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新光金控 2022 年全年合併稅後淨利為 21.7 億元,較 2021 年大幅減少 90.5%,每股盈餘 (EPS) 為 0.1 元。獲利下滑主因是全球市場波動劇烈,影響新光人壽及元富證券的投資收益與自營業務表現。儘管獲利承壓,新光銀行仍維持穩健成長,貢獻穩定獲利。
-
核心子公司表現:
- 新光人壽:因股債資本利得減少及不動產評價損失,全年稅後虧損 47.9 億元。
- 新光銀行:受惠於淨利息收入成長,全年稅後淨利達 68.6 億元,年增 4.7%。
- 元富證券:市場日均量下滑及自營業務受挫,全年稅後淨利為 3.6 億元,年減 90.8%。
-
資產與股東權益:
- 集團總資產規模達 4.85 兆元,年增 3.5%。
- 合併股東權益為 2,117 億元,主要受利率波動對評價影響,合併綜合損益為負 570 億元。
-
ESG 成果:
- 公司再度入選 道瓊永續世界指數 (DJSI World Index) 成分股。
- 獲選 2023 年彭博性別平等指數 (Bloomberg Gender-Equality Index),肯定公司在營造友善共融職場的努力。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新光金控旗下主要業務涵蓋人壽保險、銀行及證券三大領域,各子公司在 2022 年的營運表現如下:
-
新光人壽:
- 保費收入:2022 年初年度保費 (FYP) 達 537 億元,年增 1.7%。商品策略聚焦於價值型商品,其中外幣保單銷售佔初年度保費比重達 76.9%,投資型商品因應市場需求,FYP 成長近 95%,達 80 億元。
- 負債成本:持續優化,由 2021 年的 3.73% 降至 3.69%。
- 投資組合:總投資金額約 3.4 兆元,海外固定收益為主要配置,佔比達 68%,並以北美及歐洲的投資級公司債為主。
-
新光銀行:
- 放款業務:總放款餘額達 7,542 億元,年增 4.7%,其中消金與企金放款均衡成長。無擔保消貸(年增 13.3%)與中小企業放款(年增 4.3%)為主要成長動能。
- 手續費收入:總手續費收入為 44.1 億元,其中財富管理佔比 42% 為最大宗。雖然財管手收因市場波動下滑,但信用卡(年增 25.5%)及放款手收(年增 5.1%)皆有成長。
- 資產品質:維持穩健,逾放比為 0.12%,呆帳覆蓋率高達 1,090%,皆優於同業平均。
-
元富證券:
- 經紀業務:受台股日均量下滑影響,經紀業務收入年減 29.7%。市佔率維持在 3.43%,市場排名第七。
- 自營業務:因全球市場波動,自營業務表現疲軟,對整體營收造成較大影響。
3. 財務表現
-
合併損益:
- 合併稅後淨利:2022 年為 21.7 億元,較 2021 年的 227.3 億元大幅下滑。
- 每股盈餘 (EPS):0.1 元。
- 合併綜合損益:-570 億元,主因是金融資產評價損失。
-
子公司獲利貢獻:
- 新光人壽:稅後虧損 47.9 億元。
- 新光銀行:稅後淨利 68.6 億元。
- 元富證券:稅後淨利 3.6 億元。
-
關鍵財務比率:
-
新光人壽:
- 2022 年投資報酬率為 3.21%。
- 避險前經常性收益率為 3.46%,避險後經常性收益率為 3.27%。
- 2022 年全年避險成本為 0.27%,相對較低。
- 資本適足率 (RBC) 為 213.6%。
-
新光銀行:
- 2022 年淨利差 (NIM) 為 1.26%,存放利差 (NIS) 為 1.68%。
- 資本適足率 (BIS) 為 14.4%。
-
新光人壽:
-
財務挑戰:
- 不動產評價:新光人壽因利率上升,採用 DCF 模型評價投資性不動產,認列 54.9 億元的評價損失,導致不動產投報率為負 0.6%。然而,租金收入本身仍穩定成長,全年達 45 億元。
- 市場波動:證券與壽險的投資收益受市場環境影響劇烈,是 2022 年獲利衰退主因。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新光人壽:
- 產品策略:持續推動外幣保單及價值型商品,目標在於獲取穩定利差、提升新契約價值 (VNB) 利潤率並累積合約服務邊際 (CSM)。2022 年新契約價值利潤率 (VNB Margin) 維持在近 34% 的水準。
- 通路發展:注重業務員增員,並導入數位化工具,建立數位文化以掌握目標客群,提升業務動能。
-
新光銀行:
- 數位轉型:積極運用 AI 賦能於中小企業及消費信貸業務,以提升效率與規模。新版行動銀行 APP 預計於 2023Q3 上線,目標數位金融活戶數與數位收益皆達雙位數成長。
- 客戶經營:深化高資產客戶(資產 1,000 萬以上)經營,2022 年客戶數成長 10.7%,資產管理規模 (AUM) 成長 8.1%。未來將持續拓展客源以帶動財富管理收入。
-
元富證券:
- 效率提升:整合都會區據點,強化分點營運效率。
- 多元收入:擴增基金銷售及財管電子交易商品,並優化借券系統與開發複委託法人客戶,拓展多元收入來源。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新光金控的中長期發展策略圍繞六大主軸:穩定獲利、資源整合、數位轉型、開創利源、法遵風控及永續經營。
-
新光人壽:
- 避險策略:為改善避險成本,將透過外幣保單強化原幣投資,並利用一籃子貨幣彈性調整避險比率。截至 2022 年底,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餘額達 273 億元,提供未來匯率波動的緩衝。
- 投資佈局:將佈局國內外固定收益資產,並尋找趨勢向上且穩定配息的績優股,以獲取穩定的投資收益。
-
新光銀行:
- 放款策略:擴大中小企業貸款及信貸規模,提高利差與手續費收入。同時優化存款結構以控管資金成本。
- 海外佈局:持續拓展香港分行業務,並配合 OBU 及越南辦事處,服務台商並拓展東南亞市場。
-
元富證券:
- 投資策略:靈活調整股債操作策略與配置,並運用期現套利、增加權證發行效率及擴大 ETF 業務,以穩定收益。
6. 展望與指引
-
新光人壽 (2023 年展望):
- FYP:預期與 2022 年持平,著重於商品品質與價值。
- 負債成本:預計再下降 4-5 bps。
- 經常性收益率:預期可維持穩定,甚至略微提高。
- VNB:預期與 2022 年持平。
- 外幣保單:佔 FYP 比重目標為 70%。
-
新光銀行 (2023 年展望):
- 放款成長:企業放款目標成長 4-6%,高利差消金業務(如信貸)目標為雙位數成長。
- 利差:預期 2023Q1 將回穩。
- 信用成本:目標維持在 15-20 bps 的水準,與去年相近。
- 財富管理:高資產客戶數預期雙位數成長。
-
元富證券 (2023 年展望):
- 展望相對保守,營運表現將取決於台股市場動能與日均量變化。管理層觀察到 2023 年前兩個月日均量仍在下滑趨勢。
7. Q&A 重點
-
Q1:請說明銀行與人壽今年的營運展望,包含銀行放款、利差、信貸成本;人壽 FYP 目標、收益率、負債成本、避險成本,以及人壽資本補強計畫?
A (銀行):放款重點在高利差的消金業務(透過 AI 賦能)及微型企業貸款,整體企業放款目標成長 4-6%。升息環境下,利用存款擴大理財客群基礎。利差短期承壓,但將透過優化放款組合來因應。信用成本目標維持在 15-20 bps。
A (人壽):今年 FYP 目標與去年相當,著重價值型商品。負債成本預期下降 4-5 bps。經常性收益率可望穩定或微幅提升。避險成本因利差擴大而有壓力,會動態調整 CS 與 NDF 部位,並期待新的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制度帶來管理彈性。
A (資本計畫):對資本需求採積極態度,會在合適時機進行募資,但目前尚無經董事會通過的具體方案。
-
Q2:證券業務今年的動能?人壽保單脫退狀況?不動產投報率為負的原因?公司股利政策?
A (證券):台股動能受國際市場影響大,目前市場日均量仍在緩步走跌,趨勢未反轉,展望較為保守。
A (人壽):2022 下半年因美元走強及升息,解約情況增加,但年底已趨緩。目前流動性無虞。
A (不動產):投報率為負是因利率上升,導致依會計準則進行的評價(DCF 模型)產生損失,但實際租金收入是穩定成長的。
A (股利):將以財務結構與資本適足為最優先考量,預計四月董事會討論盈餘分配案。
-
Q3:人壽 NDF 與 CS 的比重?今年避險成本區間?2022 年新契約利潤率 (VNB Margin) 與今年展望?
A:CS 與 NDF 合計避險部位約 50-52%,兩者比重會動態調整,大約各半。2022 年 VNB Margin 維持近 34%,VNB 總額與 2021 年持平。預期 2023 年的 FYP、Margin 及 VNB 皆與去年相當。
-
Q4:今年壽險避險成本預估?海外債投資策略?對台灣央行三月升息的預測?
A:因台美利差擴大,傳統避險成本確實有壓力。年底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餘額 273 億元可作為緩衝。海外投資部位接近法定上限(目前約 38%,上限 39%),比例上操作空間不大,但絕對金額會隨新資金投入而增加。公司不對央行政策做預測,但已為利率維持高檔的環境做好準備。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