,與上一季持平。營業利益率達 11.9%,年增 0.5 個百分點。稅後每股盈餘 (EPS) 為 0.55 元,較去年同期減少,主因是去年同期有較高的金融資產評價利益。
展望未來,公司預期第二季營運將顯著回溫,三大事業群營收季增率皆可望達到雙位數成長。在綠能相關業務方面,智慧能源事業群在手訂單近 250 億元,其中綠能佔比達 58%;智慧生活事業群的變頻商業空調業務亦受惠於電價上漲帶動的節能需求,成長強勁。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東元電機主要業務分為三大事業群:機電系統、智慧能源、智慧生活。
-
機電系統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 2024Q1 營收為 73 億元,年減 9.6%。主要受中國及歐洲市場需求衰退影響。
- 從區域市場來看,北美佔比約 36%,中國約 18%,台灣因歐洲及東南亞市場疲軟,佔比提升至約 15%。
- 節能與電動車 (EV) 相關產品(不含 IE3 馬達)佔事業群營收 12.5%。
- 管理層指出,低壓馬達訂單自 2023Q4 已趨於平穩,並於今年 3、4 月出現復甦跡象,訂單出貨比 (BB Ratio) 已接近 1。
-
智慧能源 (Smart Energy):
- 2024Q1 營收為 26 億元,年減 15.1%。主因為工程收入認列時間點的差異。
- 綠能相關工程與產品營收年增 3.7%,佔事業群營收比重提升至 41.1%。
- 截至第一季底,未執行之工程與設備在手訂單近 250 億元,其中綠能相關業務佔比達 58%,預期未來將持續推升營收貢獻。
-
智慧生活 (Smart Living):
- 2024Q1 營收為 29 億元,年減 1.7%,主因為家電項目營收微幅減少。
- 綠能相關營收佔比達 44.1%。
- 受惠於能源成本上升及電價調漲商機,變頻商業空調營收年成長超過 20%,佔比提升至 32.2%。
3. 財務表現
-
關鍵財務數據 (2024Q1):
- 營業收入: 137.3 億元 (年減 7.9%,季減 4.4%)
- 營業毛利率: 25.9% (年增 1.6 個百分點,與前一季持平)
- 營業利益率: 11.9% (年增 0.5 個百分點,季增 1.4 個百分點)
- 稅後每股盈餘 (EPS): 0.55 元 (年減 0.23 元,季增 0.03 元)
-
驅動因素與挑戰:
- 毛利率提升: 主要來自機電系統事業群高壓產品比重提高,以及智慧生活事業群中毛利較佳的空調業務佔比增加。
- 營業利益率改善: QoQ 成長主要來自費用控管得宜。
- EPS 年減: 2024Q1 的 EPS 較去年同期下滑,主因是去年同期有來自富邦媒股價上漲所產生較高的金融資產評價利益,而本期業外收益相對較少。
-
重要財務事件:
- 智慧能源事業群在手訂單自去年底的 300 億元降至近 250 億元,主因是部分訂單已於第一季轉換為營收,而新的大型標案預計於下半年陸續開出。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趨勢與機會:
- 能源轉型與虛擬電廠: 公司在智慧城市展中展示「電力聚合服務平台」,整合能源調度、用電分析、儲能系統維運等服務,旨在協助客戶提升用電效益,應對再生能源佔比提高的電網挑戰。
- 電動化與綠色交通: 在智慧移動展中,推出適用於 12 米巴士的 SiC 高效直驅系統,並以 130kW 動力單元成功打入美國改裝肌肉車市場。
- 美國市場布局: 為因應美國製造 (Made in USA) 的政策要求,旗下美國西屋馬達公司將於 2024 年第三季開始投產 DC 快充充電樁產線。
-
關鍵產品與新業務:
- VB-Skid (原 E-Skid): 產品已正式更名,相關專利預計於 6 月確定,屆時可尋求更多合作夥伴,預期明年出貨將有顯著成長。
- 移動式充電設施: 延伸 VB-Skid 的概念,開發出適用於校車停車場等集中式場域的移動充電解決方案。此方案將充電樁整合於貨櫃中,可快速部署且無需大規模現場施工,已接獲美國校車供應商訂單。
- 北美銷售公司 NEXE: 於年初在北美成立新銷售公司 NEXE,專注於電動載具的充電解決方案,提供軟硬體、通訊及後續維運服務。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長期計畫:
- 深化綠能布局: 持續擴大在節能馬達、再生能源工程、儲能系統、電動車動力系統及充電基礎設施等領域的業務,提升綠能相關營收佔比。
- 拓展北美市場: 透過在地化生產(如充電樁)及成立專責銷售公司,深化北美市場的滲透率,特別是在電動化及基礎建設相關領域。
- 技術與產品創新: 透過專利布局(如 VB-Skid)及開發模組化、高效率產品(如 SiC 動力系統),建立技術護城河。
-
競爭優勢:
- 提供整體解決方案: 在美國充電樁市場,不僅銷售硬體產品,更提供包含軟體、通訊、系統整合及在地維運的「整體解決方案 (Total Solution)」,利用既有的維運團隊優勢創造市場區隔。
-
風險與應對:
- 原物料價格波動: 面對近期銅價快速上漲,公司表示大型工程或產品合約多設有價格調整機制。此外,內部也透過成本控管及技術替代方案(如在特定應用中使用鋁轉子替代銅)來降低衝擊。
6. 展望與指引
-
2024Q2 展望:
- 機電系統: 營收預計與去年同期持平 (YoY <->),但較第一季成長 (QoQ ↑)。
- 智慧能源: 營收預計較去年同期及第一季均呈現成長 (YoY ↑, QoQ ↑)。
- 智慧生活: 營收預計較去年同期及第一季均呈現成長 (YoY ↑, QoQ ↑)。
- 全公司營業毛利率: 預估將與第一季的 25.9% 水準持平,維持年增長趨勢 (YoY ↑, QoQ <->)。
-
成長動能:
- 臺灣機械設備業 PMI 回升,預期將帶動馬達需求。
- 美國基建、晶片法案效益逐步發酵,將帶動大型廠建相關需求。
- 電價上漲持續催化企業對節能設備(如變頻商用空調)的汰換需求。
7. Q&A 重點
-
Q: 目前大小馬達的在手訂單出貨比 (BB Ratio) 及機電系統在北美、中國、台灣的營收比重?
A: 低壓馬達的 BB Ratio 已接近 1,訂單自去年第四季起回穩,今年 3、4 月有復甦跡象。北美市場因終端需求仍有壓力,但基建法案等政策效益將於下半年發酵。2024Q1 機電系統營收佔比:北美約 36%、中國約 18%、台灣約 15%。
-
Q: 馬達的取單前置期大概多久?
A: 大馬達因客戶延後拉貨,前置期約 半年。小馬達(低壓馬達)則回到約 1.5 至 2 個月的健康水準。
-
Q: 智慧能源事業群在手訂單從 300 億降至 250 億的原因?第一季利潤率提升的原因及未來展望?
A: 在手訂單下降是因部分訂單於第一季認列為營收,屬正常波動。預計下半年 6 至 8 月將有離岸風電、台電強韌電網計畫等大型標案開出,屆時在手訂單將回升。第一季利潤率較佳,部分原因為與業主協調的物價調整及成本回沖。公司期望維持此水準,但需持續觀察銅等原物料價格上漲的影響。
-
Q: 美國西屋第三季投產 DC 快充充電樁的商機與展望?
A: 主要為配合美國政府對在地製造 (Made in USA) 的政策要求,以延續並擴大在美業務。東元在美國市場不只賣硬體,而是提供包含軟體、通訊及後續維運的整體解決方案,利用既有的維運團隊是重要優勢。
-
Q: 充電樁產線是組裝線嗎?營運模式為何?
A: 是組裝線,部分元件從台灣供應。營運模式是配合專案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包含後續的系統維運、通訊等服務,由在地團隊處理。
-
Q: 商用空調是否因電價上漲而有優於預期的需求?
A: 電價上漲確實加速了客戶的決策速度。公司原已預期商用空調業務今年有雙位數成長,目前正按計畫進行。
-
Q: E-Skid (已更名為 VB-Skid) 今年的出貨狀況與明年展望?
A: 今年出貨較少,主要在為明年做準備。產品專利預計 6 月底定,屆時可尋求更多買家,不受單一客戶限制,明年出貨將比今年好很多。
-
Q: 移動式充電設施的市場與競爭力?
A: 此為新興市場趨勢,主要應用於礦場、演唱會、會展或校車停車場等需要彈性部署充電設施的場域。東元已接到美國大型校車供應商訂單,提供集中式充電的貨櫃型解決方案,優勢在於無需現場大規模施工。
-
Q: 如何應對近期銅價大幅上漲?
A: 大型工程合約多設有價格調整機制。此外,公司內部會透過其他成本控管來抵銷衝擊,並備有以鋁替代銅的技術方案,當銅價高到一定程度時即可啟動。
-
Q: 美國充電樁業務除了自有品牌外,是否考慮為其他業者代工?
A: 暫時沒有考慮。目前建置的產能將優先滿足 Tico-Westinghouse 自有品牌的需求。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