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東元電機說明 2017 年全年及 2018 年第一季營運概況。2017 年合併營收為 新台幣 509 億元,年增 2%。若排除匯率影響,以當地貨幣計算之營收成長可達高個位數。2018Q1 營收年增約 2%,EPS 為 0.27 元,與去年同期持平,主要受稅率變動及匯損影響。
展望未來,公司預期 2018 下半年營運將優於上半年。成長動能主要來自:
- 馬達業務:受惠於油價上漲,北美油氣產業需求強勁,相關訂單能見度佳。
- 電力工程:在手訂單飽滿,預計下半年營收貢獻將顯著提升,全年可望維持雙位數成長。
- 匯率因素:預期下半年匯率走勢相對有利,將有助於營收及毛利率表現。
策略上,公司積極佈局綠能產業,已與離岸風機大廠 MHI Vestas Offshore Wind (MVOW) 簽訂合作備忘錄 (MOU),目標是提前實現風力發電機的國產化,並爭取成為其亞洲供應基地。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東元電機為一多元化集團,業務橫跨五大洲,生產據點遍及台灣、中國、美國、印度及歐洲。2017 年合併營收依地區分佈為:台灣 56%、美洲 15%、中國 8.5%、其他地區 20.3% (其中歐洲約佔 8-9%)。
主要業務部門表現如下:
-
工業馬達 (佔營收 44.5%):
- 核心業務,為公司主要獲利來源。產品範圍從 1 匹馬力至 10 萬匹馬力。
- 大型馬達:全球市佔率排名前三大,僅次於 ABB 與西門子,應用於石油天然氣、鋼鐵、礦業、電廠等重工業。
- 小型馬達:全球排名前五大,在台灣市佔率超過 40%,並在北美、東南亞及澳洲市場具備領先地位。
-
家電 (佔營收 16.4%):
- 產品包含冷氣、冰箱、洗衣機等家用電器,並持續推動變頻技術應用。
- 業務亦涵蓋商業空調,如捷運南港線空調系統等。
-
電控/自動化 (佔營收 9.7%):
- 主要產品為變頻器、伺服系統、無熔絲斷路器等,廣泛應用於工具機、紡織機、自動倉儲等領域。
-
電力事業 (佔營收 7.5%):
- 從事電力工程承攬,2017 年成長近 15%。
- 近年重要實績包括承攬 Google 在台灣、香港、新加坡的資料中心 (IDC) 建置案,此為未來主要成長動能之一。
-
其他 (佔營收 16.0%):
- 包含轉投資事業,如東訊、宅配通等。
3. 財務表現
-
2017 全年度財務概況:
- 合併營收:509 億元,年增 2.0%。
- 營業毛利率:23.8%,較 2016 年的 26.1% 下滑,主因是台幣升值侵蝕獲利。
- 營業利益率:6.6%,低於 2016 年的 8.1%。
- 稅後 EPS:1.56 元。
-
2018Q1 財務概況:
- 合併營收:年成長約 2%。
- 營業毛利率:約 25%,維持穩定。
- 營業利益率:約 7.5%,與去年同期持平。
- 稅後 EPS:0.27 元。
-
主要影響因素:
- 匯率衝擊:2017 年及 2018Q1 強勢台幣對外銷業務的營收及毛利率造成負面影響。2018Q1 匯損約 9,000 萬元 (去年同期為 1.19 億元)。若以當地貨幣計算,2017 年營收成長率應可達高個位數。
- 稅務變動:2018Q1 稅額費用年增 25%,主因有二:(1) 台灣營所稅率自 17% 調升至 20%;(2) 美國稅率雖由 35% 降至 21%,但因過去遞延所得稅利益而產生一次性費用。
- 子公司調整:子公司東訊進行業務重整,營收下滑影響合併報表表現。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離岸風電佈局:
- 公司與全球離岸風機大廠 MHI Vestas (MVOW) 簽署 MOU,切入風機發電機供應鏈。
- 透過與芬蘭發電機製造商 The Switch 的合作關係,東元將爭取為 MVOW 在台風場的發電機進行在地生產。
- 此舉可望將發電機國產化時程由原訂的 2024 年,提前至 2020 年完成原型機、2021 年導入量產。
- 初期國內市場潛力預估超過 100 台 9MW 等級以上的發電機。長期目標是成為 The Switch 在亞洲市場的生產基地,拓展至日本、韓國等市場。
-
電動車輛發展:
- 公司定位為關鍵零組件(馬達)供應商。
- 已成為華德動能 (RAC) 電動巴士的馬達供應商,並與國內其他轎車廠合作開發中。
- 過去已投入輪轂馬達 (in-wheel motor) 等技術研發,並參與菲律賓電動三輪車專案。
-
義大利子公司 Motovario:
- 於 2015 年併購,主要產品為減速機 (Gear Reducer),年營收約 40 餘億台幣。
- 此併購案主要目的為拓展歐洲市場通路,Motovario 在歐洲擁有穩固的銷售網絡,有助於東元馬達產品的銷售。
- 同時,東元也利用其在亞洲及北美的通路優勢,協助 Motovario 拓展歐洲以外的市場,達成雙贏。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長期發展計畫:
- 核心業務深化:持續鞏固馬達在全球市場的領先地位,並透過併購(如 Motovario)進行垂直整合,提升產品附加價值。
- 新興市場開拓:積極開發印度等新興市場,已於印度南部設立小馬達生產線,並規劃擴大越南產能。
- 綠能與智慧化轉型:掌握離岸風電、電動車等新興產業趨勢,切入關鍵零組件供應鏈,並將自動化產品結合智慧機械發展方向。
-
競爭優勢:
- 技術實力:擁有從設計到生產的完整能力,尤其在大型馬達及百萬瓦級以上發電機領域,具備國內少有的實績。
- 全球佈局:橫跨五大洲的生產與銷售網絡,能有效分散市場風險並掌握各地商機。
- 品牌信譽:超過 60 年的品牌歷史,在工業應用領域建立穩固的客戶信任度。
6. 展望與指引
- 2018 年展望:公司預期下半年營運表現將優於上半年,整體營收成長率可望超越 2017 年。
-
成長動能:
- 馬達:北美油氣產業資本支出回溫,訂單需求強勁。
- 電力工程:在手訂單將於下半年密集認列,預期可維持雙位數成長。主要來自資料中心、生技醫療中心及電廠相關建設。
-
獲利展望:
- 隨著近期台幣匯率走勢轉趨有利,預期對下半年的毛利率及獲利有正面助益。
7. Q&A 重點
-
Q1: 公司在電動車或電動巴士馬達的發展與利基?
A: 東元定位為關鍵零組件供應商,主要提供電動馬達。目前已是華德動能電動巴士的馬達供應商,並與國內其他轎車廠合作開發。過去十年持續投入研發,包括與日本 Sim-Drive 合作開發輪轂馬達,技術基礎穩固。
-
Q2: 北美市場今年的成長動能為何?主要應用領域?
A: 北美是馬達最大的單一市場。受惠於油價持續上漲及川普政府放寬能源政策,油氣產業需求強勁。初期訂單來自輸油、輸氣管線建設,近期則轉向石化 (petrochem) 與煉油 (refinery) 領域的資本支出。此外,礦業 (mining) 相關需求也已回溫。
-
Q3: 東元在風力發電市場的未來貢獻、競爭對手及與 MHI Vestas 合作案的資本支出?
A: 東元在離岸風電領域主要鎖定發電機及陸上變電站 (substation) 工程。東元自 2003 年起即為 GE Wind 代工陸上型風機發電機,具備百萬瓦級以上發電機的設計與生產實績,在國內廠商中具領先地位。與 MVOW 的合作是透過其供應商 The Switch 公司切入,初期以代工為主,尚無重大資本支出計畫。
-
Q4: 關於義大利子公司的業務內容與未來拓展方向?
A: 2015 年併購的義大利子公司名為 Motovario,主要產品為減速機,應用於工廠輸送帶等設備。併購主要有兩大策略目的:(1) 透過 Motovario 在歐洲的通路銷售東元馬達;(2) 利用東元在亞洲和北美的通路協助 Motovario 拓展市場。未來除了鞏固歐洲市場,將重點拓展亞洲及北美業務。
-
Q5: Motovario 與馬來西亞廠合作發展亞洲市場的成效如何?
A: 計劃已在進行,並已導入設計、在地化生產,產品也已推出。但由於減速機是東元在亞洲的新業務,且歐美與亞洲市場存在價差,需要時間進行供應鏈整合與客戶推廣。此業務自去年初才正式展開,仍需要時間發酵。
-
Q6: 2018 下半年電力工程的雙位數成長主要由哪些訂單帶動?
A: 電力工程業務絕大多數在台灣。下半年的成長動能來自多元的專案,主要包括:(1) 數據中心 (Data Center);(2) 生技醫療相關建設 (如台大癌醫中心);(3) 電廠相關的電力建設工程。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