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聯華實業控股 2024 年前三季合併營收為 NT$97.74 億。公司自 2019 年轉型為控股公司後,營收逐年成長,其中 2021 至 2023 年間年增長率約 10-20%,主要成長動能來自資訊整合事業體。
2024Q3 營運表現方面,單季稅後淨利為 NT$7.8 億,每股盈餘 (EPS) 為 NT$0.44。公司指出,第三季獲利受轉投資事業聯成化科的產業調整影響而略有下滑。營業外收益為公司主要獲利來源,2024 年前三季累計佔淨利約 70%,主要貢獻來自權益法認列的聯華氣體。
展望未來,公司對第四季抱持成長期望。不動產開發案中,桃園富岡的物流中心預計於 2025Q3 完工,並於 2025Q4 開始貢獻營收。轉投資事業聯華氣體將持續配合半導體產業發展進行資本支出,尤其在台灣先進製程部分。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聯華投控的業務版圖多元,主要分為以下幾個事業體:
- 麵食事業 (聯華製粉):為台灣主要麵粉廠之一,在 2021 年與長泰興合作後,年銷量達 1,100 萬包。除國內市場外,亦配合客戶拓展東南亞等海外市場,並擁有台灣唯一的義大利麵工廠。面對國內飽和的市場,公司策略為開發預拌粉、寵物食品等新產品。
- 資訊整合事業 (神通資訊):擁有近 50 年歷史,核心技術為 MiAIoT。近年積極轉型,於 2022 年併購軌道系統專業公司兆銀科技,並於 2023 年底將創新部門分割成立神耀科技,專注於智慧化系統與無人機業務。近期成功參與得標台北捷運汐東線的機電、收費及通訊系統標案,預計 2025 年開工,2032 年完工。
-
不動產事業 (聯華資產):主要收入來源為租金。目前有兩大開發案:
- 桃園富岡物流倉庫:與永聯物流合作,基地面積約 16,000 坪,目前完工進度 64%,預計 2025Q3 完工。
- 基隆七堵廠房:基地面積 1,900 坪的兩層樓廠辦,預計 2025Q3 完工。
- 新能源事業:為因應全球減碳趨勢而成立,專注於新能源發電系統。透過子公司亞氫動力發展氫燃料電池、沼氣發電等業務。目前在台灣南部已有多個沼氣發電案場,並參與「蒙福造林」計畫以獲取未來碳權。此事業部仍在早期發展階段,營收佔比極低。
-
重要轉投資事業:
- 聯華氣體:成立 40 年,為台灣及中國大陸半導體產業的關鍵工業氣體供應商。其核心競爭力在於氣體的高純度與穩定性,深獲台積電等龍頭廠信賴。
- 聯成化科:近期因產業趨勢調整,營運面臨挑戰,對控股公司獲利造成部分影響。
3. 財務表現
-
2024Q3 關鍵財務數據:
- 營業收入:NT$2,784 百萬元
- 營業淨利:NT$69 百萬元
- 營業外收益:NT$778 百萬元
- 稅後淨利:NT$780 百萬元
- 每股盈餘 (EPS):NT$0.44
-
獲利結構與驅動因素:
- 公司的獲利高度依賴營業外收入,主要來自權益法認列的轉投資事業。2024Q3,聯華氣體貢獻了 NT$8.55 億的權益法收益,而聯成化科則產生 NT$2.29 億的虧損。
- 第二季營收與獲利通常較高,主因是部分股利收入認列於營業收入中。
- 第三季聯華氣體獲利下滑,主因是夏季電價成本較高,以及中國市場氦氣價格因競爭加劇而下跌。
-
歷史表現:
- 公司自 2017 年以來,股本因盈餘轉增資從約 NT$90 億成長至 NT$170 億,但 EPS 仍穩定維持在 NT$2.5 至 NT$3.0 之間,顯示獲利成長能跟上股本膨脹速度。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工業氣體市場:聯華氣體的成長與半導體產業發展密切相關。其在台灣供應先進製程的實績,成為在中國市場獲取新半導體廠訂單的關鍵優勢。電子級氣體佔聯華氣體業務約 80%。
- 系統整合市場:神通資訊的成長動能來自東南亞市場的廠務及智慧監控系統建置,以及國內大型軌道交通基礎建設項目。
- 新能源市場:亞氫動力正與英國、美國等國外廠商合作開發高低溫發電裝置,並與台灣巴士製造商洽談合作,將發電裝置整合至載具。然而,氫能產業發展仍受限於政府法規尚未完備,多數項目處於試驗階段。
- 麵粉市場:台灣市場飽和,競爭激烈。原物料小麥價格在經歷俄烏戰爭波動後已趨於平穩,但若成本下降,客戶端亦會要求降價,因此利潤空間不易擴大。公司不進行原物料避險操作,主要透過小麥公會集體採購。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長期發展計畫:
- 資產活化:持續開發自有土地,興建現代化物流倉儲與廠房,創造長期穩定的租賃收益。
- 能源轉型:積極佈局新能源事業,包括氫能、沼氣發電及碳權,以掌握 ESG 商機,儘管短期內難有顯著獲利貢獻。
- 鞏固核心:維持麵食事業的穩定性,並透過神通資訊爭取國內外大型系統整合專案,作為主要成長引擎。
-
競爭優勢:
- 多元化投資組合:透過控股架構,業務橫跨民生消費、科技、地產、能源等多個領域,有助於分散單一產業的營運風險。
- 聯華氣體的市場地位:憑藉優越的技術與品質,在半導體供應鏈中佔據難以取代的地位,為集團提供穩定的現金流與獲利貢獻。
-
股利政策:
- 公司承諾年度獲利之股利配發率至少 50%,其中現金股利將佔總股利的 50% 以上。未來仍可能配發股票股利。
6. 展望與指引
- 短期展望:公司表示對 2024Q4 的成長抱持希望,但未提供具體財務預測。預期全年 EPS 將維持過往穩定區間。
- 聯華氣體資本支出:2025 年將持續投資,台灣的資本支出將高於中國大陸,以配合客戶先進製程的需求。兩岸的資本支出規模預計皆約 1 億美元,台灣略高。中國市場的擴產速度因美國制裁而放緩,重點轉為提升產能利用率與良率。
- 新營收來源:桃園富岡物流中心預計於 2025Q4 開始挹注租金營收,成為未來穩定的收入來源之一。
7. Q&A 重點
Q:聯華氣體明年 (2025) 的營運展望 (guidance)?
A:聯華氣體的發展與台灣及中國大陸的半導體產業連動。明年兩岸都仍有資本支出,但台灣的資本支出會高於大陸。大陸因美國制裁,半導體發展放緩,目前重點在於提升良率與產能利用率,擴產腳步減緩。台灣方面,受惠於「護國神山」持續發展先進製程,資本支出依然強勁。
Q:聯華氣體在台灣和大陸的資本支出金額大約是多少?
A:兩邊大概都各有 1 億美元左右,台灣會多一點。
Q:聯華氣體在半導體氣體領域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A:核心在於氣體的純度與穩定性。半導體高階製程要求的是 99.9% 後面還有幾個 9 的超高純度。聯華氣體在台灣長期供應台積電等大廠,建立良好口碑,因此中國大陸新建的半導體廠也傾向與其合作,以避免生產過程因氣體問題造成巨大損失。
Q:聯華氣體在中國是否面臨在地化競爭?
A:中國早有本地氣體廠,但半導體製程不容許失誤。客戶選擇聯華氣體,是看重其在台灣供應台積電先進製程的實績與穩定品質,沒有廠商敢拿生產線來測試新的供應商。
Q:聯華氣體在台灣和大陸的營收與獲利佔比?
A:營收比重約 7:3 (台灣:大陸);獲利比重約 6:4 (台灣:大陸)。
Q:今年前三季獲利與去年同期持平,但因股本膨脹導致 EPS 下滑,第四季展望如何?
A:法規規定不能提供財務預測。但回顧歷史,公司股本從 90 億增至 170 億,EPS 仍穩定維持在 NT$2.5 至 NT$3.0 的區間,並未因股本擴大而稀釋。預期今年大致也會維持此趨勢。
Q:公司的股利政策?
A:年報揭露獲利配發率至少 50%,其中現金股利佔比會超過 50%。未來仍可能配發股票股利,但需經董事會決議。
Q:聯華氣體第三季獲利下滑的原因?
A: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是第三季為夏季用電,電力成本較高;第二是中國市場的氦氣價格因競爭者投入、市場內捲而下降。
Q:電子級氣體佔聯華氣體整體業務比重?
A:電子級氣體約佔 80%。需注意聯華氣體非合併報表子公司,其營收不計入聯華投控的合併營收。
Q:與永聯合作的富岡物流中心何時能貢獻營收?
A:預計明年 (2025) 第三季完工,第四季開始挹注營收。
Q:新能源事業目前的營收佔比?
A:佔比還非常低。氫能相關業務因政府法規尚未完備,仍處於試驗階段,例如台南樹谷的加氫站,即便完工也屬於試驗性質,因氫能車尚未獲准上路。
Q:神通系統整合業務的成長動能來自哪裡?
A:主要來自東南亞市場為半導體及電子廠建置廠務與智慧監控系統的業務,以及國內的軌道系統等專案,例如近期得標的汐東線。
Q:亞氫動力的成立契機與未來發展?
A:成立契機是看好未來能源趨勢,且與集團的氣體業務具協同效應。公司目前仍在研發階段,尚未獲利,主要投入高低溫發電機、沼氣發電,並參與政府專案。未來寄予厚望,但仍需時間發展。
Q:麵粉事業如何提升市佔率及穩定毛利?
A:提升市佔率主要靠開發預拌粉、寵物餅乾等新產品。至於穩定毛利,主要挑戰來自小麥成本波動,但近期已回穩。當成本下降時,客戶也會要求降價,因此公司致力於提升內部生產效率來維持利潤。
Q:神通資訊的毛利率大約是多少?
A:每個案子都不同,沒有統一數字。神通資訊為上市公司,可參考其公開財報。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