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統一企業於 2023 年前三季營運表現穩健,合併營收與毛利均創同期新高。主要動能來自便利商店及零售業務的持續成長,以及自 2023 年 7 月起合併台灣家樂福的營收貢獻。
- 營收表現:2024 前三季合併營收達 新台幣 4,338 億元,年增 9%。2023Q3 單季營收年增 16%,已連續 13 季實現正成長。
- 獲利狀況:前三季營業毛利為 新台幣 1,417 億元,年增 11%,毛利率提升至 32.66%。稅前淨利達 新台幣 422 億元,年增 43%,主要受惠於收購家樂福產生之一次性廉價購買利益、利息收入增加,以及統一中控於第一季處分合肥土地廠房之收益。前三季歸母淨利為 新台幣 168 億元,每股盈餘 (EPS) 為 新台幣 2.95 元。
- 重大發展:公司於 2023 年 6 月完成對台灣家樂福的收購,並自 7 月起納入合併報表,顯著擴大了零售通路的版圖。
- 未來展望:集團將以「生活品牌」為核心,透過製造研發、體驗零售、貿易流通及聯盟併購四大主軸,積極建構「亞洲流通生活平台」,串聯韓國、中國大陸、台灣及東南亞市場,尋求下一階段的成長動能。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統一企業集團業務範疇廣泛,涵蓋食品飲料、流通零售、包裝容器及其他事業,並在亞洲多個市場建立深厚的營運基礎。
-
核心業務:
- 食品飲料:由統一中控 (UPCH)、韓國熊津食品 (Woongjin Foods) 及台灣本部等主導,業務遍及台灣、中國大陸、東南亞及韓國。
- 流通與零售:核心為統一超商 (PCSC),旗下包括台灣 7-ELEVEN、菲律賓 7-ELEVEN、康是美 (Cosmed)、星巴克 (Starbucks) 及新併入的家樂福 (Carrefour)。
- 包裝容器:主要由統一實業負責,提供馬口鐵及包裝代工服務。
-
各部門營運表現 (2023Q3):
- 食品飲料:受惠於原物料價格年減及統一中控的費用管控,本業獲利年增 16%。
- 流通與零售:在台灣 7-ELEVEN、菲律賓 7-ELEVEN、康是美等通路表現強勁,加上併入家樂福營收的帶動下,營收年增 39%,本業獲利年增 11%。
- 包裝容器:受到馬口鐵市場行情低迷與需求疲軟影響,為唯一衰退的部門。營收年減 47%,本業獲利大幅衰退 77%。儘管如此,統一實業的包裝代工業務需求已回溫。
3. 財務表現
公司整體財務結構因併購家樂福而有所變動,但現金流依然穩健,足以支持未來的資本支出與股東回饋。
-
關鍵財務指標 (2023 前三季):
- 合併營收:新台幣 4,338 億元,年增 9.42%。
- 營業毛利:新台幣 1,417 億元,年增 10.98%;毛利率為 32.66%。
- 營業利益:新台幣 241 億元,與去年同期持平;營業利益率為 5.56%。
- 稅前淨利:新台幣 422 億元,年增 42.89%。
- 母公司業主淨利:新台幣 168 億元,年增 14.79%。
- 基本每股盈餘 (EPS):新台幣 2.95 元。
-
資產負債與現金流量:
- 截至 2023 年 9 月底,總資產達 新台幣 6,649 億元,總借款為 新台幣 1,523 億元。
- 2023 前三季營運現金淨流入為 新台幣 567 億元,展現強勁的現金創造能力。
- 投資活動現金淨流出主要用於資本支出 (新台幣 180 億元) 及企業合併 (新台幣 237 億元)。
- 儘管有較大的投資及併購支出,期末現金餘額仍較去年同期增加。
-
股利政策:
- 公司強調將維持穩定的現金股利發放政策。統一已連續 40 年發放股利,近 10 年現金股利發放率維持在 70% 以上,展現對股東回饋的承諾。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面對不同市場的消費趨勢變化,公司採取因地制宜的策略,強化產品競爭力與通路滲透。
-
中國大陸市場 (統一中控):
- 市場趨勢:經濟復甦不如預期,消費者更注重產品的性價比。
-
飲料策略:
- 鞏固基本盤:持續優化「阿薩姆奶茶」等經典產品,維持市場滲透率。
- 趨勢創新:推出平價無糖茶、冷藏飲料等新品類,並豐富既有產品線風味。
- 場景拓展:針對餐飲通路及不同家庭需求,開發大小不同容量的產品。
-
速食麵策略:
- 強化基礎:「湯達人」透過推出番茄牛腩、關東煮等新口味鞏固市場;「番茄大王」持續雙位數高增長。
- 長期主義:因應健康趨勢,重點培育「開小灶」等預烹飪產品,豐富產品組合。
-
台灣零售市場 (統一超商):
- 展店計畫:截至 2023 年 9 月底,全台門市達 6,806 家,全年淨增目標為 200-300 家。
- 市場機會:因應台灣人口高齡化及社會結構變遷,便利商店已轉型為滿足多元需求的「生活服務平台」。
- 發展策略:透過開設複合店 (結合藥妝、餐飲)、整合線上線下服務 (i 預購、i 團購、外送平台) 及數位工具,擴大服務範疇,持續提升市佔率。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統一集團的長期目標是創造最大經營價值,以「生活品牌」為核心,透過四大策略主軸建構完整的亞洲生態圈。
-
長期計畫與四大主軸:
- 製造 + 研發:深耕大品牌,透過品牌管理創造價值,並以研發提升產品附加價值。
- 體驗 + 零售:在台灣、中國大陸、菲律賓等地佈建零售據點,並持續探索新通路與市場。
- 貿易 + 流通:將亞洲各地的生產據點串聯成製造、行銷及全球採購平台。
- 聯盟 + 併購:透過與國際大廠的策略聯盟,建立市場競爭優勢。
-
亞洲流通平台:
- 目標是將亞洲各營運據點從「點」連成「線」,最終構成一個「面」,形成一個大型的亞洲生活平台。
- 實例:台灣與韓國的合作模式,如將韓國熊津食品的米漿冰棒、紅蔘飲等引進台灣 7-ELEVEN,同時將統一「滿漢大餐」銷往韓國市場,並共同開發具性價比的商品在雙方通路銷售。
-
永續發展 (ESG):
- 公司已設立明確的減碳目標,並將 ESG 指標納入總經理績效評核。
- 短期目標:範疇一及範疇二的溫室氣體排放強度每年降低 1.5%。
- 中長期目標:至 2030 年,範疇一及範疇二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較 2005 年減少 38%。
- 已開始佈局沼氣發電、太陽能等低碳能源,並在環境管理、綠色採購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6. 展望與指引
統一集團對亞洲市場的長期潛力抱持樂觀態度,並將持續深化佈局以掌握成長機會。
- 成長動能:集團看好亞洲市場的發展潛力。根據報告,亞洲人口將在 2030 年達到 45 億,食品消費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 8 兆美元,成為全球最大的食品消費市場。統一將持續在泛亞洲地區擴張,以「亞洲流通生活平台」策略驅動未來成長。
- 展店指引:統一超商 2023 年在台灣的淨增店數目標為 200 至 300 家,顯示對台灣市場的深耕仍具信心。
- 股利展望:面對併購家樂福及物流園區建設等較高的資本支出,公司重申將努力維持穩定的現金股利政策,在追求成長的同時兼顧股東回報。
7. Q&A 重點
-
Q1: 集團未來的成長動能為何?
A1: 統一作為立足亞洲的集團,將持續在泛亞洲地區擴展與深耕。未來將以「生活品牌」為核心,透過製造研發、體驗零售、貿易流通、聯盟併購四大主軸,建構一個大型的「亞洲流通生活平台」。透過串聯韓國、台灣、中國大陸及東南亞的製造與行銷網絡,形成綜效,驅動下一波成長。例如,台灣與韓國熊津食品的產品互相引進對方通路銷售,就是此策略的具體實踐。
-
Q2: 統一超商在台灣的展店計畫為何?市場是否已飽和?為何持續開店?
A2: 截至 2023 年 9 月底,統一超商門市數為 6,806 家,2023 全年淨增加目標為 200 至 300 家。儘管台灣市場成熟,但因應人口高齡化及社會結構變遷,消費者對便利商店的依賴度增加。未來的展店目標會依據市場與消費者需求動態調整,內部沒有設定飽和點。統一超商已轉型為「生活服務平台」,透過發展複合店、整合線上線下服務及數位工具,擴大服務範圍以爭取市佔率。
-
Q3: 面對中國大陸消費市場趨緩,統一中控在飲料與速食麵的未來策略是什麼?
A3: 中國大陸經濟復甦不如預期,消費者更注重性價比。統一中控的核心策略是強化產品競爭力。
- 飲料:1. 鞏固經典產品(如阿薩姆奶茶)的市場地位;2. 順應趨勢推出新品類(如無糖茶、冷藏飲品);3. 拓展餐飲等多樣化的消費場景。
- 速食麵:1. 強化既有產品利基(如湯達人、番茄大王);2. 以長期主義精神,培育符合健康趨勢的未來潛力產品(如開小灶)。
-
Q4: 今年收購家樂福及建置物流園區,資本支出較高,是否會影響未來的股利發放?股利政策為何?
A4: 公司已連續 40 年發放股利,近 10 年的現金股利發放率皆維持在 70% 以上。公司在追求獲利穩定成長的同時,也會兼顧集團資金需求與股東期望。長期的股利政策將努力維持穩定的現金股利發放。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