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統一企業於 2023 年度的營運表現穩健,合併營收與獲利均實現增長。在收購台灣家樂福股權後,便利商店及流通事業部門成為主要的成長動能。
- 營收與獲利:2023 全年度合併營收達 5,811 億元,年增 10.7%。營業毛利為 1,878 億元,年增 12%,毛利率提升至 32.3%。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為 183 億元,年增 6.8%,每股盈餘 (EPS) 為 3.23 元。
- 股利政策:董事會提案通過每股配發現金股利 3 元,股利發放率達 93%,高於過去十年平均的 83%。公司已連續 41 年發放股利。
-
主要發展:
- 併購家樂福:自 2023 年 6 月 30 日起合併家樂福營收,並因重新衡量原持有股權而認列一次性重衡量利益,顯著貢獻營收及業外收入。
- 統一中控創歷史新高:營收與獲利雙雙創下歷史新高,營收達人民幣 285.9 億元,稅後淨利若排除一次性收益,年增 14.8%。
- 未來展望:集團將持續強化物流基礎建設,並專注於內部營運紀律與秩序。對於中國市場,公司設定人民幣 500 億元 的營收為「生存線」,目標是透過深化經營來提升市場競爭力。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統一企業的業務組合涵蓋食品、流通、包裝容器等多個領域,其中便利商店及流通事業為 2023 年營收與獲利的主要來源。
-
便利商店及流通事業:
- 營收佔比 55%,營業利益佔比 42%。
- 營收年增 24%,營業利益年增 8%。
- 成長動能主要來自台灣 7-Eleven、菲律賓 7-Eleven 的門市擴張與同店銷售增長 (PSD),以及併購家樂福所帶來的營收貢獻。
- 台灣 7-Eleven 透過優化產品組合提升毛利率;菲律賓 7-Eleven 在疫情後調整展店策略,規模效益帶動獲利增長。
-
食品及食糧事業:
- 營收佔比 30%,營業利益佔比 34%。
- 營收年增 1%,營業利益年增 2%。
- 旗下統一中控的飲品業務成長,加上部分原物料價格回落及費用控管得宜,提升了盈利能力。韓國子公司熊津 (Woongjin) 營收亦達雙位數增長。
-
包裝容器事業:
- 營收佔比 3%,營業利益佔比 5%。
- 受鋼鐵市場終端需求低迷影響,下游客戶庫存消化緩慢,導致銷量與售價下滑,營收年減 34%,營業利益年減 60%。
-
其他部門:
- 營收佔比 12%,營業利益佔比 19%。
- 旗下南聯國際、悠旅生活 (星巴克)、統一證券等子公司穩定成長,帶動營收年增 6%,營業利益年增 16%。
3. 財務表現
2023 年財務表現受到併購家樂福及主要子公司穩健獲利的正面影響,整體財務結構保持穩健。
-
關鍵財務數據 (2023 全年度):
- 合併營收:5,811 億元,年增 10.7%。
- 營業毛利:1,878 億元,年增 12.0%。毛利率為 32.3%。
- 營業利益:286 億元,年減 1.3%。
- 稅前淨利:487 億元,年增 37.8%。
- 歸屬母公司淨利:183 億元,年增 6.8%。
- EPS:3.23 元。
- 股東權益報酬率 (ROE):提升 1.4 個百分點至 15.6%。
-
驅動與挑戰因素:
-
正面驅動:營業外收入同比增加 137 億元,主要來自:
- 購入家福股權後,以公允價值重新衡量原持有股權所認列的重衡量利益。
- 聯準會升息帶動合併利息收入增加。
- 統一中控處分合肥土地及建物的一次性收益。
- 挑戰因素:包裝容器事業部門因市場需求疲軟,對合併營業利益造成負面影響。
-
正面驅動:營業外收入同比增加 137 億元,主要來自:
-
現金流量:
- 營運活動現金流入 731 億元,年增 102 億元,顯示本業現金流強勁。
- 投資活動現金流出 616 億元,主要用於企業合併支付 (237 億元) 及資本支出 (295 億元),如展店、購置商場等。
- 2023 年底現金及約當現金餘額為 1,008 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 38 億元。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集團積極應對市場變化,透過策略性投資與產品創新,尋求新的成長機會。
- 數位經濟佈局:投資雅虎 (Yahoo) 屬於財務性投資,主要目的是藉此平台更深入了解數位經濟的消費行為與模式,以利集團在未來數位領域的佈局。
-
統一中控產品策略:
- 方便食品:從「方便麵」擴展至更廣泛的「方便食品」領域,如方便飯、方便湯等。管理層認為此領域複雜度高,但潛力巨大,是未來發展的長遠道路。
- 無糖茶:坦承去年錯過了中國無糖茶市場的爆發性成長,但認為為時未晚。公司具備深厚的茶工藝基礎,有信心迎頭趕上,並在有糖及無糖茶市場中皆佔據一席之地。
- 大單品策略:核心產品如「統一綠茶」及市佔率超過 80% 的「阿薩姆奶茶」將持續經營,並考慮內部創造競爭對手以維持市場活力。
- 韓國熊津食品 (Woongjin Foods):在統一入主後,因經營環境安定且著重永續經營,營運回歸正常增長軌道,2023 年營收實現雙位數增長。熊津不僅貢獻營收,更成為集團在韓國市場的重要據點,有助於掌握當地供應鏈與市場動態。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集團堅持長期一致的營運策略,專注於生活產業,並透過強化基礎建設與內部管理,鞏固競爭優勢。
- 亞洲大平台策略:集團長期策略方向明確且始終如一。對於家樂福與 7-Eleven 的整合,管理層強調兩者將在各自領域獨立發展,發揮最大效益,整合將著重於物流等後勤支援系統,而非前端營運的合併。
- 物流基礎建設:將物流視為集團的「血液」,北中南高的大型物流園區是確保貨暢其流的「動脈工程」。目前園區運能已趨近飽和,顯示需求強勁,公司已開始重新思考未來的物流運作佈局。
-
中國市場策略:
- 500 億人民幣營收目標:此目標被定義為在中國市場競爭的「生存線」,而非口號。管理層認為,達到此營運規模才能確保公司有足夠的運作空間與競爭力。
- 通路深耕:策略從水平式的廣泛擴張,轉為垂直式的深度經營。聚焦於選定的 25 個核心城市進行深耕,而非追求全國性的網點數量,以建立更紮實的市場基礎。
-
併購與海外發展:
- 併購 (M&A):堅持非惡意收購原則,尋求雙方合意的合作機會,範圍將持續鎖定在生活產業。
- 東南亞市場:管理層承認東南亞是集團的「遺憾」,目前仍缺乏有效的在地經營團隊。公司將保持耐心,持續等待合適的發展機會。
6. 展望與指引
公司未提供具體的財務預測,但管理層的發言透露出對未來發展的信心與策略重點。
-
成長動能:
- 家樂福整合:持續進行內部整理,恢復過去三年因交易案而停滯的發展動能。
- 統一中控:憑藉內部紀律與營運節奏,不受中國宏觀經濟波動的過度影響,持續朝向 500 億人民幣營收目標邁進。
- 上海及浙江 7-Eleven:透過「聚焦經營」策略,在特定區域集中展店,已看到明顯的營運改善效益,未來將持續此模式。
-
機會與挑戰:
- 機會:數位經濟的發展、中國方便食品與無糖茶市場的潛力、集團內不同業務體 (如家樂福、7-Eleven) 在後勤系統的整合效益。
- 挑戰:管理龐大組織的複雜性、應對消費者口味的快速變化、部分業務受總體經濟環境影響 (如包裝容器)。管理層強調,最大的成本來自於決策失誤,而非原物料價格波動,因此內部紀律與秩序至關重要。
7. Q&A 重點
-
Q1 (國泰世華):關於雅虎投資、家樂福整合、統一中控預製菜及統一實業 PET 業務的看法?
A (羅董事長):
- 雅虎:為財務性投資,旨在藉此平台更深入了解數位經濟的消費行為。
- 家樂福:目前仍在進行內部整理,恢復過去三年因出售案而停滯的營運狀態,短期內不會與法方討論台灣以外的合作。
- 統一中控:SKU 數量眾多,目標是將每個 SKU 的營運能量提升至至少一億人民幣,目前約有 70 個 SKU 達標,發展空間巨大。
- 統一實業:在中國的飲料代工業務需求強勁,遠超現有產能,未來將持續鞏固當地市場。
-
Q2 (元富):大型物流園區投入營運後的成本效益影響?統一中控在中國經濟不確定下,500 億人民幣的營收目標是否改變?
A (羅董事長):
- 物流園區:如同人體的「動脈」,是確保集團貨暢其流的基礎。目前北中南高四大園區已顯不足,正重新思考未來佈局。
- 中控 500 億目標:澄清此非目標,而是「生存線」。在中國龐大市場中,若未達此規模將難以競爭。集團營運屬民生產業,受大環境影響相對有限,將專注於內部營運的秩序與紀律。
-
Q3 (里昂證券):家樂福與統一超在「亞洲大平台」策略下的整合空間?東南亞市場的機會?
A (羅董事長):
- 亞洲大平台:策略十年來始終如一。家樂福與 7-Eleven 各有其社會邏輯與發展空間,應在各自領域發揮,不應過度期望前端整合。後勤系統 (如物流) 則有無限的整合想像空間。
- 東南亞:是集團的「遺憾」,因尚未建立有效的在地經營團隊。公司將持續耐心等待機會。
-
Q4 (元大):統一中控是否考慮調整飲料價格?資本支出高峰是否影響派息政策?
A (羅董事長):
- 價格與成本:原物料價格是可控的,最大的成本來自同仁的決策,因此更重視內部紀律。
- 資本支出與股利:公司未來幾年資本支出並非高峰期,與股利配發政策關聯性不大。
-
Q5 (Citi):統一中控在方便食品 (非泡麵) 與無糖茶領域的競爭優勢與前景?
A (羅董事長):
- 方便食品:從方便麵延伸至方便飯、湯等,複雜度遠高於想像,挑戰在於將原料組合成美味的「味道」。這是一條漫長的道路,但潛力巨大。
- 無糖茶:統一在中國最早推出無糖茶,但錯過去年的爆發成長 (形容為「傾盆大雨,我們身上是乾的」)。雖然可惜但為時未晚,公司具備茶的工藝基礎,有信心迎頭趕上。
-
Q6 (海通):對無糖茶的看法、核心大單品(綠茶、阿薩姆)的生命力,以及通路能力的提升空間?
A (羅董事長):
- 無糖/有糖茶:兩者各有天地,是市場細分的必然趨勢。
- 大單品:綠茶仍有很大空間。阿薩姆奶茶市佔率已超過 80%,形成「一個人的武林」,這並非好事,公司正考慮創造內部競爭對手。茶的市場是以千億級起跳,空間巨大。
- 通路:策略是深耕 25 個核心城市,而非追求網點數量的水平擴張。如同園藝,要讓水滲透到土裡,而非表面灑水。
-
Q7 (Goldman Sachs):統一中控未來的業務重心、方便麵的競爭策略,以及預製菜的 SKU 規模?
A (羅董事長):
- 業務重心:統一從不缺業務,缺的是合適的系統與團隊。在中國大陸型經濟體中,多角化空間受限,因此 30 年來做的事情基本相同,挑戰在於如何在單純的業務中保持組織活力。
- 方便食品:要將一個菜品做到一億人民幣的規模仍是巨大挑戰,這是一條困難但回報豐厚的長路。
-
Q8 (永豐銀行):韓國熊津食品的成長策略,以及與集團的交流?
A (羅董事長):
- 熊津的成長是「心境問題」。在統一成為永續經營的股東後,經營團隊心態安定,營運回歸正常。統一為其提供了穩定的環境,如興建物流中心。
- 熊津對集團最大的意義是成為在韓國的據點,大幅提升了對當地供應鏈和市場的接觸與了解。
-
Q9 (UBS):集團線上平台 (foodomo, Yahoo) 的整合規劃、M&A 方向及東南亞三至五年展望?
A (羅董事長):
- 線上平台:如同將地面上的實體業務複製到空中,目前仍在拼圖階段,數位世界的文化與思維仍在學習中。
- M&A:從不做惡性收購,看重「緣分」,並專注於生活產業。
- 東南亞:仍在等待建立有效經營團隊的機會。
-
Q10 (CLSA):增強通路管理與執行層面能力的具體措施?
A (羅董事長):
- 核心在於建立完善的制度與系統,節制個人行為。若每個同仁都將公司視為自己的投資,問題便不存在。管理人比管理原物料價格困難得多。
-
Q11 (電子提問):在中國經濟不確定下,加大對上海及浙江 7-Eleven 投資的考量?
A (羅董事長):
- 關鍵在於「聚焦經營」。過去展店如撒豆,效果不彰。近年強制要求在特定區域(如上海某個區)集中開店,已看到顯著的群聚效應與營運改善。
-
Q12 (電子提問):台灣食品本業如何維持成長並尋找新機會?
A (羅董事長):
- 關鍵是組織不能與市場脫節。例如,統一擅長做甜的產品,但市場趨勢轉向辣味,這就是挑戰。
- 策略是引進境外廚師或透過集團內的網絡(如外籍勞工)來開發道地風味的產品(如韓國、泰國、印度料理),以確保產品的真實性。7-Eleven 則扮演了快速驗證市場反應的重要平台。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