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東元電機 2022 年第一季營運表現穩健,合併營收達新台幣 138.97 億元,季增 1.1%,年增 20.4%。成長動能主要來自中國大陸市場的馬達與自動化業務、北美與歐洲 Motovario 的營收增長,以及台灣地區的工程與家電部門。
- 獲利能力:營業毛利率為 21.9%,雖因原物料及運費上漲,較去年同期下降 1.6 個百分點,但已較前一季回升 0.9 個百分點,反映產品調價效益。營業利益率達 8.3%,年增 1.1 個百分點,顯示成本與費用控管得宜。
- 每股盈餘 (EPS):第一季 EPS 為 0.17 元,較去年同期及上一季顯著下滑,主因為股市波動,認列金融資產評價損失達 5.4 億元。若排除此因素,EPS 可回升至 0.46 元。
- 未來展望:公司對第二季持樂觀態度,預估機電系統、智慧能源及智慧生活三大事業群營收將持續成長,整體毛利率預計維持在 21% 至 25% 區間。長期發展將聚焦於節能、儲能、電動車等綠能相關商機,並 leveraging 政府在台灣、美國及中國的基礎建設計畫。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東元電機業務主要分為三大事業群,2022Q1 營收佔比分別為機電系統 52.4%、智慧生活 29.6%、智慧能源 11.7%。
-
機電系統事業群:
- 2022Q1 營收 73 億元,年增 19.9%。
- 成長動能來自全球工業產品需求強勁,特別是北美市場需求健康成長,以及中國大陸的馬達與自動化業務。大型馬達標案訂單能見度高,若供應鏈順暢,下半年出貨樂觀。公司推出的 E-SKIN 解決方案成功切入美國油氣 (O&G) 行業電氣化市場,帶動馬達與中壓變頻器需求,預計下半年陸續出貨。
-
智慧能源事業群:
- 2022Q1 營收 16 億元,年增 13.7%。
- 成長主要來自大型工程專案,如離岸風電陸上變電站、IDC 機房及南港生技園區等。近期與國際儲能龍頭 Fluence 合作,取得台電龍潭變電所 60MW 儲能訂單,為台灣最大案場,將成為未來重要成長動能。
-
智慧生活事業群:
- 2022Q1 營收 41 億元,年增 27.9%。
- 營收增長主要受惠於「班班有冷氣」專案及家用空調銷售。
3. 財務表現
- 重要會計變動:自 2022 年 1 月 1 日起,將「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損益」由「營業收入」調整至「營業外損益」,所有歷史財報數據已同步重編。
-
2022Q1 關鍵財務數據:
- 營業收入:138.97 億元,年增 20.4%,季增 1.1%。
- 營業毛利:30.44 億元,毛利率為 21.9%。
- 營業利益:11.51 億元,營業利益率為 8.3%,創下同期新高。
- 稅後淨利:3.48 億元,年減 68.4%。
- 基本每股盈餘 (EPS):0.17 元。
-
財務驅動與挑戰:
- 驅動因素:各事業群營收均呈雙位數年增長,成本控管效益顯現,帶動營業利益率提升。
- 挑戰:原物料成本與海運費用持續高漲,壓縮毛利空間。此外,金融市場波動導致持有之金融資產產生 5.4 億元 的評價損失,大幅影響當期淨利。Q&A 中說明,主要來自富邦媒未實現跌價損失 6.21 億元。
- 資產活化進度:松江大樓已規劃拆除重建,新莊土地開發案也於今年啟動,資產活化計畫正依董事會決議進行中。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東元積極佈局全球淨零碳排趨勢所帶來的龐大商機,鎖定台灣、美國、中國三大市場的政策紅利。
- 台灣市場:政府至 2030 年編列近 9,000 億元 預算推動淨零轉型,東元在再生能源(風機零組件、太陽能 EPC)、電網與儲能(儲能系統、AFC 調頻服務)、節能產品(IE4/IE5 高效馬達)及運具電動化(電動車動力系統)等領域均有完整解決方案。
- 美國市場:美國 1.2 兆美元 的基礎建設計畫中,東元評估相關商機達 5,300 億美元,涵蓋基礎機電設施(O&G 電氣化)、電動車、電力設施(機電系統+儲能)及高速網路(IDC 建置)。
- 中國市場:中國 10.6 兆人民幣 的新基建計畫中,東元相關商機約 7 兆人民幣,聚焦於電動車、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及高效電網等領域。
-
重要合作與標案:
- 儲能業務:與國際儲能大廠 Fluence Energy 合作,拿下台電龍潭變電所 60MW 儲能標案,總金額 26 億元(含稅),佔台電自建 160MW 案場的 37.5%,預計 2023 年完工啟用。
- 智慧城市展:以「智慧低碳社區」為主題,展示智慧防疫宅、智慧倉儲、智慧能源監控等五大解決方案,強調透過技術整合達成減碳效益。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長期計畫:以打造「綠能生態系」為核心,整合電動車動力系統與公司在節能、儲能及能源管理的既有優勢,提供客戶完整的解決方案與加值服務。
-
電動車發展:
- 目標:五年內電動車相關業務營收佔比達 5% 至 10%。
- 進展:目前以電動巴士大型馬達為發展主力,並已進入中型商用車的研發與送樣階段。預期 2022 年相關營收將較去年成長 2-3 倍,2023 年將有更大幅度的成長。海外市場方面,已送樣品至印度及歐洲車廠進行測試。
-
競爭優勢:
- 離岸風電:在陸上變電站統包工程中,東元具備自製高壓開關 (GIS)、配電盤、發電機及空調等關鍵零組件的能力,僅變壓器需外購。此高度自製率帶來顯著的成本優勢,使其在國內市場佔有率最高。
- 風險管理:雖然部分產品線受景氣循環影響,但公司正持續增加與政府產業政策相關的產品比重,如綠能、基建等,以降低短期經濟波動的衝擊。中國市場的封城影響主要在第二季,預期 6、7 月可逐步追回先前延遲的出貨。
6. 展望與指引
公司對 2022 年第二季及全年營運維持審慎樂觀看法。
-
2022Q2 財務預測:
- 全公司營業毛利率:預估區間為 21% 至 25%。
-
各事業群營收年增率 (YoY):
- 機電系統:13% ~ 17%
- 智慧能源:35% ~ 39% (因有大型工程案入帳)
- 智慧生活:8% ~ 12%
-
全年展望:
- 儘管面臨外部挑戰,若下半年供應鏈恢復且中國市場景氣回穩,機電系統事業群的全年營收年增率目標仍維持在 13% 至 17%。
- 全年費用率預估將與第一季的 13.6% 水準相當。
7. Q&A 重點
Q1:2022Q1 EPS 為 0.17 元,若排除富邦媒的影響應為多少?此影響是否會衝擊未來股利發放?與華新麗華的合作進度?資產活化進度?股利政策是否會導致未分配盈餘稅?
A1:
- EPS 影響:第一季認列富邦媒未實現跌價損失 6.21 億元,排除後 EPS 將從 0.17 元 提高至 0.46 元。
- 股利政策:在決定股利時已考量富邦媒等未實現利益的影響並進行調整。
- 未分配盈餘稅:確實會產生部分 5% 的未分配盈餘稅,但後續的固定資產投資可部分抵減。
- 資產活化:松江大樓今年將開始拆除重建,新莊土地開發案也已啟動。
Q2:三大業務是否有看到需求下修的風險?
A2:第二季來看,中國大陸市場確實受到衝擊,但美國、台灣等其他地區發展均衡,目前未見整體需求下修。公司產品組合中與產業政策相關的長期趨勢型產品比重增加,有助於抵銷部分景氣循環風險,但仍會密切觀察市場變化。
Q3:桃園機場第三航廈下包廠商倒閉,對東元財務是否有影響?
A3:東元與該廠商為聯合承攬,但在財務上各自獨立,因此對方違約未對東元造成財務問題。東元需接手其土木工程部分,目前正在尋找新的下包商。初步評估工程延遲有限,對財務影響極為有限。
Q4:中國封城對東元的影響如何?
A4:第一季影響有限,主要衝擊在第二季的 4 月至 5 月上旬。隨著解封,生產與運輸已逐漸恢復正常。預期 6、7 月份可以彌補先前延遲出貨的部分,整體影響可控。
Q5:電動車業務的五年營收佔比目標?今年及明年的電巴商機與展望?海外客戶進展?
A5:
- 營收目標:五年內佔公司總營收 5% 至 10%。
- 商機展望:今年電動車動力系統相關營收預計較去年成長 2-3 倍。由於主要合作車廠的投產時間點落在今年底至明年初,預期明年將有更大幅度的成長。
- 海外進展:已送樣品至印度及歐洲車廠進行測試,但車廠驗證週期較長,目前仍處於初期階段。
Q6:台電儲能案場的後續規劃?民間儲能市場的佈局?
A6:
- 台電標案:台電下半年仍有大型儲能標案釋出,公司正積極爭取。
- 民間市場:此為另一個發展重點,集團內不同單位與子公司正積極經營,已陸續取得私人企業及工廠的儲能案,並在建置中。
Q7:各事業單位的營收淡旺季分佈?
A7:
- 智慧生活 (家電):旺季在第二、三季。
- 智慧能源 (工程):高峰通常在第三、四季。
- 機電系統:相對平均,但高峰也多落在第二、三季。
Q8:東元在離岸風電陸上變電站的競爭優勢為何?
A8:東元具備高度自製能力,除變壓器外,包括 GIS、配電盤、發電機、空調等關鍵設備皆為自製,因此在成本上具備強大競爭力。相較於競爭對手,東元的產品線更完整,目前市佔率為國內最高。
Q9:若下半年中國出貨順利,機電系統的下半年成長目標為何?
A9:若供應鏈與市場景氣恢復,全年營收年成長率目標仍維持在 13% 至 17%。
Q10:今年的費用率展望為何?
A10:第一季費用率為 13.62%。預期疫情趨緩後,第三、四季活動將恢復正常,預估全年度費用率將與第一季的 13.6% 差異不大。
Q11:2022Q1 機電系統的區域營收佔比?
A11:美國約佔近 30%,中國大陸約 20%,歐洲也接近 20%。
Q12:在台電儲能標案中,東元主要供應哪些產品?
A12:東元主要提供功率調節系統 (PCS),並擔任整個專案的系統整合商角色。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